第212章

  却听这人再次徐徐开口:“那就请陛下先答应我一件事。”
  闻言,几个安禄山的近臣悚然震惊地对视一眼,片刻不敢相信自己听见了什么。
  这人究竟知不知道自己在和谁说话?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想从狼王爪下讨食,岂止胆大包天!
  李明夷也不打算消耗这位燕皇的耐心,直接将话说明:“被捕的洛阳千户百姓,还望陛下可以还他们一个天日。”
  严庄当即暗道一声完了。
  他早该想到,对方既敢向他狮子大开口,哪里会是真正的良善之辈?而今这人摆明了无惧死生,更不介意那些官医的死活,顶多也就是和洛阳百姓一同赴死,甚至还能拉他严庄当个垫背的。
  一个连自己和同道的性命都不顾的人,还有什么可以要挟?
  偏偏陛下已经放下旨意,必要在十五之前达成夙愿。要知,这位他一手拥戴出来的皇帝可是最易怒易躁的脾气。
  这一举棋反倒把自己这个蚂蚱挂上对方的危索了。
  思绪通达的瞬间,严庄手脚都冰凉起来。
  果不其然,听到此话的安禄山再没有耐心交谈,刚刚还算平静的脸上顿时掀起怒涛。
  “你威胁朕。”
  一字一顿,杀意澎湃地涌出。
  “陛下可以拒绝。”回答他的仍是无所动摇的语气,那平静中却蕴含着一种莫大的决心。
  “但我可以向陛下保证——在当今世上,你绝不可能找出第二个能做同样手术的医生。”
  第85章 他想借下杀人的那把手术刀来自一千年后的未来
  这话不可谓不放肆。
  瘫坐在龙椅上的安禄山霎时挺起脖颈,脸肉横颤,鼻孔翕张,怒意显然已经沸至顶点。
  在一旁听着的严庄早已冷汗涔涔,心知再不出手自己少说也得搭进去半条命,不得不冒死往前迈了一步。
  “陛下,臣有话要禀。”
  他看一眼惹怒皇帝的罪魁祸首,随即毕恭毕敬地一禀手:“李郎乃不世奇才,此事不假。而上苍将此人送至陛下宫中,足见天运庇护。愚民们不谙天意,这本也是常事,相信他们亲眼见过陛下复明的风采、明白天命归属后,必会弃暗投明。”
  说到此处,他偷偷抬眸觑一眼静坐不语的安禄山,见他并未发怒,才循循继续说道:“陛下乃天子,万金不换之躯。即便千万凡人,又哪里抵得上陛下一只眼睛?”
  “自然……”严庄恭顺地压低背脊,姿态愈发卑微,“以陛下的圣明,他们迟早会真心顺服。只是臣以为这本是两全其美之事,既然天公福泽庇佑,陛下又何必推却呢?”
  一番带着暗示的曲意奉承成功让大殿中紧绷的气氛缓和不少。
  某种程度上也让李明夷很是佩服。
  严庄此人能以一介文官的身份坐到今天的位置上,嘴上的确是有几分功夫的。
  果然,被他这么一解读,安禄山的神情顿时平复不少。
  “严公深明朕心。”他疲倦地一阖眼,声音之中的肃杀却不减半分,“既然你自认是举世无双之人,必是有把握替朕复明,朕也可以给你一个承诺。”
  那双白目徐徐睁开,无光的眼眸格外冷酷。
  “朕可暂且留他们不杀,待朕复明之日,自当普天同庆。不过——若你失手,朕就只能让他们为你陪葬了。”
  *
  手术的日期最终拟在初四。
  一方面是因为安禄山这两日宴席繁多,而最主要的原因却是来自太原的战报。
  拿下两都并不是燕帝国扩张的终点,现在李唐的新皇还好端端呆在西北由朔方军庇护。不进则退,已经坐在权力巅峰的安禄山当然不肯满足于与旧主分庭抗礼。
  在生命的末年,他还想完成千秋万代的基业。
  这半年在河北连连告捷的史思明部,正好也想和自己的老对手再比试一回。得到安禄山的首肯后,在这位燕军老将的带领下,十万精兵于十二月通过井径奔袭太原,倒循着朔方军当初支援河北的路线,又重新一口扑咬回去。
  这次,目标的守城将军是老熟人李光弼。
  他们没有料到的是,已经和史思明部交手数次的李光弼相当了解敌手的惯用招数,不仅见招拆招,还发动百姓一同作战,挖沟壕、掘地道,兵法连用,给这支以悍勇出名的强兵好好上了一课。
  太原攻之不下,甚至屡屡兵败,史思明部复仇不成,只能卡在太原城门口咬牙切齿。
  战况瞬息万变,稳坐洛阳的安禄山也不得不隔空给出调度。
  “李兄,你说我们……”
  直到手术前夜,作为助手的林慎才被通知具体的手术时间。至于大殿上的那番对话,李明夷没有告诉他,严庄更不愿生事。
  他只知道这次的病人是叛军首领。
  之前那次手术,他还能说服自己是为救人;可真到了这个节骨眼上,林慎还是很难坦然面对自己要做的事情。
  可若不做,惹怒了安禄山,要死的绝不只是他们两个。
  正在他踟蹰两难之际,却听见门框被谁笃笃轻敲。
  两日不见的大臣严庄站在门口,脸上的伤痕仍触目惊心。他却能保持风度,相当亲切自然地迈步走入。
  见青年愣愣看着自己,严庄朝外扬扬手:“陛下明日将行手术,你务必仔细预备着,去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