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叶娘子:……
  在确定了全面发展路线后,徐墨阳和叶娘子便风风火火的忙了起来。
  两人先去匠人那边买了两个陶釜,选的都是在质量范围内最便宜,容量也最大的那种,匠人拍着胸脯保证陶釜就算一天到晚都用,也能撑上一年半载。
  确定了送货后,两人便马不停蹄的去了街上,包圆了所有还能食用的蔬菜,然后通过中人放出了家中要雇人干活的消息,成功迈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第一步。
  “要是有人偷懒,等我回来告诉我。”
  叶娘子有些担心的看着徐墨阳,为了尽快让生意走上正轨,他们两个必须分开行动,熟知物价的叶娘子继续出门采购招聘,徐墨阳完善计划框架顺便充当监工。
  “应该不会有人偷懒,”
  徐墨阳回答的很放松,好歹也跟商队那边混了这么久,只要语速放慢一些,大部分简单的交谈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中人那边之前说过,我们这边的事情不难,铜钱也给的大方,要是这些人不行就跟他说,到时候带回去换一批也不难。”
  徐墨阳自认为不是什么黑心商人,工钱基本都是日结,而且是按照计件工资来算,简单来说就是干得多挣得多,在把目标集中在成婚的娘子身上后,便迅速成了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差事。
  在这种供小于求的情况下,徐墨阳是一点不怕有人偷懒的,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那我就放心了。”
  叶娘子假装没有看到女郎中有人白了脸,似乎是恍然大悟的点点头,便飞快的出了门,那一长串话徐墨阳自然不可能全说清楚,但只要被听到了一些关键词,她们自然便知道这边说了什么。
  “中人”“事情不难”“大方”“不行”“换一批”
  这是两人在商量后精心挑选出来的词汇,成功的关键是他们跟娘子们隔开了一段距离,在说到这些词的时候刻意表现出激动的样子,然后抬高嗓门说话。
  “也不知道郎君的脑子怎么长的……”
  叶娘子笑着摇摇头,准备去采购一些鱼虾。
  她不准备抢人菜篮子里的那些大鱼,而是把目光锁定在那些杂鱼毛虾上,这些小鱼虾处起来颇麻烦,都是给一般人家当添头的,叶娘子跟人家谈好了送货上门也没花多少铜板。
  “我这边给钱爽快,但也有几条规矩,守不了的下次就不收了。”
  看着或高大或瘦小的一众渔夫,叶娘子只是口齿清楚的说了一遍她这边的规矩。
  紧张是不可能紧张的,被团团围着一次是害怕,两次是惊恐,她经历的次数太多,现在已经习惯了——她是给钱的,干嘛要怕从自己手里拿钱的?
  “第一,鱼不能是死的臭的,你们也应该懂。”
  叶娘子没有为难他们的意思,大家生活都不容易,有什么避讳的多说几句也累不死人,况且这天也冷,鱼只要稍稍注意,保存个一两天跟玩儿一样。
  “第二,鱼要是比一寸还短,我这也不收。”
  第21章 明天就开张
  唐朝的一寸一般在2.95—3.15中间,为了方便计算,徐墨阳采用的是三厘米一寸的标准,他对鱼类没有多少了解,索性把一寸以下的鱼统统打入鱼崽子行列,省的有人见他们这边什么鱼都收,去河里撒绝户网。
  “连一寸都不够的鱼,处起来实在是麻烦,我们是要挣钱的。”
  叶娘子这个要求也不算过分,渔夫们对视一眼,也没什么意见。
  “到时候把鱼送过来,每天当场算钱。”
  叶娘子想了想,把抓鱼崽子太多,以后也不收的话咽了回去,现在也不是万物复苏的春天,应该没什么傻鱼会乘这个时候生崽子,就算生了,还有一条三厘米的规矩挡着呢。
  “我们这边的郎君宽厚,若你们还想玩什么心眼,就别怪我们不给第二次机会了。”
  叶娘子这边的价钱虽然稍稍低了些,但省心又量大,没有什么特殊情况,渔夫应该也不会放着到手的生意不做,但该说的还是要提前说。
  搞定了鱼虾的主要来源,叶娘子便脚步匆匆的往肉铺去了,他们这边的生意以量大为主,倒不拘是什么部位的肉,因为是连内脏带大骨头都要,所以包圆起来还算顺利,叶娘子还买到了一块猪肝准备回去爆炒。
  之前跟着商队在车上无聊的时候,徐墨阳会讲一些故事,比如这个爆炒猪肝的做法,就是从一个故事里听来的。
  “记得送过去啊。”
  叶娘子把猪肝小心的放到菜篮子里,对着屠夫招呼道,五大三粗的屠夫脸笑开了花,一叠声的答应着,还保证明天自己一定多留几块好肉出来。
  “那就多谢了,记得猪羊的骨头肉别混一起了,不然回头不好做菜。”
  叶娘子爽快的答应下来,碎肉有碎肉的妙用,好肉也有好肉的做法,有郎君在这边镇着,至少能保证不会亏本。
  “好嘞!”
  屠夫的回答响亮又利落,叶娘子是个大客户,这一单起码给他增加了一半的营业额。
  “蔬菜有了,鱼虾有了,肉有了……还差米面粮食!”
  叶娘子盘算着手上的铜钱,琢磨着明天必须煮些茶叶蛋来回血,脚下生风的往粮店跑,张嘴就要了几十斤的粟米,大豆红豆绿豆之类的也一样要了十来斤,然后借着这个相对大额的消费要了一个折扣,省下小小一笔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