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贾宝玉只是在进林府的第一天,匆匆见过林姑父和姑姑一面,之后,就再没有见过。
  所有的时间,都是在林府设置的学堂和学舍中渡过。
  你说沐休请安?
  贾宝玉作为小学堂中年纪最大,学习进度最慢的人,是没有沐休的权利的。
  夫子针对他的学业要求太过沉重了,林大人和夫人觉得,没什么比学业更重要地,就免了他沐休时的请安,一切等他追上进度再说。
  贾宝玉是欲哭无泪、灵魂出窍。
  不是没想过要放弃离开的,只是贾宝玉只是天真,不是真傻。
  最起码,关乎他的最根本利益的时候,他是不傻的。
  要是傻,也没法从小到大哄得贾老太太和王夫人对他掏心掏肺,在二房日渐颓势后,他依然过得比谁都逍遥自在了。
  一直以来,上到贾老太太王夫人,下到姐妹丫鬟们对他的说教劝导,贾宝玉不是不懂,不过是以前他过得快活,不需要懂也不想懂。
  被冷酷无情的哥哥饿过一天一夜后,贾宝玉其实就开始懂了的。
  他很清楚,除非按照哥哥的要求,考上了举人再回京城,不然,即使他放弃了学业,闹着回京城,等待他的也不会是什么好结果。
  那一天一夜的饥饿,让贾宝玉清楚地认知到了,父亲和哥哥认真起来,贾老太太和王夫人也保不住他。
  所以,林府的私人学堂再苦再累,他也得坚持。
  胜负欲这东西,贾宝玉真的没有,他唯一的想法,只有快点熬过这段磨难,好回到他曾经的美好生活。
  只是,等贾宝玉下了大决心,乖巧地听从夫子安排,咬牙苦读,终于勉强追上夫子布置的学习进度,以为可以放松一下的时候,等待他的都不是什么好消息。
  先是终于有沐休的他想要拜访林姑父和姑姑,得到的是管事得体的拒绝:“宝玉少爷果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呢。您不知道,今天是何伯爵家定做的大画舫船试水的日子,可是将林家、贾家的主子以及老爷的几位弟子都请去了呢。瞧我,这记性。”
  管事自己给了自己几个轻轻的嘴巴子:“小的忘记了,今天琪少爷和琮少爷知道您难得有沐休,也想邀请你一起出门游玩,不过看到宝玉少爷您睡得那么沉,想着您之前的苦读,不忍心打扰你,才领着环少爷琥少爷轻手轻脚地离开呢。”
  贾宝玉总觉得,这个管事是在说,贾琪他们是特意来看过他没醒,一点都不想带他玩地,才偷偷离开的。
  失落肯定是有的,然而经历过夫子严苛教育的宝玉,已经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了。
  都在林府学了三个月了,贾宝玉就是再迟钝,也发现林府不太欢迎他了。
  虽然,林府对他和四个弟弟表面上都是一视同仁的,但是周围人的态度,很能说明一切了。
  不管夫子还是下人,对他都是表面上妥帖有礼,实则亲近不足。
  对着几个弟弟,大伙还会亲近地笑骂开玩笑,但是一对上他,就是规规矩矩,板板正正,仿佛对他只是任务责任活计,并不想和他扯上关系一般。
  贾宝玉在贾老太太和王夫人的宠溺下长大的,对自己的聪慧是从不怀疑,很是自信的。
  看他能在短短三个月,就追上了贾琮、贾琪的学习进度,夫子给出的各项成绩都是优等,还夸奖他很有灵性就知道了。
  以前,不过是他不愿意学罢了,认真起来,他不比谁差。
  环境逼迫之下,贾宝玉也努力了,可是,即使小有成就,似乎也没能改变周围人对他的态度。
  这让贾宝玉终于记起离家前大哥贾珠颇为语重心长的话来:“去见见贾府以外的天地吧,你会知道,你引以为傲,自以为比谁都特殊的出生异象,到底代表的是什么。”
  后知后觉的贾宝玉,隐约有种,周围人会对他如此恪守礼仪式疏远,就是这个原因。
  贾宝玉没有深入多想,趁着空闲,打开了积攒在桌面好久,因为忙于学业没空看的,从京城来那叠厚厚的家书。
  十几封家书中,只有一封是大哥贾珠的,其他全是贾老太太和王夫人的,对照日期数数数量,大概是每隔不到十天,这两位就会给贾宝玉写一封。
  贾老太太和王夫人的家书,每封都大同小异,满信纸几乎都是对他衣食住行的关怀询问,以及说她们从京城给他带了什么来,隔着信纸,都能感觉到两位对他的思念。
  大哥贾珠的信却是最薄的,信里告知了他在上年的八月在京城参加秋闱,顺利地获得了举人功名,没有提前报喜是想一鼓作气地参加春闱后,双喜临门地告知,无奈实力不怠,春闱失利榜上无名。
  唯一温情的,大概就是说儿子贾兰喜欢听他念书,如今他正在苦读,争取明年恩科能榜上有名,让贾宝玉在金陵照顾好自己,不要荒废学业的话了。
  看完信之后,自然是得回信的。
  贾宝玉从京城到金陵的途中,几乎是每两天就写一封家书,攒到可以寄信的地方,不差钱的他就会花大价钱寄信。
  直到进林家私人学堂,打算好好学习之前,这个习惯都没变。
  后来学习实在繁忙,夫子将他的精力压榨到除了学习课业之外,啥都力气干的程度地,这给家里寄家书的行为,只能是最后一封信解释一番就中断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