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渠面盖着座通行的留运桥,受此渠道连接的泾河水滋养,附近的植被密集茂密。经过一整个雨季的润泽与洗涤,枝叶更是亭亭如盖,将两侧渠岸遮得严严实实。
站在桥面上,远远可望及清澈的泾河注入泥沙滚滚的渭水。所谓泾渭分明,清浊势均力敌地纠缠,参差交错地涌向远方天际。
逃命至此的李明夷此刻却没有观赏风景的心情。
燕兵还在追尾,他的背脊都快要被火箭射穿了。
“真难缠。”奔跑在侧的小兵凌策往后瞟了一眼,竟还有闲心向他投去嘲讽的眼神,“小心火烧屁股。”
烧焦的味道窜上鼻尖,李明夷往后一瞧,后背的衣襟果然已经被擦过的火箭点着。
他一边狂奔,一边解开临时借来的铁甲,奋力后投掷去。
看到刚撂下狠话的敌人露出如此狼狈的情态,已经杀红了眼的燕骑兵竟然不顾桥道的狭窄,争先恐后地挤上桥头。
也就是这一刻。
无数的箭雨忽然从白渠两岸的密植中发射出来,铺天盖地地刺向桥面上的骑兵!
狭窄而拥挤的桥道,根本不容躲避或转身,受惊的战马本能地逃窜,马蹄一滑就掉进深有数丈的白渠中。
冲杀在最前的燕兵,率先中了圈套,就像下饺子般扑通扑通掉进渠水中。
稍在后方的,也已被乱了阵型,又不敢随意冲上桥面送命。
埋伏在两岸树丛中的朔方军,直至此刻才全数现身,举着陌刀向这些曾践踏过战友的骑兵冲杀而去。
战况陡然一转,颓势摧枯拉朽地席卷了这支高傲的燕铁骑。
整个白渠被染得鲜红,马匹、尸首与血色的浪花,一同被冲向泥沙俱下的渭水。
永丰仓一战,为捍国都。
今日再战,敬慰亡灵。
面对意料之外的伏击,李归仁立刻大吼:“后撤——!”
尽管败势已现,他可未打算束手赴死,果断指挥士兵往后拉开距离,以弓箭攻击。然而朔方军战术已定,借靠白渠的地理优势,你来便杀;走远,也绝不追击。
仆固怀恩甚至一马当先,在燕铁骑阵线前掠了一圈,放声大笑:“你们再不来,老夫可就走了!”
他嘴里的那句要走当然不是回河东。
李归仁几乎呕血。
往前截杀,优势在敌;往后撤回,等于放对方通行。
这根本是送命题!
无可奈何,只得祭出最后的武器。
一排投石车被马匹拉动,代替骑兵们冲在前线。
投石比弓箭有力,射程也不短。可居高临下的城楼才是发挥其优势最好的地点,平地相遇,冲击力和准头都大打折扣。
后悔也迟了,他只能寄望于这一招能清退敌军。
一排排大石头从天而降,领兵冲杀的仆固怀恩大喝一声:“顶住,别被吓怕了!”
石头是很重的,敌方追击的时候绝不可能携带大量笨重的武器。
只要坚持过这一波,李归仁就再也没有反攻的力气了。
胜利就在眼前。
此前,也有人质疑过这种简单的战术能否奏效,而现在答案已经呼之欲出。
如果在城下交战,拥有守城优势,又有追击机动性的骑兵在平原地带几乎无破解之法。郭子仪设计的一出诱敌深入,正是抓准了燕兵的自负心。
面对曾经打败过的敌人,对方难免会轻敌,何况他们之前可是连胜两线的唐军。
而在绝地中杀出生路的朔方军,却拼死也得赢下这一仗。
“小心!”
就在仆固怀恩下马准备往树丛中躲避时,一颗不大不小的落石从偏角处投来。不等他回转视线,一股重重的力气便将他往河岸推去。
用了全身力气的李明夷刹不住脚步,鞋底叫桥边的青苔一滑,整个人就要掉进渠水中。
风声猎猎过耳。
熟悉的坠落感迫使他拼命往前挥舞双手。
就在李明夷大半身已经坠下桥面时,高举的手腕忽然被谁用力拉住。
“你真是……”
趴在桥面上的青年,牙关咬得脸都涨红了,才勉强拉住他不继续下滑。饶是如此,也不忘挤出半句骂声。
投石还在接二连三地降下,碎石不停炸过耳侧。巨大的声响,让整个耳膜都嗡鸣起来。
李明夷只能维持着这个吊钟般的姿势,同时也尽量用另一只手扒住桥体,减轻施救者的压力。
几乎度秒如年的一刻过去,就在他意识逐渐被吞没时,手腕上的力气忽然加重。
另一只手加入救援,两人合力将他拉了起来。
“多谢……”勉强说出这句话后,李明夷再也克制不住晕眩的大脑,整个人跌撞地倒在桥面上。
……
黑暗之中,呼啸的风声掠过耳畔。
李明夷猛地仰头。
仍是熟悉的梦境,那可怖的面孔深切注视着他,黑沉的眼眸中布着难以察觉的不舍。
那不能弯起的嘴唇慢慢张合。
——再、见。
李明夷读懂过这句话。
送他来到这个的烧伤病人,比他自己更加肯定会有再见的一日。
他也张开嘴唇,第一次试图回应对方。
“你是……”
“李郎,李郎!”
焦急的声音钻入耳中,扯起一阵钻心的疼痛。李明夷豁然睁开眼睛,围在头顶的一圈人脸映入眼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