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这情况下,何氏就是再多的本事,也没法施展。
  现在好了,六个镇山太岁各就各位,本事不差,背后又有虚无缥缈能唬人的皇权,贾赦为了未来皇后闺女各种无脑叫嚣,错有错着地立起来。
  贾老太太和王氏尾巴没扫干净,心虚,也不想丢脸丢到皇宫里去,自然就不敢再闹腾,更不敢为难大房了。
  外部压力消失了,刑氏难得在宫里嬷嬷的辅助引导下,不再被贾老太太、王氏教唆的,正室妾侍势不两立的观念影响,愿意和何氏合作发力,将大房中三心二意几处讨好的人都清理掉,好好地将规矩彻底地立起来了。
  何氏从来都不贪权恋权,比起管理这些没必要的杂事,她宁愿关起门来好好教养三个孩子。
  所以,在大房内院的规矩立起来,邢夫人身边有宫里的嬷嬷辅助,不会再轻易犯傻后,她爽快地交出了大房的事务,只保留她和孩子居住的清和苑的权利,其他的都交给迫切想要做当家夫人的刑氏手里。
  手里有着丰厚嫁妆,还张管着何伯爵府实权的何氏,真看不上贾家大房的这点内院权利。
  国公府真正核心的东西,一直掌握在贾老太太、贾赦、贾政手中。
  贾代善临终时,可是分别给这三都安排好了一份东西的。
  贾代善本人不知道,将家里的核心东西分成三份会有什么后果吗?
  何氏觉得,这位精明的荣国公,肯定比谁的清楚。
  只是,那时候正处于太子事败后的清算的多事之秋,连天下之主的皇帝,都避免不了家里的子弟不肖,和罪魁祸首太子特别亲密的贾家,又何德何能地顺利权利交替转移呢?
  哦,忘记说,贾赦作为国公府的继承人,能娶到太师太傅家的嫡女为妻,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曾经是太子的伴读。
  虽然这个伴读,水分挺大,真的是靠走后门攀关系,为的不过是以后降爵继承国公府后说出来好听点,就是个看在贾代善这个厉害爹的面子上,充数的。
  种种因素下,贾家因为皇帝的命令,和先太子很亲密,是谁都知道的现实。
  何氏知道的内幕是,贾代善是自己断药求死的。
  当时接替张氏执掌贾家内务的她,每日必须要做的事情,除了管理一家子大小杂务,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给当家人贾代善侍疾。
  何氏很肯定,贾代善当时的身体状况,并没有那么恶劣,在太医的诊治、足够的药物支撑以及精心照料下,恢复正常不可能,但是咬牙多支撑两三年,那是绝对没问题的。
  只是,在宁国公府的贾敬匆匆地上门一趟,失态离开后,贾代善就主动停药,身体状况开始急剧恶化。
  在贾代善去世之后,隔壁的贾敬就一副看破红尘的样子,开始痴迷道术了。
  何氏猜测是宁国公府的当家人贾敬在太子谋逆中,做了什么不可饶恕的事,才带累贾代善不得已自己找死的。
  太子谋逆这事,影响太大了,就是蒙在鼓里,最后发现不妥,坚持保皇的无辜张太傅一家,都是抄家贬斥三千里的下场。
  贾家要是真的做了什么没法挽回的事,恐怕也得夺爵抄家起步,看皇帝的心情,最差有可能三族株连也跑不了的下场。
  何氏猜测没错,当时在贾家浪荡的苟子,将贾代善和贾敬两人的对话全都听到了。
  贾敬为了从龙之功,是真的干了一件了不得的大事,他利用贾代善对他的不设防,从负责皇宫守卫的贾代善心腹手中,帮太子拿到了皇宫布防名单和布防安排。
  太子能一路顺利打到皇帝面前,贾敬是居功至伟。
  眼看着这事恐怕要暴露了,贾敬只好来找贾代善坦白商量。
  之后的事,苟子就没管了。
  无非就是贾代善脸都不要地认罪忏悔,求皇帝饶命的事情,肯定很虚伪恶心,苟子可不想倒胃口。
  反正贾家在神瑛侍者没来到长大之前,肯定是败不了的。
  警幻早就说过,神瑛侍者要到凡间来体验繁华富贵的,要是贾家败了,还有他的繁华富贵什么事。
  最后也如苟子所料,贾家因为贾代善的死亡,逃过了一劫。
  只是,为了让小心眼记仇的皇帝不要继续针对贾家,贾家必须开始烂。
  想要家族上进繁荣很难,想要家族腐败腐烂那就很简单了。
  挺巧的,贾家新一代男丁,都是天生的败家子,娶得媳妇还活着的,不是太没用就是太有用了,在贾代善有意埋下祸根、贾敬干脆不管事的情况下,曾经一门两国公的贾家是迅速地腐坏起来。
  苟子知道的事,要是没有皇宫送来的六个嬷嬷稳住了大房的情况,何氏都准备找借口,带着三个孩子离开贾府,离开京城避祸了。
  不到万不得已,何氏是不会走离开贾府这条路的。
  贾府再烂,还是挂着国公府的牌匾的,虽然糟心事一大堆,但是这国公府的牌匾还是很好用的,最起码,能靠这能唬人的声望,保住何氏的嫁妆还有何伯爵府的产业。
  一旦搬出贾府,不管是何氏的嫁妆亦或是何伯爵府的产业,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就是现实。
  在外面,何伯爵府的名号不好用。
  正常封伯爵,都会有称号的,只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当年封何府的时候,皇帝和大臣都没有想到这个,直接就一个伯爵爵位就过去了,大家也直接将何府改称为何伯爵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