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由何伯爵府出面,在别院安置的灾民,也早就陆陆续续回家,就连贾琏夫妻也将巧姐儿托付给迎春(苟子),带着贾老太太贾宝玉,在护卫的保护下,回京城贾府了,处理灾后事宜了。
  队友太靠谱的,迎春(苟子)也是在听何朗吐槽两个皇帝正在争论谁该下罪己诏的时候,才知道,两位皇帝迟迟没做封赏,是因为灾后事情还没结束。
  避暑山庄和皇宫都有疫病出现。
  规模不大,但是吓人。
  嗯,从借刘姥姥的名义办寿宴,到半强硬地将贾老太太请来别院这边,名义上都是迎春(苟子)做的,实际真的也只是名义上而已,真正干活的是何朗(牛大浪)和贾琏夫妻。
  贾琏夫妻是精明的,虽然不知道何朗(牛大浪)说的有大事发生是什么大事,但是他们懂得跟随厉害的人走,听话地将不情愿挪窝的贾老太太和贾宝玉也带来了别院。
  事后,自然是各种佩服和感激不尽了。
  虽然说凭借贾府的条件,这次大灾也不会对他们这些主子造成太大的伤害,但是总归会很狼狈,运气不好,也会很倒霉。
  没看到连太上皇和皇帝陛下都在短暂的洪水退去后,快速往避暑山庄避难吗?
  那种混乱的时刻,估计没谁会记得贾家。
  贾老太太是体面,但是那种时候,连两任皇帝后宫中不得宠、没有子嗣的嫔妃都只能留在皇宫,将迁徙的名额留给宗室贵亲和权贵家属呢,贾老太太的体面,这时候真不管用。
  要是没受邀来到别院,他们在贾府的情况,肯定很糟糕。
  大灾过后,必有大乱。
  这个乱字,包含的东西可多了。
  其中,疫病和人乱是最可怕的。
  疫病就不说了,这个不可控。
  人乱虽然可控,但是防不住有心的恶人。
  就是苟子第二辈子,活在最安全的红旗时代,会趁着国乱发国难财的人都不少,更别说这种啥啥跟不上的古代了。
  大灾之下,官方管辖失控的混乱时候,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
  京城不少人家,都被内贼、外贼光顾过,轻则失财、重则人都没了。
  贾府这种大门户,内忧外患要是一时失控,那后果就很可怕了。
  具体例子就是贾政一家了。
  贾琏会这么着急地往家里赶,除了要回去收拾贾府灾后的一团乱遭,就是被贾老太太催促着,要回去照顾贾政一家。
  京城最混乱的时候,真有贼人拿着真刀真枪,撞开了贾政一家的大门抢东西,幸亏的是,二房的仆人不少,贾政、贾珠勉强撑起来了,舍财保命地,保住了一家安危。
  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住在贾府旁边,又真的是贾将军府当家人的亲兄弟,李纨发现不妥,机灵地让下人架梯子爬墙往隔壁荣国府搬救兵去了。
  贼人本来只是求财,怕节外生枝地,才快速地拿了钱财,放过了贾政一家子。
  这是贾琏提供出来的初始事故版本。
  何朗(牛大浪)调查后,还有另一版本:“具体经过是这样没错,不过来报消息的人,没有说最关键的。那些贼人的真正目标,可不是没啥油水的贾政一家子,他们不过是想借着威逼贾政一家子,敲开贾府大门。只是消息不灵通,不知道我们提前一天,就将贾府的主子,都接到郊外了。”
  “是贾珠发现其中猫腻,主动透露贾府主子都不在,他们二房没有任何价值,才幸运地避免了这次的灾难。”
  然后就是惊吓过度的,全家除了啥事不懂的贾兰之外,全都病倒了。
  说的迎春(苟子)都后悔,因为队友太靠谱,越发懒惰地,没有及时监控贾政一家的动静了,看上现场热闹了。
  牛大浪一眼就看穿了苟子在想什么,无奈提醒:“他们目的也不是贾琏,是你、是我。”
  这一说的,苟子的兴趣就来了:“南安郡王?”
  不怪苟子第一时间就想到他们,因为明面上,何朗的仇人,就他们一家。
  何朗摇头:“不一定,想要趁乱除掉心腹大患的人,不止南安郡王。”
  手指不自觉地往天空指了指。
  “都被逼得写罪己诏了,要是我不在了,他们不就能光明正大地霸占功劳,最多给我一个追封。即使他们有容人之量,想要我的聪明才干为他们办事,也有的是‘体察上意’的聪明人。”
  “帝皇心术吧,反正不管怎么样,我们是死是活,他们都稳坐钓鱼台,不会亏。”
  看到苟子听着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兴致又要没了,开始发呆,丝毫不上心,何朗只能再点明些:“再过些日子,他们再不爽,也得想起我来了。”
  不怪苟子不上心,恢复了记忆,还一身挂的她,还真的没有什么需要害怕的。
  受灾的这段时间,不是没有人来找他们麻烦,想趁乱地“打劫”他们的人也不少。
  只是,这些人,不是被周围被何伯爵府庇护的村民们发现打走,就是被巡逻的护卫逮住了,有好手摸进了后院……
  好吧,最后一项至今都是没有证据的谣言,因为但凡进入这棵狗尾巴草的防御范围,几乎都是被捆牢,拖到地底下,很快就尸骨无存,啥都不剩的。
  也不怪她一点都不带怕的了。
  何伯爵府和贾府的人手中,厉害的人才可能不多,但是强壮的武夫护卫仆妇,那是真不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