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一应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短短十几日内,还真让他们查搜到了不少那些人的马脚和罪证,只是仅仅这样,他们还不足以能将那些人一网打尽。
贾琰站在书房,看着方砚他们收集的证据,心中思索,开口道:“光是这些还不够,只凭这些的话只能查处那些小管事,依然动不了赖大他们。”
一旁的方砚回道:“赖大他们做事十分谨慎,小的们至今也没抓到他们的马脚。”
贾琰也明白赖大他们这些人的把柄不好捉,他们管着府中这么多年的事务,滑的和泥鳅一样,怎么会轻易让人抓到把柄?
不过,他想了想还是吩咐道:“既然暂时抓不到他的把柄,便吩咐人去查查他的家眷,我记得他还有一个儿子,叫赖尚荣的你去查查他。”
方砚听了也是眼前一亮,老的不好抓住把柄,这个小的就不一定了,听说这个赖尚荣前些时日还在欢香楼里砸了三千两银子,偷买了楼里的妓子养在别院。
方砚想到这,便向二爷告了退,安排人准备查一查这个赖尚荣去。
……
这边方砚刚走,那边晴雯来报说:“前面政老爷请您过去。”贾琰听贾政找,便带着墨砚去了前厅。
大厅里贾政正与四皇子府上来人相谈甚欢,贾琰到了与人见过礼后,才知道原来是四皇子府上派人来请他到府中与小皇孙说话。
此次奉四皇妃之命来请的周公公见贾琰过来了,笑着起身说:“我们皇孙自从回来就一直挂念着公子,想要当面亲自感谢公子的救命之恩,特来派我来请公子到府上一叙。”
贾琰未曾想皇孙竟还记得他,与周公公行了一礼道:“我不过是碰巧救了皇孙,当不得皇孙的感谢。”
周公公听了笑容满面道:“当得、当得,公子救了我们皇孙,怎么当不得,今日我来时皇孙就吩咐我一定将您带来,公子可不要谦虚了,还是快随我一同回王府吧。”
贾琰听了,又看向一旁冲他点头的贾政,行了一礼道:“那就劳烦公公了。”
周公公见他同意,笑呵呵地与贾政等人告了别,带着贾琰上了四王府的马车,回去与王妃与皇孙复命去了。
第52章 查账
等到马车停在四王府门前,只见王府门前有众多侍卫把守,原是自从皇孙遇害后,四王妃担心儿子的安危,加强了侍卫的把守。
贾琰这边,下了马车又被人领着走到王府后院,去见了皇孙。
一路穿过院门把守,来到皇孙所在的院落,贾琰被婢女带着进了屋内。
只见屋内皇孙身穿一袭黄色锦袍严肃地板着小脸,端坐在上首,见了贾琰过来他才稍稍松动神色。
贾琰见了端坐在上首的皇孙,先与这位皇孙行了礼道:“草民,见过殿下。”
上首的大皇孙,见到贾琰被母妃身边的婢女带了过来,刚想上前扶起他,只听耳边传来嬷嬷的轻咳声,他又停下了动作,继续板着脸,坐在上首严肃地开口说:“贾公子请起。”
等到贾琰起身后,他又开口对身边的人说道:“你们先下去,我有话要单独与贾公子说。”
屋内的下人闻言互相看了看,觉得单独让皇孙与外人在一起不妥,但耐不住皇孙坚持,又想起王妃的吩咐还是退到了门外。
见人都走后,端坐在上首的大皇孙神色才算放松下来,贾琰见了心里好笑的同时又忍不叹这王府规矩森严,不过顾及皇孙的颜面,贾琰面上并未有异常。
而是出声问道:“殿下,今日叫草民来可是有什么要事吩咐。”
上首的大皇孙听了,抿紧了唇,盯着眼前这个当时救了自己的人,没回答贾琰刚才的话,而是突然开口道:“我叫弘暄,母妃都是叫我暄儿,你也可以这么叫我。”
说完又道:“我记得是你救了我,那日走的匆忙还未与你亲口道谢,感谢你的救命之恩。”说完就欲起身向贾琰正式道谢。
贾琰上前连忙扶起他道:“殿下不必多礼,王爷一直为国为民办事,救您也是草民的本份,何况那日王妃已经亲自派人登门谢赏了。”
被扶起的四皇孙,听了却并没有那么高兴,而是不高兴地抿唇,纠正道:“你应该叫我弘暄。”
贾琰没想到这位殿下如此在意对他的称呼,按着他的意思,笑着改口说道:“是,弘暄。”
听他改口,大皇孙神色才好了些,只是还是一言不发端坐在那里。
一时房中静默无言,在一片静默中贾琰想了想,看向房中一角摆放的棋盘提议道:“殿下若是无事,不如我陪您一同下棋可好。”
端坐在上首的小皇孙,听了这话不由地眼前一亮,但还是矜持地点了点头,同意了贾琰的提议,也没在纠正贾琰又称呼他为殿下的事。
……
这边贾琰陪着大皇孙下了将近一上午的棋,又被四王妃留在王府陪着皇孙用了午膳,才得以脱身离开四皇子府。
坐上回府的马车时,贾琰才算松了一口气,虽说四皇子府很好,就连饭菜都是请宫中的御厨做的,可是其中的规矩也很多,贾琰在那呆了一上午,便觉得十分不自在,也难为那四皇孙小小年纪,便要时刻守着规矩了。
等到马车路过醉仙楼时,贾琰想着醉仙楼里的凤酿鸭做的十分不错,便吩咐墨砚去酒楼买两只回去,带回去给林妹妹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