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众人听了不禁又是一乐。
待到抽中“弄机杼”的领了罚,又作了词,众人才算作罢,又重新理了签了,由两位魁首开始新的摇签。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贾迎春外,这位没进府多久平日里在府中不声不响的文姨娘,竟也作的一首好诗。
不禁惹得王熙凤多看了两眼,细细打量了一番,不过想到这人进府时,贾琏提的一嘴,从前也是书香人家出来的小姐,虽然门第低了些,但也是读过书,识些字的,只不过命途多舛,家中遭了难,才流落到戏院那种下九流的地方的。
想到这,王熙凤便收回了视线,笑着同黛玉她们一同摇签打趣。
坐在末首的文姨娘,面色如常,即使被这位贾家颇有威名的二奶奶,当面打量也仍然面色如常,神色举止温柔柔弱,不显分毫,直到王熙凤收回视线,嘴角也依然噙着一抹温柔的笑意,像是从未察觉般。
……
期间史湘云接过黛玉递来的竹筒,见其心神不宁,不由地关心问道:“林姐姐,可是有何心事。”
黛玉听了瞧着手中的签子,摇了摇头,表示自己没什么要紧事。
史湘云见了,也不好再多问,抽了签转身便递给了下一位。
而一旁的黛玉瞧着手中的签子,只心中自己知道,她其实是担心挂念着贾琰的,贾琰在国子监受了伤的事她是知道的,只他不想让她担心,她也便不再多问,平日里也只当自己不知。
可这一个多月来,他都没传来什么消息,老太太那里也没什么动静,虽原先心中有气他瞒着她,可这些时日过去了心中难免担心念挂。
近日里更是忧心忡忡的,让紫娟她们好不担心,又不知自家姑娘这是怎么了?又想着二爷临走时的吩咐,莫要让自家姑娘忧心太多,都不免有些着急上火了。
所幸恰巧有史湘云这次又被贾母接到府上小住,众位小姐们聚在一起趁着这几日天色好,秋高气爽,办了摇秋词的小宴,黛玉也能出了解个闷,也好一个人总是待了房里,多思,多想的好。
这里顺道提一句的是,因贾琰受伤的事,事发突然,不仅有关皇子,后来又由贾琰他们在监学中递来的信说此事可能与牵涉重大,兴许与先皇太子一脉有关,让他们府上谨言慎行,便由贾母作主吩咐府中不可大肆宣扬此事。
所以贾迎春这些小姐也被瞒了下来,只知贾琰在监学里救了当今的十五皇子,得此获封了一等的子爵,并不知其还受了重伤,更不知其中的牵涉。
第86章 藏书阁再遇
等到终于摆脱了那群“热情似火”的同窗,回到在监学的住处,贾琰才不禁松了口气,无他,实在是这些同窗们过于“热情”了些,好险他才能赶在午时前从这些人的重重包围圈中走出来。
房内的墨砚见二爷回来了,忙端上一早便备好的茶水与自家二爷倒上。
贾琰接过茶水,饮了一口茶水,重新理了衣角,才算平稳了气息,不显得那般急促,凌乱。
见他喝了茶,墨砚才又在一旁小心地问道:“二爷今日还要去藏书阁吗?”
贾琰此时看着手中茶杯中飘浮着的深绿色茶叶,不禁有些出神地想着,“不知道林妹妹如今在府上可好,刚入了秋,这几日天气时好时坏,也不知她身子可好……”
这般想着,耳边突然响起墨砚的声音,方才收回了心神,放下手中的茶杯,回道:“用过午膳,再去也不迟。”
一旁的墨砚听了,忙去提自家主子今日的午膳来。
——
用过午膳,贾琰照常去了藏书阁,至于为什么来这,无它,即便不是为了科举仕途,国子监内的藏书阁也是迄今为止国朝内最大的藏书阁,其内名家典著,史书记载尤如浩瀚星河,经典汇集,仅凭这点,贾琰也是爱来此处的。
他并不是一个醉心于仕途,沉溺于手掌大权的人,随意掌控他人生死的人。
对于权势,贾琰知道这是他踏入仕途,踏入官场,身为贾家人所必不可少的东西,同样这也是能帮林妹妹父亲官场无忧的一大利器。
可面对权力的诱惑,贾琰始终不敢贪心。
君不见,沧海悠悠,权能通天地,也能让人丧于天地,贪念心起,都将成那万丈深渊下的枯骨。
他贪心,也不敢贪心,他贪心地想和林妹妹能有一个未来,也唯恐这份贪心会弄巧成拙,错伤佳人。
人皆有贪念,他并非圣人,对于这点贾琰十分坦然。
等到再次进了藏书阁,贾琰照常找到自己要看的书后,准备寻一处偏僻的角落看书。
只是他并未想到,这次同样好运的碰上了高老先生。
只是看这位老先生,愁眉不展像是心情不佳,贾琰也只是默不作声地拱身行了个礼,便打算换个地方了。
正待走,耳边响起了一道声音,“坐吧!不是先前说了要找老夫我解答关于盐政上的政论吗?”
“你且说说,你有什么不解?”
贾琰听了,虽不解高老先生此举何意,但还是照实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古语有言,君子不辞负薪之言,以广其名,可学生有惑,若言多而不符,虽广但从众者为多,又当何解?”
贾琰的这句话,是说朝中关于扬州押送官盐船支沉没一事,众人都站队从众,互相推诿,更有甚者夸大其词,混水摸鱼,结党营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