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哦,我当你是在抱怨什么呢,原来其实是嫌去找小豆子比原来麻烦了?”听出拓跋嗣言下之意的皇后刚刚脸上的担忧之情一扫而空,连语气也跟着调侃起来。
  在刘皇后还是刘夫人的时候,她同拓跋珪和诸葛承三个人就一直很有默契。
  在对外的事情上,拓跋珪和诸葛承一向料得漂漂亮亮的,一路从草原上一个小国家开始开疆扩土直到平定天下。
  而在对内的事上从来都是刘皇后一人负责,没了母家的她也没什么多余的政治野心,只一心帮那两个人一起维持后宫代表的各势力间的稳定和谐。当然那两位也给予了她全权的信任,只要她汇报的后宫里的问题,那两位都点头由她自己处。
  刘皇后本人从不追求皇帝的感情这种她从小就没得到过的东西,于是日子过得太平又舒心。而拓跋嗣从小被两位父亲一位母亲一起教育着长大,因为那三位之间关系融洽,所以从来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
  毛小豆成为诸葛承的养子是他五岁那年的事,那年拓跋珪和诸葛承南征,留守后方的诸葛承发现对面有埋伏,但苦于他的机关兽全在对敌的紧要关头,没人能替他传递讯息。这个时候一个过来拾荒的孩子自告奋勇接了这个活,他仗着自己是个孩子没人会把他当回事,成功穿过埋伏包围圈把消息递了进去,救了好几万大军的性命。
  这么机灵又忠义的孩子当即就让诸葛承动了收养的念头,在问明白毛小豆无父无母,也没有亲戚可以投靠后,这个五岁前还在到处流浪的小孩一跃成了丞相府的公子。
  自那时候起,拓跋嗣终于找到了同龄人里能和他平等对抗和交流的存在。同拓跋嗣一样,毛小豆从小也是个天才,被诸葛承带着启蒙后小小年纪成了法家弟子。而在前年他和拓跋珪一起的一次出门游历里,俩人也一同被鬼谷选为有缘人入了鬼谷的正道。
  这俩小的就这么一路在三位大人的看护下长大,毛小豆除了叫诸葛承爹外,对拓跋珪和刘皇后也是父皇母后的这么叫。所以等拓跋嗣这会长大了终于在感情上开了窍,然后一头扎向毛小豆那边时,三个大人也是丝毫没有意外。
  “天都已经黑了,甚至还在下雪!我也是好心去帮他校对文稿才会弄这么晚的,德衍他居然不留我,还让我赶紧回府,慢走不送。”
  拓跋嗣这一段充满怨气的发言直接把刘皇后逗笑了,他也是一点不给亲生儿子留面子。
  “人家小豆子这是律人者先律己,学府那里人多嘴杂,你们俩在外面还是注意点的好。都是在同龄人里要立威的时候,外面那些小孩子还多半都在死读书的年纪,自命清高的他们眼里是容不下一点沙尘的。虽然你们两个自问君子坦荡,但外人不知道啊。”
  “为了避免那些有才的愣头青,只顾着作为表象的那些圣人礼法,有点闲言碎语就要么弹劾要么挂冠的,你们现在的确还是暂时先少做点这种落人口实的事情为好。”
  2.
  “可是,我找德衍,真的是为了在编纂的《魏律》,这明明是正事啊。”
  “母后也明白啊,所以没让你不去,而是要让你照着小豆子的话做。这样你还想准时回府的话,要么是小豆子辛苦点,你提早走,剩下的让他一人干完;要么你自己辛苦点,干完后晚点回你自己的府里去睡。反正两者都行,端看你要不要心疼小豆子了。”
  “这又是为什么,我们俩明明问心无愧,却还要去迁就那些迂腐世人?若那些读死书的不懂我和德衍共同的志向抱负,将来不愿意为我们所用,那他们就自己干脆回家种田好了,我大魏也不是离了他们就要废了。”
  “是不会废,可是那些原本他们有能力也有资格去做的那些事情,就要落到你和小豆子头上了。你们俩就算比一般人能耐,但到底又不是什么三头六臂,这样的话结果还是一样,要么累死你自个儿,要么就累死小豆子。”
  “或者,你不要启用这些还有风骨的读死书的人,也可以挑一些个曲意逢迎,媚上又欺下的人做臣子。但那样的话,以后你和小豆子俩人本着想和信念做出来的政策,其中还有多少能传达下去直至民间,那恐怕就很值得商榷了。”
  “可是难道我们就不能像父皇和亚父那样,又当一对世人眼里合格的君臣,又在剩下的时间里好好的简单地过我们想过的日子吗?”
  “你以为你父皇和你亚父就是这么一帆风顺的过来的吗?”
  刘皇后觉得到了拓跋嗣现在的年纪,他能找到灵魂共鸣的知己固然是件幸运的事,但也要让他认真到这毕竟违反普通人认知里的世俗伦常。尤其是当别人想要反对你的时候,重要的并不是你做的事到底有多伤天害,而是你做的事情本身有没有什么可反之处。
  “这些年朝堂之上,光当庭死谏的就有好几个了。
  最惨的那一阵,他们俩刚颁了一条胡汉融合的法令,前朝就撞死了一个部落时代草原上一直享有清誉的长老。
  好巧不巧后面跟着来了一场十年没遇过的大旱,然后民间就开始传陛下和丞相的关系不正,这条法令本身只是为了博君一笑讨好汉人,忘了胡人的立国根本,就这样惹了祖宗才会被上天示警的谣言。”
  “而后宫里面也不消停,民间的流言传着传着越来越不对劲,慢慢里面出现了一些他们本不该知道的宫里的情况,我一路从几个侍女太监开始查起,最后发现后宫嫔妃里面,凡是出身鲜卑几支大部落的,几乎人人都有参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