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虽然林相所言有理,但是此战并非朝夕便能结束,继续让杨豹担任莲州军的主帅,绝非上策。”李纲毫不委婉地反驳于林甫,道,“秦白石,绝对不是他能对付得了的。”
说出“秦白石”三个字的时候,在座诸人都听见了他磨牙的声音。
当真是咬牙切齿。
众人也都明白其中的原因——二十年前,秦白石跟李纲还是并肩抗击北真的同袍。
林如晦不通战事,但是他忽然想到:“林小将军……”
闻言,李纲和于林甫皆是一怔。
他们二人不是没想到林飞云,但是,不约而同地将他排除在了人选之外——他太年轻,除了此次突击北真兵马之外,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战绩。
仅仅一战,没有人能判别出他是天才,还是靠运气。
没人敢冒这个险。
“林飞云尚需历练,即便他有能力接替他兄长,也不是现在。”木良漪终于开口,她并不参与讨论,说话即是定音。
萧燚月亮谷大捷后便通过书信跟她讨论过关于杨豹、林飞云和莲州军的事,杨豹此次出事,让萧燚的担忧成了真。
而眼下的境况,两人此前便设想过,并且讨论出了解决方法。
“于相说得对,临阵换将是大忌。”她道,“所以杨豹不能换。”
“可是娘娘……”
“李尚书稍安勿躁。”木良漪道,“杨豹此人贪功冒进,性格急躁,但并非没有可取之处。”
“如今叫他守莲州,并非他的强项。他擅长猛攻,最适合作为先锋替大军开路。待日后莲州转守为攻,最需要的就是他这样的猛将。至于眼下,只需找一个能压制他的人,好好看住他即可。”
“监军?”这次倒是林如晦最先反应过来。
木良漪陆续掌控朝堂之后,将以蔡康元为首的监军依次召回京中。此举让众人觉得,她是要取消监军这一职位。
“但是这个人选,并不好寻。”一直保持沉默的木良江终于开口,道,“杨豹乃是林帅嫡系,坐镇莲州时日已久,朝中官员,恐怕难有让其信服之人。”
换句话说,强龙压不过地头蛇。
“监军监军,并不需要压制他,只需行监察之劝即可。”木良漪道,“杨豹虽性急,却绝非蠢人。他此次犯下大错,朝廷不向他问责,他应当明白才是。”
“那依娘娘之见,该派何人前去?”于林甫问道。
“韩遇春。”
第152章 十五
定胜元年正月十九,捷报再传。
秦虎连败连退,不到一月,萧家军再下十三城,成功夺回一州。
与此同时,莲、宝二州被守得固若金汤,北真连续向两地增兵,却始终未能前进半步。
“萧帅说,若是再过一月情况还是不变,北真很可能会改变策略。”李纲当众转述着萧燚发来的军报上的内容,“届时会将过半兵马调到中路,全力对付襄繁二城守备军。”
“他们能变,我们也能变。”谢赢道,“杨豹既然擅攻,届时就让莲州军转守为攻,让襄繁二城守备军转攻为守。李老帅擅守,那就让他们以不变应万变,牢牢守住宝州即可。”
他说完,殿内安静了片刻。
并非他说的有什么错处,而是从前议事时谢赢大多旁听,只在西南蜀州发生叛乱是主动请缨带兵平叛,其余时间并不发表意见。
众人也都习惯了他的沉默,就像习惯了以木良漪为主。
“赢儿说的不错。”木良漪开口打破寂静,笑着道,“给宝州传信,告诉李老帅,若是北真撤军,我方就按兵不动,收好宝州即可。告诉杨豹,若是敌人攻势减缓,司机发动进攻,但务必要直击要害。同时传信给萧帅……”
说到这里,她顿了顿,然后才接着道:“是攻是守,由她自行判断。襄繁二城守备军全权由她调派。她亦不必事事皆向兵部报备,必要之时可行先斩后奏之权。”
“微臣领命。”李纲道,“这就向三地传信。”
木良漪是个合格的上位者,真正做到了用人不疑。是以支撑起大周朝堂的这匹人,不论从前追随的是谁,对于她都是真正地信服。
但是她对萧燚的信任,还是让人忍不住惊讶。
不过对此,也无人提出质疑。
纵观如今的大周,从庙堂到江湖,何人的功绩能压萧燚?
“给西丘的国书送出去多久了?”
“回娘娘,已经一月有余。”于林甫回话道。
原本答应的好好地,但是南北开战之后,西丘却耍起了滑头,以各种理由推迟出兵。
他们跟安巴部不一样,根本不需要这么长的准备时间。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西丘这是想毁约。再进一步的话,怀疑他们想要坐收渔翁之利也不为过。
“娘娘,是否要派使者前去?”于林甫问道。
“不必。”木良漪说的果断,“再等半个月,若是他们还不出兵,就截断大周往西去的商路,禁止他们的盐贩入大周境内,也不许我们的商队再往西丘运粮。”
“娘娘……”于林甫知道这是威慑西丘的最好办法,但是,“此法虽能震慑西丘,但于大周而言并非没有弊端。粮食不出售给他们,对我方暂时没有影响,但若是突然断掉西来的湖盐,西境几州恐怕会出现盐价哄抬的情况,从而引起百姓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