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嗯嗯!我会经常来看看的!”许负用力点头,美滋滋畅想道,“等八九月份,大蒜收成了,就可以造大蒜素了!”
  李世民对这事也挺上心,因为只要了解清楚制造过程,他回大唐之后就可以复刻出来整个流程。
  不管是玻璃、酒精、制盐法,还是黄道婆织机,抑或是神奇的大蒜素,凡是从他手里过了一遍,目前能在大秦搞出来的东西,他以后都会回去试一遍。
  对此,魏征感叹道:“陛下现在懂得好多,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都有涉猎了。”
  “学无止境嘛。”李世民随意道。
  他从后台资料库里调出这堆种子的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和许负嘀嘀咕咕,添添改改,弄了本《西域种子种植手册》出来,让农夫和宫人照着手册把种子一一种下去。
  许负一直在边上看着,李世民也就没走,偶尔根据弹幕的提醒,当个传话筒,纠正一下宫人的错误。
  “兄长!瑞禾!”嬴阴嫚的妹妹兴冲冲跑过来,高高举着一支饱满的双头麦穗。
  “不错,你的麦子种得很好。”李世民笑眯眯接过来。
  “这是阿姊种的啦。”小姑娘露出大大的笑容,脸颊上还有个酒窝。
  李世民摸摸她的头,夸奖道:“阴嫚不在宫里,这块地都是你在照看吧?说是你的功劳也不为过。”
  “其实阿母也有帮忙哦。”小姑娘并不居功。
  李世民失笑,夸她诚实又孝顺,把她夸得满脸喜色,脚步轻飘飘地飘走了。
  他转了转那成熟的麦穗,看着田地里热闹忙碌的景象,渐渐将草原的血色埋在心底,舒出一口气来。
  每次从战场下来,他总是格外偏爱接触人间烟火。
  有时候是坐在长孙无忧旁边,无意识地看着她。无论她是在绣东西、翻账册、整理书信、插花合香还是带孩子。
  她最初有些不解,后来似有所觉,就会把手里细碎的活计分一点给他,不管他是不是会把海棠花枝剪得太短,或者糟蹋那些名贵香料,以及弹琵琶哄孩子睡觉结果弹成了《秦王破阵乐》,搞得孩子们全都很兴奋,根本睡不着……
  她乐意让他帮倒忙,就像她乐意给他的伤口上药,一次又一次把他从尸山血海的战场上带回温暖的人间。
  ——李世民很喜欢这个热闹的人间。
  虽然她现在并不在身边,但李世民手里仍有麦穗。
  他沐浴着初夏的阳光,把玩着金色的麦穗,慢吞吞地剥着它的麦粒,捏在指尖,随口问许负:“你的女校和织院开得怎么样了?”
  第87章 如何诱拐一只二凤?
  “一开始,一个人也没有。”许负如实回答,“我老早之前向老大你报备过,所以用了不少宣传手段,包括但不限于说书、报纸、官府公告和一些封建迷信的法子,但是收效甚微。”
  “是不是因为和太学撞上了?”李世民道,“腊月的时候太学也开张了,相对更轰动,报名的人特别多。”
  “一半一半吧,另一半是由于,上的起学的家庭都把老师请到家里,上不起的呢,也不愿意放家里女儿去念书。——于是我想了点法子,不仅食宿全免,只要念满一个月,我就送一台织机。”许负并不沮丧,而是积极想对策,解决这个问题。
  【这是在纯做慈善啊。】
  【冲着这条件,总该有人报名了吧?】
  “然后呢?”李世民好奇。
  “然后女校就变成了织院绣坊的夜校扫盲班。”许负耸了耸肩,“这些女孩子本来就在我这里上班嘛,知道我这儿福利待遇好,按时辰给钱,天黑之前就下班,还供两顿饭,下班之后呢,顺便就上个扫盲班,还能再得几个钱,何乐而不为呢?”
  李世民便笑了:“我看主要是为了织机吧?”
  “谁说不是呢?”许负也笑起来,“她们都是靠女红吃饭的,可积极了。”
  “那也不错,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至少你的目的达到了。”
  “嗯嗯,而且有的姑娘很聪明,有数学天赋,上了两个月之后,不仅得到了织机,还转行当了会计,帮我的布料庄算账。工资翻了三倍。”许负笑得眯起眼睛,竖起三根手指,晃了晃。
  “千金买马骨,有这个活生生的例子在,应该会有更多人报名了?”李世民推测道。
  “是呢,我给她发了奖状和奖金,锦旗一直送到她家门口,敲锣打鼓的,她家里人迎出来的时候,嘴笑得都合不拢了。方圆十里的百姓都出来看热闹,没过两天,她家亲戚邻居就来了好几个报名的。”许负欢欢喜喜道,“我那天特地跑过去看热闹,送了米面盐油,还在她家蹭了一顿豆饭。”
  【慈善事业干得真不错。】
  【奖状上写的啥?“三好学生”还是“劳动模范”?】
  【这动静,不知道的还以为考了状元呢。】
  【我们这边村里有人考了清华北大,也是这样表彰的,县政府和村委会全都跑来送钱送东西,放鞭炮宴请全村,横幅都拉了好几个,宣传效果很显著。】
  李世民微微宽了心,虽说是素不相识的姑娘,但也是大秦的百姓。
  她们过得好,就代表他没有做错,多少给了他正向的反馈。
  “你邻居家的小娘子呢?”他把一捧麦粒放到竹晒匾里,随口问。
  “陛下还记得她?”许负惊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