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百合>磨镜> 第59章

第59章

  萧燚闻言不禁惊讶,没想到木贵妃会这么好说话。
  “既如此,多谢贵妃娘娘体恤,萧燚问娘娘安,请嬷嬷代为转告。”
  ……
  转眼来到十月,刑部与大理寺大牢里被判秋后流放的人开始一批批离开永安城。
  林晴烟在此多留半月,便是要为林家人送行。
  永安城外,草叶枯黄,已见霜寒。
  金甲拿着金银打点好负责押送的差役,对方将那沉甸甸的布袋捏到手里时,嘴角压制不住地往上抬。也不再管是否耽误上路时间,任凭林晴烟与林家人慢慢叙话。
  林晴烟却不敢耽搁太久,将要说的话说完了,便同长嫂还有侄儿侄女告别。
  起初的气氛并不悲切,然而即将分别时,萧明蕴忽然问了一句:“大舅舅和小舅舅去哪儿了?”
  顿时惹得所有人泪洒当场,林晴烟只得抱了她匆匆上了马车。
  他们的行囊也已经收拾妥当,送别林家人在城南,结束之后萧燚护送着他们穿过永安城,一路向北前往襄城。
  来到北门,木良漪竟已经在此等候。
  林晴烟携着萧明蕴下车同她告别,小家伙儿搂着她再次哭得泪眼朦胧。
  “小……小舅舅……”
  她趴在萧燚怀里,忽然指着一处喊道。
  萧燚与林晴烟听清之后具是一惊,下意识朝她指的方向看过去。然后那里只有一个摆摊的小贩,和南北往来的行人,哪里有她说的人。
  林晴烟瞬间生出更浓厚的悲意,弟弟的尸首已经在刑部那场大火里烧成焦炭,怎么可能会出现在这里。
  木良漪与萧燚并肩站在城门外,看着马车在轻骑的护送下渐行渐远。
  “听闻最近朝中有人建议陛下立嗣。”木良漪拢了拢风领,和萧燚一起转身往城内走。
  “冷吗?”萧燚见她穿的比多数人都要厚,却还是一副畏寒状,不禁皱眉。
  “还好。”木良漪扭头笑笑,将手从斗篷里伸出来,搭在了萧燚手上,“啊,我以为会比你的热呢。”
  她不好意思地将手收回去。
  “不畏寒的人真好,就像姐姐这样,过冬对你来说肯定轻而易举。”
  “对你来说很难吗?”
  “也不是难,就是……比较害怕冬天。”她说话时呼出淡淡的白气,“太冷了。”
  难怪她最近都不怎么出门了,萧燚心想道。
  永安地处南方,相较于北地而言冬天堪称温润。从前在梁京,她也是这般畏寒吗?还是说因为后来的颠沛导致身体不好,才会这样。
  木良漪极少提及自己的身体,但萧燚总感觉,除了失忆之症外,她的身体较之寻常人要更加虚弱。
  “如果官家接受朝臣们的谏言,要从宗室择人立为太子的话,姐姐觉得谁被选中的可能性最大?”
  萧燚见她不愿就畏寒一事多言,便只能将心中疑问暂时压下。顺着她的话,道:“廉王。”
  这事很明显,不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廉王都是在官家没有后嗣的情况下的立嗣首选。
  “那姐姐觉得官家想立嗣吗?”
  “不想。”
  “我也这么觉得。”
  回到城内,萧燚代替青儿将木良漪扶上马车。
  她坐进马车后将头探出来,说:“天气寒冷,怜娘前些时日便邀我一起吃汤锅,姐姐要不要一起?”
  ……
  每月十五的大朝会到了,果真有人当朝提起立太子一事。
  “陛下春秋正盛,虽然后宫暂时未有皇子出生,但此时便提及立嗣一事,是否为时过早?若是从从宗室中择取人选立为太子之后,后宫娘娘又诞下皇子,又当如何?”有人支持,自然就有人反对。
  “但是太子事关国体,立嗣之事宜早不宜迟。早日择定储君人选,能为学习治国理政留下充裕时间。再者,也能避免不测来临之时可能引起的动荡。”
  “这位爱卿说的不测指的是什么?”龙椅上的泰和帝在此事被提出时便保持沉默,此时突然开口,盯着说话的言官问道,“是确定朕一定生不出儿子?而是觉得朕会早死呢?”
  “微臣惶恐!”言官跪地请罪,原本乱糟糟的朝堂也顿时安静下来。
  “惶恐?”泰和帝冷笑道,“朕看你们一个个都大胆得很呐。朕刚经历丧子之痛一月,你们就开始拿这个来逼朕,你们还有什么不敢做!”
  “陛下息怒!”
  眼看满朝文武跪地,占了上风的泰和帝本该觉得快意。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心中存着一团怒火,并未随着朝臣服软而熄灭,反倒是越烧越旺。
  泰和帝愤然从龙椅上起来,想看看第一个提出要立太子的那名微末言官到底长什么样,姓甚名谁。
  “朕今日……”
  “陛下!”
  彻底失去意识之前,传到泰和帝耳朵里的是富贵的惊呼。
  ……
  天气凉了,见面的地点由园中凉亭改到了室内。
  此处房舍空间并不大,放上一个炭盆便能将整个屋子烘烤的充满暖意。木良漪终于摘了风领与毡帽,手炉也搁到了一旁。
  “那木乐时当真是太难缠了,牢里的焦尸没能糊弄住他,反倒让他顺藤摸瓜,摸到了钱玄同那里。今日他原本是要在大朝会上提的,但是官家突然昏厥,整个朝堂陷入混乱,才没给他机会。”
  木良漪落子的动作慢了一瞬,看向棋盘的眸子里闪过不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