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双面夹击的战线刚刚布好,一锤已被击碎。
  守备长安的燕军大将安守忠,竟没有在龟缩或迎战中二选一,而是大胆选择先发制人,一举撕破武功防线。
  熟知燕兵敢打能跑的战术风格,曾经交手数次的唐军将领并非全然没有预计到他们的动向。只是谁也没料到,握着不逊于朔方军兵力的大将军王思礼,居然在如此短的时间里遭遇惨败,被逼得步步回防,几乎已退至新都凤翔。
  敌手如此雷厉风行,显然也是抱了鱼死网破的决心。
  现在西面胜负已分,河东一方的朔方军无疑也必须立刻做出战术调整。
  一盏油灯安静燃在元帅的桌案上,静默无声的火苗,偶尔被渗进帐中的寒风一扯,将众人的面容照得明暗不定。
  “我早就说王思礼是个废物!”
  空阔的雨声中,一道带着唾沫星子的怒吼将沉默打破。仆固怀恩头一个开口大骂:“当初太原太守被反贼杀害,他手里捏着几万兵马,居然不敢动作。若换了老夫挂帅,早出兵把安禄山砍死在路上了!”
  “现在说这话也迟了。”
  坐在他身侧的将领王祚,以沉着的语气打断他激昂的叱骂,转而面向正垂眸不语的郭子仪。
  他忧虑的则不止眼前的失利:“安守忠还在继续向凤翔进兵,看来他们不止想保住长安啊。”
  若说弃城出兵算是以攻为守,打退驻扎在武功的王思礼部后,还要继续往凤翔推进兵线,意图简直昭然若揭。
  现在伪燕政权已群狼无主,那个名义上的小皇帝和背后的汉人根本不足服众,谁先擒下李唐的旧主,谁就有资格争一争这天下的新主人。
  留下一座长安空城,则是全然没有将另一锤的朔方军放在眼里。
  俨然被那燕将挑衅到鼻子上,仆固怀恩怒不可遏地一拍桌案:“他既敢把兵马带出长安,那咱们就直接杀回去!”
  这个激切的提议,片刻却未换来一声响应。
  李韶光轻轻扣动指节,沉声提醒:“现在要紧的是解凤翔之围。”
  长安是旧都,战略意义非同一般;可凤翔乃此刻天子所在,真让安守忠得手,便是满盘棋散,再无复起的可能。
  仆固怀恩砰地往椅背上一仰,气恼不过,却也不得不承认对方言之有理,索性闭上嘴巴。
  听完几位经验丰富的战将对局势的剖析,郭子仪才将目光转向坐在最外侧的银甲小将:“二郎,你认为呢?”
  一席战功赫赫的元老在前,郭旰自知那点资历不足一提,被自己的父亲点到,才松下拧起的眉头,说出自己的看法:“凤翔乃新都,决计不能败落。现在回防已经不及,而今之计,只有一招。”
  在各位前辈的注视下,他慢慢吐出四字:“围魏救赵。”
  此话一出,所有人的神情皆微妙地变化了一瞬。
  围魏救赵,这是兵法的老招数,在场诸位无人不通晓。
  只是此刻能围向何处,才救得了凤翔之困?
  不待郭子仪再次询问,郭旰已起身出列,半跪在营帐中央。
  他挥开甲衣,双手禀拳,语气肃然坚定:“属下愿向元帅请命,领三万兵马,拿下潼关。”
  仍取潼关,这就是他的答案。
  你安守忠还敢往西攻打凤翔,我就敢往东取你洛阳!
  赌上各自的都城,看看谁的马更快,谁的刀更利。
  外头雷声一震,急电划开雨夜。
  年轻的小将一身银甲,冷光掠过眉宇,晦暗如许的夜雨,亦不掩其一身锐利。
  王祚不由抚掌称赞:“果真虎父无犬子。”
  其余诸人,也徐徐露出思索中的神情。
  郭旰提出的战术,看似冒失而危险,却不失为救急良方。
  面对安守忠这样不顾命的打法,唯有扼住其咽喉,才能让他松了爪牙。
  “三万?”正当沉默慢慢化开时,旁边却横来一句冷嗤。
  诸人下意识循声看去,见刚刚还生着闷气的仆固怀恩径直起身,目光自背后那张年轻气盛的面孔上一扫而过,随即昂首转向案前的元帅:“我只要两万兵马,日夜便可取下潼关,还请郭公允准。”
  说话间,他从腰间取出一枚羽箭,粗粝的手掌横握在上。
  只听啪的清脆一声,那箭身在他手中一折为二,颤颤露出白生生的茬。
  “如有违誓,譬如此箭!”
  本被战报打击得消沉低压的众人,见他气势十足地立下军状,不觉受其振奋,也纷纷站起身来。
  一道道慨然笔直的身影立在眼前,沉寂的空气中隐然沸着热血。
  ——不过是一场败仗。
  此刻能站在这里的,谁不是在重重危难里拼杀出来的?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们不就是这么一群西北蛮子吗!
  郭子仪亦亲自起身,视线从这些熟悉的面孔上一一划过,郑重落在那深邃、坚毅的眼眸上。
  他终于肃然开口。
  “老夫许你两万兵马,即刻出兵,拿下潼关。”
  雨声哗地响彻天地,后勤营中的众人,在辗转难眠的夜里很快听到急切响起的军鼓。
  武功失利的惊骇战报传达下来的同时,朔方军下一步的部署也同时发出。
  郭子仪任仆固怀恩为主将,李韶光为兵马使,王祚等将领随军,以两万兵马先行,即刻顺河而下,抢攻潼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