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上一个六元及第,还是本朝太祖皇帝第六次科举时出来的,那位传奇人物后来自然也是位极人臣的,不过他成为状元时,已经快三十岁了。
何朗今年只有十四周岁,虚岁十六。
这么年轻的六元及第,绝对能成为朝廷宣传的牌面的。
更别说,何朗身上还有个伯爵爵位。
虽然这个爵位得来太过惨烈且让上头忌讳,但是太上皇已经退位了,何朗除了科举之外,已经做出了肥料这个大杀器,当今没少在公开场合夸奖何朗。
传播最广的一句是:“何爱卿年纪轻轻就如此才华横溢,必为吾之甘罗!”
这话一出,何朗在京城真的炙手可热了。
谁都想认识这位已经连中五元的何伯爵。
无奈的是,何伯爵在参加完春闱之后,就没空出来应酬。
他正全心全意地修整何伯爵府中,准备一个月后的婚礼。
婚礼?!
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不管知到内情的人还是不知内情的人都有些震惊。
殿试还没过呢,何伯爵就这么迫不及待吗?
正常来说,这喜事谁都喜欢双喜临门的吧,殿试得到名次后,再来大摆宴席成亲不是更好?
比较打脸的大概是南安郡王家了。
作为本朝四王八公的领头郡王,南安郡王和朝廷重臣们知道的消息更多一些。
何朗最让人看重的,自然不是这花里胡哨的连中五元,或者什么六元及第了。
官场水深着呢,科举只是当官的敲门砖,一入官场深似海,在宦海中沉浮,看的可不是科举中那点破题做文章的本事。
只有十四岁的何朗,即使有连中六元的噱头,但是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谁会信任这么一个小娃娃,真给他担重任。
让朝廷上到皇帝,下到重臣都看重何朗的原因,是他弄出来的,针对专门农产品的化肥。
是皇帝和大臣不想贪昧他的功劳吗?
不是的。
谁都知道,太上皇可太想将这个功劳揽上身了。
无奈,何朗研发出来的化肥,不是一种两种,而是好多种,诸多系列。
有几种是相对成熟,已经证实作用惊人的,效果已经出来了。
皇帝带着朝廷大臣,到皇庄中收割了一次其中一种针对主要粮食的成果,那最低增产四成,最高增产八成的数据,是震惊了所有人。
如今,这化肥只等来年在全国各地铺广,进行最后一次实验,无误后,就能推行全国了。
这消息只在上层人家中流传着,没有传到普通平民耳里,皇帝陛下已经准备好,公开全国推广的一刻,就将何朗封为国公,世袭三代始降了。
何朗封爵这事,朝廷上下谁都没有异议,功劳太大,根本压不住。
一个身上有爵位,还有功名的人才的功劳,要是朝廷也能轻易地霸占抹杀,那就代表这个朝廷已经完了。
如今最后的博弈,不过是这慧眼识人的功劳,是算在太上皇身上,还是皇帝身上罢了。
两位陛下,都想争这知人善用的功劳,更想将何朗这个绝对能在史书上留名的人才,拉到自己的阵营中。
如此优秀的人才,谁不稀罕呢。
家里还有一个适龄未嫁女的南安郡王家,绝对是对何朗最稀罕的。
在何朗秋闱高中解元(化肥功劳已经传开)的时候,南安郡王家就动起来来了,为自家县主造势,说县主最欣赏年轻有为的读书人。
等何朗五元及第的消息传开来的事后,县主对某个今年在榜的青年才俊特别关注,有下嫁之意的消息,已经是满京城都知道了。
何朗和贾家庶女自小有婚约?
这庶女的生母还是上任何伯爵的嫡亲妹妹?
那有什么关系。
县主又不会破坏两家婚约和约定的传承诺言,何伯爵府又不是没有侧室的位置,比起贾府一个庶女,自然是县主这样有身份的贵女,更适合当正室的。
南安郡王也知道这么做有点不地道,不过,为了家里的县主可以得偿所愿,他们家可以承诺,将来的伯爵府,还是由有何氏嫡系血脉的子嗣继承。
在不知情人看来,南安郡王这边是大度,但是在知情人看来,就是吃相难看了。
南安郡王敢说他不觊觎伯爵府的传承,那是看上了何朗即将到手的公爵传承啊!
公、侯、伯、子、男,有了公爵爵位,谁还看得上这差了两级的伯爵。
舍弃一个已经传承了两代的伯爵爵位,换来一个还能传承三代的公爵爵位,南安郡王府居然还能厚脸皮地说自己亏了呢。
只是谁让南安郡王府自信呢,他们认为,一个四王八公之首郡王岳家和一个八公中已然落魄的贾家岳家,何朗这个被过继而来的嗣子,只要不傻都知道怎么选。
可笑的是,南安郡王这消息才传开来,等着某个小伯爵表态呢,何伯爵府就张灯结彩地挂起了红灯笼,对外宣告何伯爵即将在四月初与自小就有婚约的贾家二小姐完婚。
直到这时候,大家才知道,原来何伯爵何会元在金陵的时候,就已经和贾将军府二小姐走完了订婚流程,就差最后将人迎娶回家了。
何伯爵是被逼的?
你见过那个被逼的新郎官愿意将所有身家都当作聘礼,送到准备过门的妻子名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