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按说拓跋嗣和毛小豆如今都是还不到四十的年纪,比起当年他们的父亲们在虎牢关上遭遇时还小了那么几岁。这种年纪应该正是春秋鼎盛,体力经验各方面都达到巅峰状态才对。但无论是毛小豆还是拓跋嗣,两人现在的脸色看起来都比不过当年的诸葛承,甚至也不如当时已经命不久矣的拓跋珪,这也是他们这些年里反复动用秘法造成的后果。
  本来拓跋嗣和拓跋珪同是兵家出身,他这一路走诡不走杀,受阴魂反噬的后果其实还应该更小一点才对。
  但问题是他年轻时胸口上受过的那个几乎致命的箭伤,当时就被诸葛承断定肯定会留病根的地方,这些年在他不停勉强自己身体的过程里一次次加重,到了如今,哪怕日日以汤药续命,拓跋嗣都知道离他下去见他父皇的时间恐怕也不会太久了。
  所以有没有毛小豆发下的那个誓都无所谓了,当年拓跋珪没有完成的事情,拓跋嗣觉得自己至少得往前推进一点点,哪怕只是拿下虎牢关和司州,之后来不及拿下整个汉人的天下,他也足够去黄泉地下和他的父皇交待了。
  2.
  “今天你们去检查过那处水源了吗?”
  “检查过了,依旧是断水的状态,虎牢关内的那口井保证是打不上一滴水的。”
  “那到今天是一共——”
  “虎牢关已经断水半个月了,可汗。”
  “咳咳,知道了,你下去吧。”
  拓跋嗣开始一点点翻看这半个月的战报,时不时的咳嗽弄得他的喉咙很不舒服,当他随意端起放在桌案上的茶抿了一口后突然间盯住水杯愣了一会。
  如今的虎牢关里,连这么一杯满盛的水都是奢侈了。
  拓跋嗣从没怀疑过虎牢关将士们的战力,毕竟如今虎牢关上正当年的将官们都是在他还在虎牢关那会从的军。同时受过诸葛承、毛小豆和拓跋嗣三人调教的部队怎么说都能排到当世前列,因此哪怕没有毛小豆坐镇指挥,却依旧打得有模有样。
  就如同拓跋嗣作为北面的指挥目前却还从未出现在战场上那样,毛小豆这个南面的指挥也没出现在这些战报里。拓跋嗣猜测,除了他想在总决战前避开那个誓言的应验之外,更多的原因恐怕是源于律令术的反噬。
  比起十四年前那场诸葛承赢得潇洒,拓跋珪也输得体面的战争,换成拓跋嗣和毛小豆来却着实打得有点过于难看了。
  拓跋嗣忍不住会想,是不是因为在他们也参与其中的那场父辈们的战争里,双方把一切想得到想不到的奇谋诡计都用了一遍,所以轮到他们时,只剩下那些连兵法都没读过的人都不屑用的笨办法了。
  拓跋嗣用举国之力围困一个州府,并且这一次把他父皇当年都没有成功的绕路突袭关内战术成功付诸实践,虎牢关的里里外外围满了来自北面的士兵。毛小豆的应对则是持续龟缩不出,在原本的虎牢关内又建了三层城墙,只凭着虎牢关层层的地利优势和在魏军看来几乎没完没了的军械消耗苦苦坚持。
  就这么在围困中对耗了几个月后,已经是宋军的南朝士气依旧不减。在虎牢关待过两年的拓跋嗣当然知道关里还有一口通往地下暗河的水井,甚至他当年探查情报的时候,连这口井的水源地大概在哪都用寻路术确定了方位。
  围了几个月没有进展的部下们请示拓跋嗣作何应对,自己也没有什么招了的拓跋嗣只能叫部下挖山断水。比起当年诸葛承谈笑间指挥着机关直接让一座山垮塌下来的壮烈和潇洒,在拓跋嗣的部队里,只有监军们不停大声催促底下挖土的士兵们,进度太慢会耽误可汗大事的庸碌和狼狈。
  但是难看归难看,拓跋嗣终于还是断了虎牢关的水和粮。人断粮还能活个十天半月的,但是断水的话,活不过三五日去,然而虎牢关断水又断粮足足半月,但打仗时和北面依旧是打得有来有回的。可想而知,这里面定有隐情,虎牢关内其实还有一处“水源”。
  那所谓的水源自然是来自毛小豆的律令术,毛小豆靠着那几日一次小范围的祈雨不停地为关上补充水源,而那点水续上了虎牢关里所有人的命,可给人续命都是要付代价的。拓跋嗣摸了摸自己胸口的那处旧伤,他的这条命就是毛小豆替他续来的,当时的代价不可谓不重。那么如今呢,毛小豆以一己之力要替这么多人的续命,他哪里能有那么多的命用来还这个代价。
  或许,在他们还没等到去践行那句见了面就会有人身死的誓言之前,死亡恐怕就要先来敲门了。
  第197章
  ◎二◎
  “德衍……德衍!!”拓跋嗣突然满心惶恐,他急切地起身走向帐外,那些军报也一起乱糟糟地团在他的手心里。只是刚一出去却只看见一众跪在他身前不知发生了什么的部下的时候,拓跋嗣又突然不再做声了。
  “可汗有何吩咐?”拓跋嗣不做声,跪着的人也不能散,许久之后,才有一个平日和拓跋嗣相处较久的部下开口发问。
  拓跋嗣终于又想起了他是胡人的可汗,他没有关心一个汉人将领的身份和资格。
  “没什么……”拓跋嗣远远地望了望远处耸立的虎牢关,他比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熟悉虎牢关的每一处角落,却偏偏躲在最远的位置不敢上前。
  “告诉前线再加紧攻击,月底前要给我拔下虎牢这根楔子,我们已经在这里投下了这样大的代价,决不能功亏一篑,那些虎牢关里的汉人不能放走其中任何一个,生死不论,懂了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