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王夫人算计的清楚,晴雯几人她至始至终都是不怎么满意的,至于袭人,瞧着也确实不错,但王夫人害怕此时先将她提为通房,将来她在贾宝玉房内居大,没人能压制了去,所以又抬了麝月出来,不让袭人一人独大。
瞧着慈眉善目,木讷不讨喜的人,对于儿子房内如何制衡压制的事,她倒极为善长。
她与贾政两人,还真是一对难得的佳配夫妻。
一个瞧着清高迂腐,却独独偏宠泼辣刁蛮的赵姨娘,一个瞧着慈眉善目,却做着最封建,愚笨却杀人诛心的事。
她厌恶这些长得格外娇媚,青春韶华的女儿家,平日里更是以吃斋念佛、惜老怜贫的形象示人,内里却是个永远讨不得夫君喜爱,已然心理扭曲嫉恨的深宅妇人。
这样的王夫人,很难想像刘姥姥当日进府谈起从前的她的话。
“想当初我和女儿还去过一遭。他们家的二小姐着实爽快,会待人,倒不拿大,如今现是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
……
派人将王夫人送来的人送走后,贾琰方才进了屋。
对于王夫人的行为,贾琰心里不喜。
这些年来,因为老爷贾政偏宠赵姨娘的事,王夫人起先还会拿来和几个儿子抱怨,但近几年对贾政的行为已经不闻不管了起来。
贾琰猜不透这个母亲是心里恨着,埋怨着贾政的,还是已经心死,不再理会贾政一味偏宠赵姨娘的事。
不管王夫人心里是如何想的,贾琰都不会劝着让她去体谅父亲贾政的不如意,岂图父慈子孝来让两人和好如初。
有些事,外人其实更能看的明白,王夫人和贾政说来都是自私,一味只顾自己的体面的人罢了!
贾琰做为两个人的儿子,在礼法下,没办法去指责两个人的不当之处。
今日王夫人的行为,让贾琰感到不喜,他并不是一个纯正的古人,并不喜欢古代大家族还没成婚,便一堆通房,小妾的规矩。
更何况他与林妹妹的亲事有了些许眉目,更是不会让这些来破坏了两人之间的情分。
作为儿子,将来他自会奉养亲生母亲,但别的东西,贾琰并不会自此默认,让王夫人插手自己房内的事。
第171章 祖孙夜谈(黛玉与林家)
晚上,荣庆堂内。
贾母叫来外孙女黛玉一同用饭。
灯火通明,透着暖意的烛光照亮了室内,祖孙两人坐在一处用了饭。
见贾母放下筷子,鸳鸯捧来茶水与两人漱口。
贾母拿帕子擦了擦唇角,瞧着眼前自己这个外孙女,已经老态龙钟的老人,脸上突然浮现出几分落寞,“玉儿,可怪我?”
乍一听到贾母这般说,林黛玉一惊,捏紧了手中鸳鸯递来的帕子,有些不解一向疼爱自己的外祖母,此时为何这样说。
面上疑惑道:“外祖母,何出此言。”
想到逝去的女儿,看着眼前与自己的敏儿一样聪慧可人的外孙女,贾母叹息了一声。
唤来外孙女到自己身旁坐下,缓缓说道:“这几年,我总梦见你那可怜的母亲,一觉醒来,坐在她幼时睡过的房间,就忍不住想她如今可是又投胎到哪户人家去了,也不知道过的可好。”
说着,贾母就忍不住落下了泪,若说她此生做过最后悔的事,就是将女儿嫁给林如海。
当年她和国公爷,看那林家家风清正,林如海又是一表人才,高中了一甲进士探花郎,想着将女儿嫁与他,自是般配。
没成想,那林家家风是清正不假,可这林家祖上向来子嗣单薄,到了林如海这一代更是一脉单传。
也不知怎么回事,林如海夫妻成婚多年,好不容易有了孩子,女儿黛玉又是个自小便体弱多病的。
有了女儿黛玉后,没过几年,贾敏又生下了黛玉的弟弟,可那孩子的身子骨更差,长至三岁,便抛下父母双亲一病去了。
这个孩子去后,贾敏一病不起,自此身子也跟着不好了起来。
自儿子离世,贾敏身子本就不太康健,又因着林家子嗣单薄的事,整日里为子嗣之事忧心,吃了不少偏方秘药,求子不成,反倒将自己的身子败坏了。
等到黛玉长至七岁这年,更是思虑过重,加之病气缠绵久不见好,直接抛下可怜的幼女一病去了。
对于女儿贾敏的离世,贾母心中对女婿多有埋怨,他们这样的大户人家,纵然无子,左不过多纳几房妾室的事,何苦因为无子之事竟逼得自家女儿年纪轻轻就去了。
贾母也知道此事也不能都怪罪到女婿林如海身上,但贾敏的死带给她的痛是永远不能忘怀的。
出嫁前,贾敏是国公小姐,武将之家的女儿,身体不说比起经常习武之人,但自也不是差的,贾母怎么也想不明白出嫁前自己好端端的一个女儿,嫁于那林如海之后,十几年间竟直接因病亡故了。
因此,贾母心中是有些恨的。
但看着眼前的外孙女黛玉,贾母又有些释怀,说来,她和国公爷当年其实也并未看走眼,不管怎么说,自女儿贾敏去后,这么多年来女婿林如海也确实并未再续娶,膝下如今也只有黛玉这一女。
想到这,贾母擦了擦眼角的泪痕,看着外孙女黛玉叹道:“玉儿,长大了,跟你母亲当年一样的好相貌。”
说着,又拉过外孙女黛玉的手道:“这么多年,我将你接来京城,再没见过你那可怜的父亲一眼,你可有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