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林语的人气没话讲,虽然在稻妻还有着轻小说来分散读者群体,这点上不如其他六国专一,但由于之前青木报社对整个锁国令的调查一事,反而侧面打开了另一方面的受众群体。
  所以这次发言,不光是她小说的读者来了,还有些明显头发花白的老人家也颤颤巍巍地站在前排,整个广场五颜六色的人头一片,附近的交通也暂时堵塞了。
  见林语本人上台,顿时响起一阵掌声和欢呼声,苍木措不及防,被台下记者的映影机灯光闪花了眼。
  她不知为何生起了点不妙预感──记者?稻妻的书报市场基本都被青木和八重堂占了吧,哪来的记者?
  而无论心中如何想,苍木依旧面上不动,她伸出手微微下按,广场上嘈杂的声音逐渐消失,当手收回时,一个只有编辑部能看懂的手势已经悄然发出。
  千美面色一肃,起身前去求助幕府兵士。
  但意外还是出现了,尽管苍木和编辑部的反应都很快,可终究是太过稠密的人群阻碍了步伐,几名读者提问小说问题后,发言的扩音装置被一位虎背熊腰的壮年男子强行抢走。
  “林语老师,您好。”即便是刚刚抢夺了物品,此时发言时也依旧看起来彬彬有礼:“在下松山。”
  好吧,看来是躲不过去了,苍木到此刻心情反而平静下来,她借着调整发言装置的机会又做了个手势,示意抓人的兵士暂时按兵不动,见机行事。
  “您好,松山先生,有什么是我能回答的吗?”苍木温和地看向他。
  松山沉默一会儿,才缓缓道:“在下从前是习武之人,战争爆发后,得益于这一身武艺,被幕府招揽,进入战场,与反贼……海祇民对抗……”
  他的声音低沉而沧桑,周围的听众不约而同沉默了下来,只偶尔有闪光灯一明一灭。
  战争,那并非只是文学上的一个虚词,而是切切实实,不久之前还在这些人身边发生过的事情。
  在这场节日中人们努力忘却,纵情狂欢,但直到这个武士的声音响起,那埋藏在心底的阴影才再一次向所有人显露──战争从未远去。
  “……在下武艺尚可,于是得以升迁,可好友却因此身亡,战场上刀剑无情,我只得草草为其收敛遗物,同行之人有信念动摇者溃逃,我带命追捕,苦劝无果,斩之……”
  “可以说,在下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幕府军士,从不曾亏对稻妻,可为何却是那群叫嚣着反抗,罔顾大御所大人恩义的海祇之民获胜了呢?”
  “战争结束后。我选择退出军队,带着幕府的钱财和好友遗物归家。我父母已逝,而好友之妻儿被流寇所杀……林语老师,错的是我们吗?”
  说到最后,他的声音中已然带着浓厚的泣音,字不成句。
  广场上的人不约而同看向苍木,用渴望而悲伤的眼神注视着她,渴望得到一个信服的回答。
  若是,为何我们的下场如此,若不是,为何我们败退。
  苍木深深地叹了口气,原来是在这儿等着她呢……这个问题无论如何回答都非常棘手,一个不小心还会牵扯到雷电将军,但如果拒绝回答的话,眼下的情形又根本无法收场……
  是谁从中做梗呢?
  苍木思索着,谨慎地调整语句:“我大概清楚了您的问题──松山先生,您是对这场战争本身产生了困惑对吗?”
  松山点了点头。
  “明明什么也没有做错,明明是按着大家认定中的正确去做,却为何结局惨淡……”苍木轻声总结:“是这样吗?”
  男人的双眼毫无神采:“是谁错了呢?”
  “是神明错了。”苍木淡淡道。
  话音出口的瞬间,苍木就做好了被愤怒民众哗然的准备,但是没有。
  虽然大家的眼神惊讶而愤怒,但没有人冲上来,这只说明一件事──她们确确实实,曾在心中如此怀疑过。
  “统领着一整个国度的神明大人也会犯错吗?”苍木坚定道:“是的,即便是神明也会犯错。这就是我的回答。”
  “不久前的战争我并未参与全貌,因此不敢轻易断言,因此也只在了解范围内发言──战争不是平白无故产生的,不是倏忽间出现的。它是多年累积的结果,是忍无可忍的最后手段,海祇岛与稻妻之间的矛盾,从蛇神身亡就已积蓄,至此已近千年之久,即便并非眼狩锁国一事,也会因着其他缘由爆发。”
  “她们的神明发出东狩,无论目的本心如何,都已对稻妻造成了侵略,双方均损失惨重,最后的结局或许会让稻妻人拍手称快,蛇神死于无想一刀,似乎战争就此停止。”
  “但从历史来看,并非如此,海祇岛物资匮乏的问题并非死去一名神明就可解决,在这场战争后,不仅信仰的神明身陨,饥饿的人民也依旧要为了生计在贫瘠的土地上耕作,无论如何劳动都无法富足,为了活着,有些人只能放弃道德,沦为海乱鬼,劫掠周遭富裕的人家,于是在这种环境下,随着时间推移,仇恨不仅没有被抹平,反而日积月累,最后生根发芽。所以,先前与海祇岛的战争并非因,而是,果。”
  “当然,我的话语并非想要为海祇岛开脱,只是在经历过饥饿的滋味后,很难有人坚定地去当一个卫道士,在道德和生存面前,绝大多数人还是会偏向后者。”
  “这样看来,我们似乎理解了海祇岛人的选择,这也很符合幕府对兵士们宣扬的话语──海祇岛的进攻只是为了再一次发动东狩,一如千年之前。毕竟,对于一个有着犯罪案底者的再次行动,比起调查其目的,人们的首要反应先是警惕与排斥。人的岁月无法横跨百年,但民族是有记忆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