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当然,因素日不和,朱、李两人或者说是两家,对今早下发的这道诏令各持已见,互不相服。
  说起这个就要说到四个月前山西判乱,四皇子出兵平乱一事,由于朝廷派兵,再加上起兵谋反的判军本就是一群手无寸铁的难民,所以在面对来势汹汹,武器精良,作战有序的士兵时不到三个月便溃不成军了。
  而此次诏令就是关于如何处置投降的判军而下的。
  由于这些判军大多是由山西一带因受灾而流离失所的难民组成,所以在战败后关于如何处置他们在朝堂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论。
  以户部尚书为首的旧派认为,应该收敛降兵,从轻处罚,毕竟五万判军不是小数目,若都处死或流放皆是一个不小的工程,更何况这里面还包括了大部分山西境内的平农、百姓,他们可是山西重要的人口生力,若没有他们来年开春谁来耕种农田?何不如从轻处罚,也为山西省内今后保留生息。
  而以吏部尚书为首的新派则认为,若不下令从重处罚判军,放虎归山,那今后国内各省皆可效仿,恐有国朝动荡之险,更何况这些叛军参与谋反,其心可诛,怎可轻易放过,应将逆贼头领通通斩首,其余按罪处罚,凡有参与者皆流放边关,编入贱籍,后代永不入关。
  为此,朝堂上下就这两种观点争论不下,最后见朝内嘈杂一片,朝内大臣争的面红耳赤,当今被吵的不耐,最后还是拍板定下,让吏部派人核查统计此次判军名单,按罪处罚,其余罪名较轻者遣回原籍,三代内不能从仕,跨省移居,另山西巡抚及各县官员凡有勾结判军,私结营党者,一律当斩,抄没家产,家人同罪。
  第85章 摇秋词
  就今日早朝的事众人争论半响也未争论出什么,也不用贾琰凭理,因为冯助教来了。
  看到冯助教带着书本走来的身影,众人都立刻停止了争辩,慌忙的回到各自的位置上坐好,翻出书本诵读了起来。
  待冯助教严肃的身影走进,看着众人都坐在各自的座位上,认真诵读的场景,欣慰地点了点头。
  待看到贾琰时,见他看着无恙,知他应是伤好的差不多了,也不禁松开了紧皱地眉头。
  又见众人都在认真温习书本,照例提问了下众学子学问,虽有一、两个答不上来的,但总体还是不错的,冯助教也只按例罚了那两人,也不再多说什么。
  ……
  一直到午时,冯助教授完今日的课,才宣布散了学。
  见冯助教拿着书本的身影消失,李承明等人才起身向贾琰开口关心他的伤势恢复情况。
  贾琰听了,顶着众人关心的目光,起身笑着谢过来自同窗的关心,并解释道:“刘太医的医术很好,如今他的伤口已无大碍。”
  众人听了心下放心不少,又纷纷笑着开口恭贺贾琰得圣上爱重,封爵之喜。
  更有好事者,起哄说:“待贾兄弟伤好全后,一定要开宴宴请我们这些同窗学友才好,皆时也好尝尝一等爵的佳肴,沾沾喜气。”
  贾琰听了只笑着拱手应合道:“一定,一定。”
  ——
  这边贾琰周围恭贺声不断,热闹一片,贾府内的停月阁内也是如此。
  只见阁内坐着满屋子的女孩儿,林黛玉,贾探春,贾惜春,贾迎春,史湘云,薛宝钗等都聚在了此处。
  众人笑着围坐在一起,不知谈论着什么,笑语宴宴,衣香鬓影,焚香谈诗,好不欢乐。
  只见众人坐在一处不知又商议出什么有趣玩法来,由史湘云打头,手中拿着竹制的桶签不断摇着,口中还念念有词道:“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摇完之后,她又随即从竹筒抽出一支签来,待看了自己的签,她留中不发,笑着又将竹签递给下一个人。
  她身侧的黛玉接过,未做他想也紧跟着抽了一支签出来。
  只见其上面写的是:“牵牛星与河汉女有关的上联。”不禁俏脸一红,顶着众人询问的目光,也将签子留中不发,将竹筒递给了下一个人。
  一旁的探春接过,随即也抽了一签出来,见上面见着:“河汉,复几许两词。”略一皱眉,但也并未做他想,同样留中不发,将竹筒递给了身旁的迎春。
  ……
  如此这般,一轮抽完,除了先前黛玉与探春的签外,其余人抽中的如下:贾迎春的“纤纤,弄机杼。”
  贾惜春的“皎皎,擢素手。”
  史湘云的“相去,一水间。”
  薛宝钗的“河汉女,不得语。”
  除此之外还有李纨的“终日,零如雨。”
  王熙凤的“牵牛星,清且浅。”
  文姨娘的“擢素手,弄机杼。”(她身份最低,便坐在最末端,同样也是最后一个抽的,原本这样的场合是轮不到她这种身份的人出现的,只是恰好众人来此玩时,她就带着丫鬟在此处了,总不好让人为她们腾地方,赶她们主仆走,便由王熙凤笑着劝说一同留下玩了。)
  待众人都抽好了各自的签后,由平儿说出本轮中签者,“凡是抽中词中有牵牛星的此轮抽签为魁首。”
  “抽中弄机杼的罚酒一杯,赋词一首。”
  听到平儿的话,王熙凤亮出自己带有“牵牛星”的签,乐道:“看来这轮魁首要先落到我身上了。”
  话落又听一旁的史湘云,惊道:“林姐姐抽到的词也有牵牛星,林姐姐也是魁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