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首先是快言报的枪手版《仙途》进行发售,读者由于报纸的印刷时差,他们对你离开报社的消息一无所知,这期销量还勉强维持在了往常水准。
  璃月港并非快言报社一家独大,很快有其他小报来挖掘出了这些隐秘,在自己家报纸上进行煽风点火危言耸听。
  由于你目前处于离职状态,各大报社对你的态度分外友善,主要的舆论攻击都集火在刘老板身上。
  在各位报社老板眼里,能把快言报从周销量4千带到销量10万的你是当之无愧的财神女下凡。
  虽然那个50%的销量金额分成太过恐怖,但如果真的能把自家报纸带到那种程度,无论如何都不现在赚得多,总而言之,卖你个方便对他们来说并无坏处。
  枪手的消息就在这样有意的纵容下如同野火燎原般传遍了整个璃月的读者耳中,此后快言报的销量节节下滑。
  这并不出乎你的意料。
  还记得你每期会写的作者闲谈吗?那可不是单纯用来水字数的。
  它最大的作用就是拉近你和读者之间的距离,使他们通过文章逐渐在心中对你这个作者产生一定印象。
  在现代,书比人火的案例比比皆是,作者要是想每一本都维持高热度,在写作之外下的苦工也不少。
  事实证明这方法很有效,在很多读者眼里,《仙途》的作者形象已经和你绑定了,是那个每期都会和他们絮絮叨叨扯上一大堆,分享生活日常,对他们的来信问题提出建议的你。
  《仙途》是你和大家相处的过程中逐渐添砖加瓦的成果,他们能从你的作者杂谈中找到《仙途》创作的点点滴滴,发现一条完整的创造脉络。
  许多读者难以接受这样的事情,枪手为了挽回销量发力过猛,《仙途》主要角色在他的笔下极为ooc,过激粉丝甚至因此找上了报社进行威胁。
  更多人停止购买的原因更简单。
  不好看,不买了。
  这部分人在《仙途》的读者比例里占了一个庞大的分量,声音却毫无波澜,他们的日常是辛苦且枯燥的,艰难的一天工作结束后唯一的娱乐或许是去酒馆喝酒,或许和工友玩上几把棋牌。
  阅读有时候是奢侈的,深度思考也是一种消耗,这类人没有多余的力气给你写信,信件是要付钱的,连《仙途》兴许也是几人合买,因为以往并没有买报纸的习惯,单为了故事去买报,的确太过“败家”了。
  他们喜欢看仙途吗?很难说明喜欢对他们的含义,但无疑,即使是买上单独一份报纸,空闲的片刻看上一会儿,人会暂时脱离了这个世界,感受不到现实的疲惫。
  而一份报纸的价格,比起去酒馆去赌场的成本又低廉。
  想着文章里的剧情,想知道下一期会发生什么,似乎连一如既往的明天也兴起了盼头。
  这些人未必懂得文笔,懂得故事节奏,懂得人物设定,他们只是来看故事的,只能感受到故事好不好。
  以前写得好,那么大家凑钱买上一份看,自己要是想看了也能买份等歇工了去读。现在写得不好,那就不买,该去下馆子下馆子,该打牌打牌,只是心底带着一点连自己也意识不到的怅然若失。
  这并不是个例,由于《仙途》的定位关系,你写作之初就给自己定下了明确的三条规矩——
  1,白话到要尽量让识字的所有人都能看懂,剧情要新奇有趣,同时符合逻辑。
  2,尽可能多的照顾群体的需求,听取读者的意见,但不能顺从。
  3,为了爽感和情绪的代入,可以适当进行一些剧情上的取舍,允许出现bug,但要克制。
  尽管《仙途》的创造过程中出现诸多困难,但你一直牢牢坚守着这三条,才使得它能风靡璃月,远销海外。
  但对作为枪手的钱湖书生来说,他的书写自然是以销量为先,怎么卖得好怎么写,但读者却根本不买账,销售数量一期又一期的低迷,外界的声讨和反馈更是他的精神压力越发巨大。
  10万这个数字对他来说更像是一座压在身上的山峦,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你并不知道他的感受,但多少能猜到,这是初次正式写文的作者面对数据的必然过程,除非心理素质极其过硬或是完全不在乎写作本身,不然哪个作者没盯着点击量着急过。
  你是正儿八经和现代的大数据对抗过的,已经写出了不少热门作品,实打实证明过自己的能力,有充足的底气才能无视外界的噪音。
  钱湖书生是同人抄袭起步,立身不正,更加渴望外界认可,也越发不能忍受数据波动,偏偏写书最忌心浮气躁。
  10万在现代连你新书第一章的点击量都比不过,但放在提瓦特的报刊业已经是个庞然大物了。
  ————————
  快言报销量衰退对你来说是意料之中,但对刘老板无异于雪上加霜。
  这时的判决结果已经下来了,你胜诉。
  这意味着刘老板必须尽快还上欠你的分成,否则总务司就会对他的财产进行强制拍卖。
  将祖传的产业一点点赎回本就是他为数不多的得意事迹(虽然是你的功劳),让快言报超越以往的巅峰销量是他在璃月港的扬名之举(还是你的功劳),带领原本的小团队做大做强更是他时时挂在嘴上的吹嘘资本(完全是你的功劳)。
  而现在,快言报销量大跌,团队人员陆续流失,难道连祖传产业也逃不过了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