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不要把这本书借给周知琴,她是小狗!]
这一段小学生字体一下子勾起了时渠的童年记忆。
“小时候看书都是班里同学互相借的,一个系列买齐的人可以炫耀好久呢。当时缺了这一本,我肯定恨死她了。”
何夕看向柜子里一整套一整套的儿童图书,再往下,是花花绿绿的幼儿绘本,往上是从小学到中学的教材、必读名著,再后面就是各类文学书籍。
书柜与沙发形成一个拐角,靠坐在这里,伸手就能拿到下面两排的东西。
何夕坐在这个位置,与上一个坐在这里的人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共情:
“小渠,你的妈妈一定经常待在这里。”
时渠也在地板上坐下来:
“那这里缺一张地毯诶。”
视野里最近的那两排柜子,放的是相册、厚厚的笔记本,还有好几个盒子。
“这些都是什么?”
“我也不知道,这里都是妈妈在打理的。”
时渠把东西拿出来。
相册里当然就是照片啦,笔记本里是陈淑华女士的日记。
最旧的那一本几乎要脱线了,翻开是泛黄的纸张。
第一篇写的是她被迫停止学业步入婚姻的那一天。
她离开“娘家”,加入“夫家”的第一天。
她说她原本梦想当个地理学家,或者一个探险家,又或者一个研究古生物化石的学者,
但是家里可能没办法继续供她念书,弟弟们都长大了,他们将来都要娶媳妇。
家里的生意合作伙伴看上了她,给出的报酬非常可观。
他说他的儿子是独生子,她给父母带来了三个弟弟,他盼望她也可以给时家带来源源不断的香火。
陈淑华说结婚后的每一天都让她感到痛苦和压抑。
尤其是一次次躺上手术台的时候。
一直到医生说不能再继续了,他们才停止。
等到再次怀孕的时候,他们没有去查性别,但所有人都当她腹中是个男胎。
称呼、婴儿用品,都是按男孩儿的来。
陈淑华已经麻木了。
当她在产房听到孩子哭喊的那一刻,她泪流满面。
她为她所有未出世的孩子哭泣,
如果这是个男孩,
她觉得是他杀死了自己所有的女儿。
他会让她彻底沦为生养的工具。
会让她成为时家子子孙孙的奴隶。
护士把孩子贴在她脸上,看见她在哭,遗憾地安慰说:
“女儿也没关系,你还年轻,想要男孩还有机会。”
陈淑华看着那一团被羊水泡得发白的小家伙,护士打开包给她确定这是个女孩。
她哭着哭着就笑出声来。
是个女儿啊,谢天谢地!
我的女儿回来了!
是我可怜的女儿!
她亲吻她小小的孩子,发誓要尽所有的努力去爱她。
然后她就失去了意识。
大出血,让她在死亡边缘走了一遭。
也让她得以喘息。
不用着急再怀下一胎。
她给女儿取名。
时渠,
时来运转,水到渠成。
她希望她的女儿一生顺水顺风,遇到什么都能逢凶化吉。
作者有话说:
下面会讲一点陈淑华女士养小孩的故事,她的意见很重要,因为时渠真的很爱很爱妈妈。
第73章 妈妈
陈淑华后面的日记里再也没有了关于地理学家、探险家或者古生物化石学者的消息。
她成为了一个母亲。
她全心全意地爱护、养育着自己的女儿。
她讲她第一次吐奶,写她第一次说话,画她第一次长出牙、第一次走路……
时渠满月没多久的时候,她爸爸难得回一次家,一家三口头一回躺在一间房里,夜里喂奶,也许是旁边多了一股陌生的气息,年幼的孩子哭个不停,被她爸爸抢过去狠狠摔在地毯上。
那是陈淑华第一次冲上去跟丈夫打架。
后来他们就开始分房睡。
时渠七八个月大的时候,被舅舅喂了一筷子辣椒水,又是第一次,陈淑华在家里掀了饭碗。
像这样的小事还有很多,陈淑华讲她真的体会到身体被激素控制着的感觉,
理智败给了本能。
她原本想去找一份工作,家里虽然不差钱,但她不想每次都伸手讨要,明明是正常的家庭开销,却总被疑心乱花了一分钱。
可是如此多的小事堆在一起,把孩子给谁带她都不放心,她最好寸步不离地守着她。
她觉得除了自己,没有人真正喜欢这个女孩儿。
他们要么对她漠不关心,要么拿她当玩具,要么觉得她不该来到这个世上。
时渠周岁的时候,时清回来了。
陈淑华写时清“那样高挑瘦削的一个女孩子,光是站在那里就惹人心疼了,做父亲的竟然会狠心不让她进家门。”
她把时清带了回去。
她说这个家不值得她回来。
她给她回去的路费,帮她买衣服,请她吃自己做的小蛋糕。
她给时清讲自己的过去,恐吓她如果非要回来,就会和她一样,被嫁给一个陌生的男人,不能再读书,天天关在家里生养孩子。
时清看着时渠,捏她的小脸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