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叛军一向擅长攻城略地,而疏于治城守成。”片刻,才听林慎小心翼翼开口,“忽然城禁,必是收到了前线风声,所以加紧防备。”
  “照这样说,他们是吃了败仗?”阿去虽不大懂军事政治,年轻的脑瓜子却也转得极快,很快做出推理。
  林慎却摇摇头:“未必。”
  此次出兵河内的是燕中大将崔乾佑与蔡希德,不论其军事水平还是手握兵力,都绝非能被轻易击碎之流。
  更何况安氏小朝廷内部早已四分五裂,重兵在外,城门落锁,防备的究竟是谁尚且不得而知。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局势已然骤变,甚至比想象中更快。
  听他语焉不详的,阿去哂笑一声,悻悻将目光转向一旁:“你这老道,不是说会算卦吗,怎么不卜上一卦,看看谁输谁赢?”
  “算也没用,呆子。”马和抓着头发长叹一声,见对方还是迷糊,于是反问,“你猜,若叛军赢了这一仗,会如何?”
  阿去想了想:“他们肯定会守着口岸,占山为王,到处劫掠。”
  “你倒不傻。”马和瞟他一眼,又问,“那若是他们输了呢?”
  阿去茫然地望了望周围。
  “……那不是好事么?”
  “对其他人当然是好事。”马和幽幽然道,“可你若是叛军,突袭不成,又该何为?”
  “我……”阿去表情慢慢凝固住。
  “叛军此次出袭,为的是打开局面,站稳山头,亦可以说鱼死网破之举。”帮忙回答的,是坐在一旁的林慎,他顿了一顿,平稳住语气道,“一旦失败,反被唐军突破,就只有两条路可以选。”
  ——归降李唐,或者向北方史思明求援。
  不管此战胜负如何,河内之战的结束,都将预示着短暂的平静结束。
  战火即将重燃,或许就在脚下这片土地。
  少年的眼睛慢慢地瞪圆,直到此刻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你们的意思是……”
  “林慎,你先带所有生徒回陈留。”难得沉默的李明夷,这才开口,说出今晚的第一句话。
  他缓缓抬眸,平静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一张面孔:“其余人,若是想走,就和他们结伴同行,趁早渡河。”
  “那,那你呢?”阿去脱口问道。
  李明夷想也不想,语气不徐不疾,如在说一件理所当然的事:“还有无法做长途转移的病人,我是这里的主治医生,必须负责到底。”
  第142章 他们赢了
  话一出口,弥布着焦躁的空气顿时陷入安静。
  复杂的目光交汇于半空,既有不解,亦有不安,最终齐齐投在李明夷的脸上,仿佛在问他为什么。
  李明夷难得心平气和地加以解释:“马兄说得没错,叛军开始戒严城池,下一步就会限制交通。为了你们的安全,现在必须撤回陈留。”
  这一点,身为老江湖的马和不可谓没有先见。
  燕兵选择河内郡作为突袭的目标,很大程度上看中了它地处黄河险段的优越地理位置,一旦当地驻军在交锋中失利,目前的局势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箭在弦上,不发则已,一鸣则惊全身。
  届时,想要脱离安氏掌控的地段,就绝不再是绕个路那么简单了。
  “我早就说!”马和痛心疾首地点头,趁时插上一句,“现在走还不迟。”
  他率先起身,拎着道袍就往外走。
  走了两步,背后却是凉飕飕的,没有一人跟上。
  马和头疼地龇了龇牙,正欲回头再劝,便听见林慎低压的声音:“李兄究竟当我们是什么人?”
  李明夷坦然看向他:“你们是人子,学生,更是这个国家将来的医生。”
  “既然如此,我倒想请教先生。”林慎倏地起身,不仅没有被说服,语气反而更加激进,“身为人医,岂能在危难关头背弃病患?奉效于国,又如何可以为一己之身抛下百姓?”
  他昂首直视这个曾让他真心折服的人,锐利的眼神透着一股不可摧折的倔强:“王焘公也好,裴公也罢,未曾教授过学生这样的道理。”
  被他的气势感染,其他生徒亦纷纷放下碗筷,接连站了起来。
  “我们自愿前来求学,就没有苟且偷安的打算!”
  “邺城若遇战事,百姓必遭殃及,这时候让我们远走,先生未免太蔑视学生了!”
  “反正我不走!”
  “学生也是。”
  一人一句,吵得马和没有张口的余地。
  李明夷一语不发地听他们说完,并未答应或反驳,只转目看向饭桌前一大一小两个少年:“你们呢?”
  “我们?”阿去腮帮子鼓鼓囊囊,没成想忽然被点名,拧着眉毛一气把粥咽进肚子。
  “……我既没有爹妈,也没有银钱,横竖只剩一条小命。”一口吃得太猛,他忍不住打了个响亮的饱嗝,见众人都齐齐看着自己,难得红了脸颊,不太好意思地擦擦嘴角。
  “啊啊,啊啊。”坐在一边的小哑巴急得拉了他他袖子,像是想说什么。
  “我明白。”他拍拍对方的脑袋瓜,“咱们两个到哪里都是讨一口饭吃,这里有我们一口饭,就不走。”
  听到这里,小哑巴才放心似的,重重点了点脑袋。
  众人皆已表态,所有人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落在了门口那道身影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