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不管这里面掺杂了多少别的,但就为了这几分真的父女情谊,禾嘉眼下也不能把他的面子给拂了。
禾嘉笑着让乌云把皮靴拿过来交给跟着乌尔锦噶喇普一起来的侍卫,“阿玛也知道,我这两年光守着京城的铺子了,部落里的买卖光靠我一个人不像话。
等明年开春我让孟恩跟您回去一趟,到时候阿玛做主挑几个能干的管事出来,到时候阿霸垓部的东西该怎么卖,咱们商量着来。”
今年孟恩和巴雅尔往南边去过,要是可以明年禾嘉就想在江南再开两个铺子。专门卖蒙古特产,走后世那种精品高端定制的路子,南边有钱,只要东西做得好了不怕赚不到银子。
自己是阿霸垓部的格格,要做生意自然还是不可能把自家撇在一旁,再去另找别家。这事传出去,那就成笑话了。
先当着乌尔锦噶喇普的面应下来,等明年让孟恩回去看看。要是他们的东西好自然皆大欢喜,要是东西不够好,到时候再怎么谈那就是生意场上的事了,谈不上得罪不得罪。
乌尔锦噶喇普从禾嘉这里得了准话,心满意足带着查苏回理藩院的宅子里待着去了。
但谁也没想到刚拿蒙古开完刀的万岁爷,转头就厚赏的了蒙古诸部。年三十的御宴上亲自点了几个蒙古王爷家的孩子,留在京城入国子监读书,其中就有查苏。
得了恩典的查苏忍不住去看他阿玛,早知道万岁爷还有这么一招,那年前何必去贝勒府低那个头啊。
第111章 被康熙留下来的无……
被康熙留下来的无一例外,没有一个是蒙古诸部的世子或嫡子。
这样做是为了让蒙古王爷们安心,朝廷不是想要掐着他们的命根子让他们难受。一个庶子罢了,对于这些蒙古王爷来说真真是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留在跟前也翻不起大浪。
那些蒙古王公们也确实都是这么想的,这次能跟着来京城的都是在部落里势力最大的王爷贝勒,谁家不是妾室养了一堆孩子生了一堆。
好些跟着进京的庶子们在部落里的待遇还比不得扎克丹,他们的母亲出身好一点的是部落里寻常女子,在大帐里伺候的时候顺手就被王爷给幸了。
不好的便是奴隶或是盛京城里花柳巷出身的女子,本身就是被当做玩物送给那些蒙古王爷的,玩物生下的孩子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些人的身份在部落里是尴尬的,说起来是小主子,但不论是亲爹还是嫡出的兄弟姐妹,又或者是部落里其他小首领都是看不上的。
说是奴才,偏偏他们又确实是王爷贝勒的血脉,再不济也不能把人真当奴才使唤。
这样的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遭遇冷眼吃亏,长大之后也容易走极端。要不就像扎克丹那样咬牙拼出自己的一条路来,再不要部落里当倚仗。
要么就认命,就这么不主不奴的在部落里混日子,反正等到了要分家的时候,再少总还是能分一份家产的。
分出来即便没有爵位,只要有牛羊再分些奴才马匹,在部落找个家境过得去的女人成亲生子,当不成主子也能比部落里大部分普通人过得好。
康熙要把他们留在京城塞进国子监读书,于他们而言那就是天上掉馅饼的事儿,一个个的从宫里出来都还蒙着。
等好不容易回过神来,才发现身边的人对自己的态度全都不一样了。罢以四把巴一柳9留3。就连同行的嫡出兄弟对他们都客气起来,一口一个兄弟的,全然不是以往的样子。
都说近水楼台先得月,万岁爷都多少年不往后宫里收蒙古的妃嫔了,现在突然留下这么多蒙古王爷的儿子在京城,就算是质子就算是再没有回去的机会,也是之前求都求不来的好事。
不过这样的殷勤对于从小就遭受白眼和不公的人来说并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除了一两个确实脑子不好使的,剩下的人心里的怨反而比以前更大。
原来真正的王爷儿子当起来是这种滋味啊,那么以前自己安慰自己的那一套,说什么比普通人过得好就行了的话,也全成了笑话。由奢入俭难,当过了人上人谁还想再去当奴才。
抱着这样心思的人不少,蒙古王爷们人前喜气洋洋人后关起门来各有各的发愁。得把留在京城的儿子安抚好啊,要不然这儿子就真成别人家的了。
这么多人里面,只有查苏和乌尔锦噶喇普是例外。
乌尔锦噶喇普原配福晋敖登只留下禾嘉这么一个女儿,继福晋那日松倒是生了一儿一女。但这几年乌尔锦噶喇普跟那日松的关系,不说冷淡也算得上相敬如冰。
作为继福晋生的嫡子和嫡女在部落里尊贵自然是尊贵的,但那日松的嫁妆不多,甚至还不如当年敖登留下给禾嘉的的多。
空有尊贵娘家势力不大自己手里人马不多,两个都还没开蒙的娃娃,在草原人的眼中他们还不能真正算个人。
草原上的孩子要安稳长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便你贵为郡王的孩子,可才这么点儿大,还不值得投入太多感情与心血,要不然半路夭折了,反倒是跟着白伤心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