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那葵菜竟然在咸阳活下来了,菜叶子煮的肉片汤带着新鲜的绿色,也陪项家渡过了这个尴尬的冬天。
项伯和项声早早地奔赴上郡去了,项羽晚了一些才去。
直到出征前的那个晚上,项梁都没有放弃地劝道:“非得去吗?那毕竟是战场。”
“咱们家,还有人怕战场吗?”项羽满不在乎。
“但这是替大秦征战……和以前不一样……”
“杀胡人,还分什么秦楚吗?”项羽随意道,“从前燕赵之地,难道有哪个国家的将军不抵抗胡人吗?”
“你明知道我的意思!”项燕恼了。
“叔父还记得太阿剑吗?”项羽只低头擦拭着他的铁戟,把它擦了一遍又一遍,沉默半晌,才闷闷道。
“我倒是想忘。”项梁没好气道,“秦君特意斩断了阿庄的剑,不就是为了示威吗?”
“他那时候说,太阿剑这样举世无双的利器,如果就这样埋在土里,就太浪费了。——其实,我也一样。”项羽说,“就像老鹰就该在天上飞,老虎就该在山林里咆哮,不然的话,岂不是白活了?”
“……你院里那老虎怎么说?”项梁瞪他。
“等我从草原回来,就把它放走吧。它的兄弟,也早就到上林苑去了。他说那里地方大,可以让老虎活得自在。”项羽洒然一笑。
“他他他!他是谁呀?要是没有他,咱们一家人也不至于走到今天这一步!”项梁抱怨道。
“叔父此言差矣。大丈夫生于世,就该驰骋沙场,建立不朽功业,我绝不甘心就这样无声无息过一生。我杀不了大秦皇帝,杀个匈奴单于,总没问题吧?”
当时的项羽很自信。
现在的项羽也很自信。
他这一生,凡对敌时,从来就没有哪怕一刻是不自信的。他坚信自己能战胜一切对手,所以从来没有惧怕过任何人。
匈奴单于算什么?不过是他箭戟下的亡魂罢了。
项羽轻而易举地杀到了王帐,虽听到了援军到来的声音,也丝毫不为之所动。
铁戟扫清了所有人形障碍后,他无视了四周暴风骤雨般袭来的箭矢,似乎感觉到了微微的一点痛,但他习以为常,随手拔掉一根刺入甲缝的三角形箭矢,浑然不在乎那倒刺拔出来时造成的二次伤害,没有耽搁一点时间,径直杀掉了阻拦的几个亲卫,闯入帐中。
一群拿着兵器的匈奴人叽哩哇啦说着什么,项羽听不懂,也懒得分辨。
以寡敌众,是他的拿手好戏。片刻之间,他带着两个亲卫连杀数十人,也不知道杀的都有谁,反正杀就是了。
其中有一个年纪特别小的,大概也就和子都差不多,瞧着像什么单于贤王家的儿子,说不定是匈奴的太子。
大秦的太子正坐镇咸阳,匈奴的太子已死于非命。
下次有机会可以跟子都说一声:“你看,我把你未来的敌人提前除掉了。”
项羽满身是血,面无表情地留下满地尸体,大步跨出王帐。
他留守在外的亲兵死伤过半,敌人所有精锐全都向这个方向聚拢过来了,杀气腾腾,声嘶力竭。
——也许是在叫骂吧,然而项羽听不懂。
看来这个王帐里的人身份果然很尊贵,没白花时间。
他冷漠地翻身上马,依然如铁骨铜塑,傲然横戟,率领残余的秦军试图杀出重围。
这个时候,没有秦军在乎他从前是楚人,他也不在乎与自己共同作战的是不是秦人。
——他们只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匈奴。
这一路协同作战,杀敌破军过来,居然还形成了一些诡异的默契。
不管怎么说,他好歹能听懂秦人在说什么写什么,吃一样的东西,有一样的目标,聊一样的话题……
而匈奴,在他眼里,就是一群无法交流的野人罢了。
周围的匈奴不断缩小包围圈,层层压迫过来。
项羽忽然想起李世民说过的话。
“匈奴最喜欢的战术有几种,第一,出其不意,打你个措手不及。他们熟悉草原的一草一木,就跟在家里跟你捉迷藏一样,肯定比你熟悉周围的环境,所以能忽然出现忽然撤离,忽聚忽散,很难琢磨;
“第二,示敌以弱,引诱敌人进他们的陷阱和埋伏,从四面八方包围过来;
“第三,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他们会围猎……你有没有在听我说话?”
“听着呢。”项羽当时懒洋洋道,“不就是围猎吗?好像谁不会似的。”
“匈奴的包围战术源自他们在草原上围猎大型野兽,他们会一层层地把敌人包围起来,外围负责切断援兵和补给,内层逐渐缩小包围圈,密不透风,向中间射箭。一旦马匹重伤死亡,失去行动能力,最里面的敌人就会沦为步兵……”李世民详细地解释给他们听,“而我们都知道,骑兵打步兵,在草原上拥有绝对的优势,光速度这一项,就是步兵难以企及的。”
“若是寡不敌众,不慎落入包围,应该如何处理?”灌婴当时问。
“你们想如何处理?”李世民问。
灌婴沉着道:“如果预测援军不能很快到来,就该尽快在发现端倪时冲出去。”
项羽很干脆:“杀出去。”
“万一杀不出去呢?”李世民挑眉,“比如你有五百,敌军两万,还都是骑兵,指挥得当,训练有序,不是一群乱糟糟凑人数的。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