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这一回,烟花下,怕又是一场情动。
这天底下,有人,终成眷属。
第 94 章
北境风起,吹得人目光都迷乱了。
一望无际的平原上,一人一马跑得飞快,随师穿了身轻薄的衣衫,衣袂随着风飘了起来,袖口也鼓囊囊的,灌满了平原的辽阔。
战事结束已有月余,有了平阳侯的谋划,再加上她兵贵神速,三年未满,北境各城便已尽数收回了。
大梁帝遵守了当初的约定,并没有下旨命她回京。
于是,随师得了人生至今最空闲的一段时光。
她搬去了北境偏北的地方住下,草原上的一栋木屋,便是她如今的家。
邻里邻外的,看着这个高高瘦瘦的姑娘,没有人知道她就是大梁赫赫有名的定安将军。
每隔一阵子,随师都会骑上马,往更北的地方跑,穿过了平原,她朝着远山出发,听说那山上有真人,在真人庙中许的愿都会实现。
只是根据附近的人说,那真人庙都是耳闻其有,却未目见其在。
而且想要穿过平原,需要有一匹跑得又快又有力的马,随师寻马便寻了许久,尝试穿过平原也尝试了许久。
今日,是她第十三回尝试了。
马儿跑得太快,随师甚至无法睁眼看清眼前的景象,她只能听到猎猎的风从耳旁穿过。
天地之间,好似只剩下了她的呼吸。
吁
随师勒紧了缰绳,看了眼日头,若是想在天暗之前回到木屋,她怕是不能再往前了。
那山就在不远处,看着触手可及,可是平原辽阔不已,真要过去,还不知要跑上多久。
真人庙?随师嘀咕了一声,忽的笑开了。
沙场的历练,让随师越发长得不同寻常女子,她双肩宽阔、骨骼分明,手臂和双腿都修长不已,长发高高束起,光看背影,都十分矫健、颀长。
她从腰间摘下水壶,闷头灌了半壶下去,又牵着马走了一会儿,找到一处干净水源,让马儿喝水去了。
平原的草长得有半人高,随师找准一个地方,仰头倒了下去,舒舒服服地让日光晒着,脑中什么都不去想了。
什么真人庙,她其实根本就不想去,她也没有什么愿要许。
她想做的,只是给这无聊的人生,找些事作罢了。
随师在日头底下睁不开眼睛,她便抬了手遮住双眼,从指缝中去看那刺眼烈日。
这光可真烈啊。
随师心想着,待她找到了一匹能日行千里的好马,就给它取名烈日。
烈日灼灼,可她是能追上烈日的人。
休息够了,随师起了身,翻身上了马,又往来路去了。
天渐渐暗下去的时候,随师回到了木屋门口,看见了两个不速之客。
晚霞如一副泼墨画,随师逆着天地光景,坐在马背上看着门口的两人,无奈地翻了个白眼,找事?
陆羽桥和江新添对视一眼,还是江新添先开了口,师姐,你来这儿都多久了,侯爷和你娘都急死了,追着我们来带你回去。
我说过了。随师跳下马背,轻松地落了地,慢慢走近,站在两个男子面前,竟毫不输气势,这几个月的时间,都是我自己的。我谁也不见。
江新添吃了瘪,又转去求助陆羽桥,后者递给他一个安抚的眼神,开口道:小师,三年之期眼看着就剩最后半个月,你早回去晚回去,也差不了多少的。
江新添附和道:对啊对啊。
随师将马拴好了,目不斜视地越过两人,兀自进了屋里,甚至懒得跟他们说一句废话。
这几年来,随师的脾气是越发臭了。
但不论对谁来说,这样大脾气的随师,都只让他们觉得庆幸。
会发脾气,总好过一肚子心事折磨自己吧?
陆羽桥跟江新添窜进了屋子里,他们是第二回来这里,对陈设还算熟悉,见随师不招待他们,便自己泡了茶,又自己给自己倒了一杯。
随师进了里屋,没多久便出来了,换了身粗布衣衫,在墙边拿了个篓子和镰刀,一声不吭地出门去了。
她这是要出去挖野菜了。
屋子里两个大男人默默地静坐着,等听不见随师的脚步声了,才双双叹了口气。
江新添,陆哥,她这样算正常么?侯爷说,她若是不正常,就让咱别带她回去。
陆羽桥喝了口茶,想了想,不正常。
江新添叹了口气,行吧,那咱们喝完茶就走吧?
陆羽桥摇了摇头,不急,我还没吃过野菜呢。
江新添:哦。
是他忘了,这位从前的富商子弟,之后的太子,眼下的北境军师,是个没过过苦日子的。
两人便一直等着,等到天黑透了,沉沉的夜色像是要将这片平原吞没,随师还是没回来。
陆羽桥说了句坏了,立马起身冲了出去。
江新添慢了一会儿,赶了好久才追上他,你,你知道她去哪儿了?
陆羽桥提着个灯笼,白了他一眼,你自己看看周围,哪里像是能长野菜的?
方才来的路上他注意到,随师住的木屋往西边走一里地倒是有条河,河边有个小山坳,看上去适宜种植,那野菜兴许便是长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