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带着这份强烈地不满和愤怒,王夫人离开了。
贾琰瞧着她远去的背影,突然觉得与脑中的一道身影重合了,五味掺杂,贾琰一时形容不上来这种感受。
王夫人,不是一个好人,贾琰一直都知道。
当然,若是以现代的道德标准来衡量这个时代的人,你会发现,所谓的纯粹的好人也没有几个。
何况,他们这些人从出生开始就享受着独属于古代贵族特权阶级的福利,平日里的衣食住行,皆有下人打点伺候,更不用说什么平等和人权这样的话了。
他们都是封建大地主制度下的产物,包括贾琰也是,只是幸运的是他们在这种制度下,侥幸站在了一些人的上面,成为了一些人的主人。
封建,只单这两个字就意味着压迫,而世族出身,更代表着,这是从他们出生起就刻在骨血中分离不出来的。
贾琰有些嘲讽又无奈地垂下双眼,不管如何,王夫人总归是待他不错,他做不到也没有立场去指责,他这世的母亲。
人心总是贪婪而又不知满足的,站在个人的立场上,维护捍卫属于自己的权力和利益,也是每个普通人下意识会去施行的一种行为,而去争抢,抢夺那些家族内有限的资源时,人们也往往恶相百出,甚至不择手段。
千百年来,若仔细深入探究,你会发现,人类建立起了规范的道德文明的社会制度,穿起了华丽得体的衣物,却仍拥有着属于野兽的本能。
“弱肉强食!”
这是一个与大部分人,学生时代所接收到的那些道德教育都不同的一个词。
来到这个时空,贾琰甚至曾经自我怀疑着想过,“他为何会来到这个时空。”
有些事情,贾琰克制着自己不敢去深想,这段时间在国子监与高先生的接触中,除了感谢能有这样一个德高望重,才学渊博的先生指导后,贾琰内心深处更是升起了一片迷茫。
这份迷茫从前压在他心里不曾冒出,可在与高先生的接触过程中,如今却在贾琰心中越演越烈。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四句话盘旋在贾琰的脑中,一直挥之不去。
圣人的崇高理想,太重,太重了,贾琰觉得自己担不起,可是这四句话又一直在他的脑中始终挥之不去,时常折磨,叮咬着他的心,让他不得安宁。
贾琰叹了口气,抬手不禁抚向自己的胸口,神色迷茫又透露出复杂。
……
贾母见贾琰一直站在门外,不肯离去,以为这个孙子要有话对自己说,就将人叫来,同宝玉一样,坐在自己身边问道:“蒖玉,你有什么话想对祖母说?”
贾琰闻言,先是神色复杂地抬头看了眼坐在一旁眼眶通红仍倔着脾气不肯离去的贾宝玉,然后摇了摇头。
见贾琰摇头,知他是有什么心事,不想与他们说,贾母也没再追问,而是看向坐在自己另一边的贾宝玉道:“宝玉为何不愿分家,是怨祖母没将爵位分给你,还是……”
贾母话还没说完,贾宝玉就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哭道:“老祖宗,孙儿从未想过这些。”
“老祖宗,孙儿以后一定认真读书,将来考取功名,为官作宰,将来给您老请封诰命。”
“老祖宗你千万不要,不要孙子啊!”贾宝玉突然悲痛欲绝,大哭出声。
贾母听了,眼泪不禁跟着掉了下来,上前,将跪在下首的贾宝玉一把抱在怀里,口中喊道,“宝玉,我的宝玉啊!”
祖孙两人抱在一起,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
良久,贾母才将眼泪擦干,将跪在怀中的孙子扶了起来,道,“宝玉有心了,如今瞧着也长大了不少,祖母心里高兴。”
“如今你有这番话,祖母我心里就十分高兴了,也别学你那大哥前些年的样子,熬夜苦读,到时伤了身子,祖母我见了心里难受,就是不要那诰命也罢。”
说着,又扭头看向贾琰道:“蒖玉也是,莫要因为读书伤了自己的身子。”
听到贾母的叮嘱,贾琰跟着红着眼点了点头。
得到两个孙子的承诺,贾母才算放下心来,露出笑容,看着两人道:“难得你们两个还在府上,今日就留在我这里陪着我老婆子一起吃了饭再走。”
贾母的话,贾琰两人自是没有不答应的,于是今日两人又留在贾母院内用了饭,说了很长时间的话才离开。
第137章 “了无声息”的红尘劫(加男主前世)
晌午,留在贾母院子里吃了饭,贾琰两兄弟才出来。
看着身旁贾宝玉闷闷不乐,颇有些消沉的神色,贾琰想了想开口道:“三弟,若是有空,不如到我那里坐一坐?”
贾宝玉还在因为分家的事感到郁闷,周身的丧气甚至都要形成实质,弥漫在周围,路过的丫鬟,小厮见了都不敢多做停留,匆匆行了礼之后,快步跑开了。
贾琰瞧着,有些怜悯地看了一眼这个弟弟,但是也没有因此可怜他。
既然都分了家了,那么从此以后就代表着无论是他还是贾宝玉,都要各自为自己的前途和人生努力。
他们不再是荣国公府里的二爷和三爷,从今往后,他们每走的一步,都要靠自己披荆斩棘才能继续往上走。
当然,若是从此贾宝玉只想做个富贵闲人,也是不成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