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室内烟雾消散了,寂静开始蔓延。
半晌,夏洛克抬头。
“这样说的话,对我们最好的祝福,或许是明天醒来后再也看不到对方。”
那代表您与我都平安顺利地返回各自的世界。
一旦再度相遇,谁能保证可以像这次再度死里逃生?
“您说得不错。”
柯莎抿了抿唇,太多话只化作了一句。“所以,s先生,祝您好运。”
别离之际,请原谅我只能说「祝您好运」,而再寻常不过的问候语「再见」一词变得奢侈不可及。
夏洛克捏了捏手指,也说:“那么也祝您好运,k小姐。”
舷窗外,天色彻底黑了。
最后的一缕余晖淹没于海水中。
疲惫感席卷两人全身,很快就要昏睡了。
倒计时之际,两人狠狠吸完最后一口烟,再呼出。
两只烟圈在半空相遇,肆无忌惮地碰撞,又热烈相融。
理智在上,有的话不能说出。比如那一句假设,如果人似烟,又会如何?
两人的眼皮也越来越沉。
夏洛克在失去意识前问:“您地址上的那条路,是哪一年修建的?”
柯莎:“1974年。”
相隔一百年吗?
或者更远,不仅隔着时间,也是不同的世界?
天黑了。
客舱里再无声响。
两人的身形越来越淡,最终消失不见。
*
华生看着对面的夏洛克。
这人抛出他与陌生女人在同一张床上醒来,然后不再说话。
整整十分钟,夏洛克一动不动,默默地看着烟丝盒。
华生等了又等,忍了又忍,终于忍不住出声:“福尔摩斯先生?”
对面没反应。
华生再喊一声,“夏洛克,您还好吗?”
夏洛克回神,“我当然很好。”
华生做出请的手势,“您在十分钟前只开了一个头,请问接下去的发展呢?”
“后来?”
夏洛克往沙发上一靠,语气轻松地说起旧事。
“我与k女士醒后进入印斯茅斯。发现小镇的人长相有问题,又发现了旅店油画里藏着的密码。
先后前往密码指向的教堂地下室,在那里找到离开诡异世界的关键道具——脚链。
顺着提示抵达一座小岛,把那串脚链投入井口。
黑夜降临时睡去,如果成功了,睁眼时就是返回了自己的世界。以上,结束。”
华生:??
他等了十分钟,难道是为听这几句干巴巴的话?!
真不知道是该掐自己一把,还是该晃一晃夏洛克的脑袋。
“稍等我一分钟。”
华生尽力微笑,起身走向书房。
他拿着一本薄薄的书走了出来,放到了夏洛克手中。
“请相信我。我从来不像现在这样感受真切,您着实需要它。”
夏洛克低头。
这本书是《从入门到精通,手把手教您写小说》,作者:约翰·h·华生。
夏洛克被逗笑了,真诚感谢:“谢谢您的好意。”
华生:“您客气了,那么请重新组织一下语句。后来呢?天亮后,怎么样了?”
第10章
夏洛克提起1874年那一夜的后来。
“我醒了,身在「史密斯号」三等船舱内,时间是3月31日的22:00:20。”
华生比出稍等的手势。“等等,让我捋一捋时间线。”
“您在4月1日上午醒来,发现在前往印斯茅斯的渔船上。等到事情解决,却又回到3月31日夜间?时间倒退了?”
夏洛克:“很离奇,但发生了,只能推测是不同时空存在时速差异?
3月31日夜晚十点整,我在「史密斯号」入睡。在印斯茅斯从4月1日待到4月2日。等醒来,现实里却仅仅过去20秒。印斯茅斯的经历宛如一场梦,梦醒后一切几乎如常。”
华生有点晕,猛地想起了什么。
“不对啊!如果只是梦,烟丝盒中藏的信,您说它来自k女士,那又要怎么解释?”
夏洛克没有立刻回答,端起酒杯,饮一口龙舌兰入喉。
烈酒的凶与冰块的冷冲击感官神经,明明是让人醉的东西,却越喝越清醒。
正如那场「梦」,每个细节都无比真实。二十年过去了,记忆仍然清晰。
另外,他在「史密斯号」上醒来后,没有一次梦见过印斯茅斯相关人或事,包括k女士。
不曾入梦,是幸运还是不幸?
从远离诡异力量的角度,没有相关梦境无疑是好消息,代表与那个世界的链接被彻底割断。
夏洛克却无法全心全意地庆幸。把不能庆幸的理由深埋心底,不再言说。
当下,对华生的疑问,只谈及客观事实的那部分。
夏洛克:“的确,那不是简单的梦。尽管绝大多数的事没有变化,比如三等客舱的乘客们没发现我入梦的20秒有任何异状。比如我醒来后随身物品几近原封未动。是穿着离开伦敦时的服装,压根不是在印斯茅斯教堂地下室换的看守制服。”
华生:“但,还是有什么变了。”
夏洛克:“是的,唯独变的是那三支卷烟。它们表面无异样,但在点燃后没有一丝味道,就像是抽空气。”
为什么?
夏洛克无法从科学角度解释。那不仅超出了他的知识体系,更可能会颠覆人类的基础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