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俞舟第一站就是八音盒堂,一楼卖的是各种式样的八音盒和纪念品。
虽然价格有点贵,但是做工确实很精致。
俞舟左瞧瞧,右看看,恨不得统统打包回家,就是对钱包太不友好了。像是那个雕像八音盒俞舟就很喜欢,少女微微低头、娇羞的脸庞被刻画得栩栩如生,金发盘在头顶,穿着一条白色的欧式礼裙,上面印着几朵鸢尾花,大裙摆像是盛开的花蕊一样,末端还有一圈蓝色的花边。她左手撑着一把小阳伞,右手则是提着裙摆。
俞舟想买,但是转念一想,就算装进盒子然后放到行李箱,路上总会磕绊,说不定就碎了。
俞舟的目光又被旋转木马样式的八音盒吸引,顶部是一个金色皇冠,棚顶和底座布满了细闪,玻璃被切割出条纹,点缀着零星几颗碎钻,在灯光下显得很梦幻。俊俏的马儿身上的马鞍看起来也很精美,中央站着好几位天使在默默地注视着行人。
俞舟看了一眼价格,马上心死了。
她最后选了个首饰盒,六边形的金丝外框,刻着繁美的花纹,拿在手上很有分量。正面的图案是一个卷发女人的侧脸,她的手轻轻搭在下巴,好像在思索些什么,头上戴着一顶遮阳帽,脖子系着珍珠项链,在她身旁还盛开着几朵纯洁的白玫瑰。
俞舟看中一个款式,感觉很适合送给谭怡璇,就把不同的曲子拿手机录下来,然后发给她。
那边声音太嘈杂,谭怡璇听不太清,就让俞舟选自己喜欢的。
二楼摆着很多精致的洋娃娃,细长的睫毛、卷翘的金发、泛红的脸庞,要只是不经意地一瞥还真分不清真假。
俞舟走进一个房间,里面卖的都是动物玩偶,其中角落里放着一只大熊猫。憨厚可爱的模样,两只脚掌盘起、坐在木凳上,手上还拿着根竹子,在咬着翠绿的枝干。它身旁还有很多小熊猫围着,活脱脱就是个熊猫家族,它们在这懒洋洋地晒太阳。
俞舟似乎看到熊猫动了一下,一开始还以为是自己眼花了,定睛一看才发现那只大熊猫是真的会动,它时不时就会上下点头,毛绒绒的大爪子也会慢慢转动。
她买了个白色的小熊,脖子上绑着根彩色的带子,捏起来特别软,她很喜欢。
外面放着很多从各地搜集来的八音盒,虽然年代久远,但是保存的状态都不错,可以看出之前主人对它们的珍视。
以前八音盒是个稀罕的东西,工艺复杂又极其耗时,基本上只有贵族才买得起。
俞舟看到了最早的八音盒形态,是那种大的圆筒型,利用上面的钢针拨动音梳上的簧片发出声音,在工艺不发达的以前,精湛的工匠需要配合音阶,然后手动植入上万根钢针,不难想象这需要耗费多少精力和物力。后来随着机械装置的进步和技术的完善,八音盒能演奏的乐谱也由之前的几首变成几十首。
很多八音盒不仅外表看起来奢华至极,里面更是别有洞天。
比如那个金色的鸟鸣音乐盒,当滑动开关后,一只夜莺就站了起来,嘴里发出悠扬的啼叫声,身上的每一根羽毛都很逼真。
还有些八音盒是直接复刻了当时贵族聚会时轻歌曼舞的场景。晶莹剔透的水晶灯下,伴随着轻快的音乐,身上华丽的服饰显得耀眼,他们牵着手在这灯火辉煌的宫殿里翩翩起舞。
俞舟看到一个特别高大的八音盒,像是一个巨大的时钟,中央就是张很大的碟片,上面打着无数个小孔,已经有些许生锈了。旁边有个小牌子,示意游客可以往里面投币。
她有些好奇,就扔了枚硬币进去。
薄薄的碟片缓缓旋转起来,只有一首曲子,每一个孔洞代表是一个音符,悦耳的旋律响起。
查了一下,这种圆盘原来是用机床冲压出来的,是最早的点唱机,通常放置在人流密集的地方,比如餐厅、酒吧、咖啡厅。它就是通过投币的方式点播,换其他碟片就可以实现切歌,在当时的欧洲非常流行,后来就成为了圆形唱片的始祖。
俞舟从八音盒博物馆走出来,走到小樽运河。
老实说看起来平平无奇,可能因为在北海道的风雪交织下就显得浪漫吧。
她找了个位置拍了照片后就开始漫步在河畔。
雪又下起来了,一路上都能看到怀旧的煤油路灯,两旁是复古的砖石仓库,屋檐下挂着细长的冰柱。
这时遇到一个奇特的人,他打扮成圣诞树模样,身上挂着很多铃铛和彩色小球。他半跪在高高的雪堆上,正奋力地往河里面扔着雪球。
俞舟看笑了,倒不是觉得他滑稽,只是单纯觉得这一幕很有趣。
雪越下越大,很多人都去避雪了,俞舟看四下无人,终于把心心念念的那件事做了。
找了个干净的雪堆,然后往后一倒、就躺在了上面。
因为戴着眼镜,雪花就落不进眼睛里,很快眼前的世界就变得模糊。
她闭上眼睛,倾听着风雪的呼啸声。
过了几分钟就起身了,赶忙跑去避雪。
小樽的雪比札幌的大多了,就那短短一段路,俞舟戴着的帽子就已经湿透了。
她没带伞,只好等雪小了才走到车站,这里有通往天狗山的公交。
看她在那里等车,有人指着黑板上的告示,跟她讲因为雪太大,现在去往山顶观景台的缆车已经关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