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继续走一小段, 再找岔路。”陶栀子咬着嘴唇,努力捕捉记忆里的细节, “再往前应该能听到流水声。”
  车子颠簸着继续前行,轮胎碾压碎石的声音变得更加刺耳, 突然, 陶栀子猛地抬起头:“停下!”
  江述月轻踩刹车,轮胎打滑,车子险些侧滑进路边的泥坑。
  周围是一片稀疏的树林, 潮湿的空气里夹杂着泥土和水汽。
  陶栀子按住耳朵,“这里需要有水流声,回响低沉空洞,车应该从桥下过,短暂穿越隧道,同时会伴随金属声,我猜测多年前应该有工厂在附近,有运输物料的打车,如果桥上恰好是打车拖着锁链可以行驶的路,就说明隧道找对了。”
  因为安州特殊的地形,桥和隧道并不少,但是如此具体的要求还是可以找到符合条件的桥下隧道的。
  王昭然立刻低头与自己的笔记进行比对,她最近对安州的公路规划做了功课。
  江述月稳住车子,缓缓行驶,为了留足陶栀子做出判断的时间。
  王昭然快速指着地图上的一段灰色线条:“有条废弃的隧道旁边有条小溪,还有老铁路桥横跨上方,你听到金属声有没有可能是铁轨的声音?”
  “可以去看看。”陶栀子说道。
  王昭然沉默了一瞬,遗憾地说:“恐怕不能给你再现那些声音了,这段桥梁五年前已经停止维护,周围的厂区也陆续关闭,当时铁路运输线全面停运,不再使用。附近连重型货车的车道都没有直接通往这里的路线。”
  很遗憾,但是没关系。
  隧道的已经废弃,上面杂草丛生,有很多障碍物。
  他们通过步行抵达隧道内,却发现水声又有了偏差,由于底下是溪流汇流的地方,流水冲刷声过大,又与记忆中不符合了。
  一筹莫展之际,江述月语气淡然,在一旁开口:“可能并不是在流水正上方的隧道,可能有一段距离,可以以有流水的地方为寻找的出发点,去结合公路规划来进一步推测。”
  这样一来,那金属声就不一定是火车铁轨的碰撞声,也有可能还是陶栀子最初猜测的,大型货车的锁链声。
  回到车内,江述月结合导航做出进一步分析,“如果水声是回响,而非直接在脚下,那么实际的地点可能是距离溪流有一定落差的位置。”
  陶栀子像是倍受启发一样,深吸了一口气,闭上眼睛回忆:“当时声音有回音,但并不刺耳,说明不是在封闭的隧道里,而是半开放的结构,或者……”
  “高架桥?”随着失败的次数增多,陶栀子自己也有些不确定了。
  她也无法保证这么多年过去,是不是有些记忆出现了错误,但是探索下才发现,安州特殊的气候和地形,随便一个废弃隧道都可以成为绝佳的藏尸地。
  原本出发前的信誓旦旦,开始随着希望的渺茫而式微了。
  在王昭然的帮助下,他们在溪流的上游方向附近定位了一座废弃的高架桥。那是一条曾经服务于货运的路线,数年前因线路调整而废弃。
  桥下的空间曾作为临时仓库和停车场,符合半封闭的条件,也可能产生回音。
  这里终于完美符合条件了,水声适中,曾经也与运输线路相邻,甚至从这里索引出了好几条人迹罕至的小路,可以通向各个方向。
  ——这是个很特殊的地点。
  经过隧道后,下一步是盘山公路,这一步比较简单,从高架桥附近索引出了一条小路。
  盘山公路之后就是林间小路,路面湿润、泥土松散,车辙下陷程度适中,不是常行驶的路段。
  盘山公路附近的林间小路实在太多,但是当时剧烈变化的坡度给他们提供了思路。
  陶栀子重新戴上眼罩去感受坡度,王昭然则在符合条件的小路做好地图标记。
  一番排查下来,一共发现七条符合条件的路,每一条都仿佛开往没有尽头的无人区。
  他们如果一条条实验,每一条估计要耗费一天以上的时间,而且这种小路路况很差,老式汽车的硬件有限,很大概率半途出现纰漏。
  眼下他们的每一次试错都需要冒着很高的风险。
  在天黑之前,陶栀子决定选择其中一条路试一次。
  她这次用行驶时间来去掉错误答案。
  三人将车开到安州城区边上,重新回到起点。
  陶栀子重新戴上眼罩,但是她觉得环境的复原度还不够,便提议道:“将我的双手双脚也绑起来,尽可能复原我当时的感受,全程不要跟我说一句话。”
  王昭然倒是轻易找来了捆绑的绳索,但是最后一步是江述月来完成的。
  陶栀子认真地凝视着他:“放心绑吧,这不是真正的危险。”
  江述月摸了摸她的头,仔细按照她的描述复原出类似陈友维的绑法,并且用一些海绵去保护她的皮肤和麻绳摩擦的地方。
  “不痛吧?”江述月转头问道。
  陶栀子摇摇头。
  一切就绪,陶栀子稍作感受,满意地笑了笑,仰着头闭上双眼,“帮我上戴上眼罩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