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日暮将至,他朝着皇城方向,茫然恐惧而又坚定地踏上复仇的未知道路。
——以上就是《何敢问仙途》为人津津乐道的前三章,这三章一经放出就大受欢迎,至今还有仿者接二连三地写同类型文章,可惜再也没人能创造同样辉煌。
那是当然,虽然这个开头在现代人看起来庸俗到狗血,但经典题材的乐趣就在这里,同样题材同样剧情,有人能写得让人欲罢不能,恨不得不吃不喝一口气看下去,有人写出来就是平平无奇流水账,看起来如嚼干蜡。
那些照猫画虎的仿写大肆出现后,《仙途》销量和名气反而更上一层楼。
有名家评价:“《仙途》开头看似庸俗,似乎只沾了个新奇的幌子,但若是试着仿写这开头,才知道作者笔力深厚,将读者情绪揣摩透彻,起起伏伏都由她一手掌握,该让人微微笑便压不下嘴角,该让人大笑便不会只是莞尔。每每重要情节将来时,若是看不到后续,连续几天夜不能寐辗转反侧在读者中并不稀奇,可要是能忍下这渴望,攒上几期一口气看个过瘾,心里又常常似猫抓般抓心挠肺。”
“此番年纪,能有如此笔力,必然是不世惊才。”
笔力深厚无非两种情况——少之又少的天才,信笔一挥便是锦绣文章。和勤恳不怠的普通人。
人们都觉得你是前者,只有你知道自己是切切实实的后者。
你从十几岁就开始写作,最开始只是为了打发一个人深居异国的苦闷,恰逢互联网萌芽,你把这些充斥着个人情绪的文章发到私人博客上,却引来许多相同境遇的人给你留言,大家彼此交流,加油打气,抱团取暖。
你被这股太过轻易又太过纯粹的温暖打动。你坚持写了下去,鉴于工作的保密性质,你就多半以分享日常为主,偶尔有新奇有趣的想法和脑洞也写下来分享给大家看,有人建议你写长,写成完整故事。
福利院的院长是个很爱看书的人,她有整整一个房间的藏书,天气好会摆出来晾晒,如果她知道你写故事,一定会为你感到骄傲吧。
抱着这种想法,你跌跌撞撞地踏上这条路,不满意就改,不知道怎么改就找书看,并不富裕的工作初期,你的工资有大半花在书籍上。
从十几岁开始,到穿越之前,你写了近2千万字。即使在工作最忙的时间,你也会提前写好更新,在枯燥漫长到仿佛无止尽的工作中,想象着看到你文章的人会有什么反应。
这些期待,支撑着你度过那段暗无天日的岁月。
《仙途》爆火也绝不是偶然,出于工作习惯,你很擅长和数字打交道,在互联网急速扩张那几年,你选择全职写作,日新月异的变化意味着你要不断学习不断分析来和年轻人来竞争。
《仙途》前三章只有4万5,你写了三个星期,光是开头的敲定就耗费两周时间。
这个期间你做了大量市场调查,调查市场上现有小说类型,反向分析缺少什么类型——小说还是半文半白,大家看起来有些费劲,那你就完全用白话文写,小说类型还是武侠志怪居多,那你就写无脑爽升级流,不谈大道理,只让人能沉浸片刻,代入情绪……
在读者看不见的地方,你在精益求精,开始三章反复斟酌推敲,进入剧情就层层铺垫,不断反转,一个又一个困难到来,似乎每次要让人万劫不复,但主角必然会克服这些,敌人就打倒,危险就克服,他总能交出一份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答卷。
每一个情节务必让人欲罢不能,情绪起伏都紧紧依靠着主人公,连片刻分神都困难。
这才有了“《仙途》一经发售,加印上万,力挽狂澜”的神话。
但其实你并不擅长写这种大长篇。
在此之前,即使是你最长的一本小说也不过4百万字。
《仙途》已经接近8百万字了,现在它不是应该克服的挑战,而是无法搞定的麻烦。
现在的快言报某种程度上说句“只是《仙途》连载的载体”也不为过,刘老板是决不允许它停止连载的。
《仙途》版权并不在你手里,如果你不写,他就会找枪手来写。
刘老板的想法很好懂,或许《仙途》开头非你不可,但在它8百万字的现在——如同一艘体型硕大无朋的破冰船,已经度过最危险的海域,那么接下来旅途换下经验老道的船长,光是自身吨位也能轰轰烈烈地开出万里远。
只是他不懂。
缺失船长的船或许只会停滞在海面上随波飘摇,而随意选择冒失的水手顶替工作,船是会沉的。
——我是不知道说什么的分割线——
到了下午约定见面的时间,你便早早地抵达茶馆,顶着老板的死亡凝视点出杯菜单上不存在的咖啡。
烟绯和咖啡一同来到你身边。
她和游戏一样穿着一身过于暴露的衣服,往来人员也并无格外注意的诧异眼神。
至于那令人在意的仙兽耳朵(还是角?),盯着看就太不礼貌了。
烟绯和她的火系神之眼一样活泼直爽,刚落座就看门见山询问你要委托的案件。
你晓得她时间宝贵,因此提前就把相关文件整理妥当,此时一并掏出给她。
你不紧不慢地品尝着咖啡,烟绯的脸色随着进入工作状态而严肃起来。
你挺喜欢烟绯,性格活泼,工作认真,游戏里手感不错,输出也很可观,你不再刮痧的转变就是因为烟绯的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