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刘彻拿到王温舒枉法卖狱, 贪污受贿的确凿证据之后,当机立断地按照律法判处了王温舒死刑,除此之外就连他的家眷亲属也难逃一劫。
王温舒以及家眷亲属被判死刑的那一天,别说是王温舒他们一家觉得难以置信了, 就连近日来帮王温舒走关系, 甚至在刘彻面前帮王温舒说好话的权贵们都忍不住在震惊之余,还感到后怕。
没有人想过王温舒竟然会倒台, 或者说没有人想过王温舒竟然会这么快倒台,要知道刘彻如果不是看中王温舒的本事决定重用他的话, 也不会特意把他从河内郡给调来长安担任执金吾。
在王温舒担任执金吾期间,虽然有义纵的掣肘,但是他愣是借助秦有臻一事抓住了机会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不仅打杀了一批盗铸者讨得刘彻的欢心——要不然入狱之前不是让刘彻那么满意——而且还与长安城中的不少权贵们都攀上了关系——要不然入狱之后也不会有人帮王温舒说话求情。
那些为王温舒说话求情的权贵们并不知道刘彻已经派人去调查王温舒在广平郡和河内郡担任官吏期间的所作所为,就连王温舒也一样,毕竟谁能够想到刘彻竟然会怀疑起王温舒从前的治绩呢?
他们都以为王温舒这次栽跟头单纯是因为陶大一案,此案虽然经过赵禹及其下属廷尉史杜周等人追查之后确定有确实的证据证明王温舒收受贿赂,制造冤狱,但是受害者不过是区区一个无权无势的平民百姓而已,想要帮王温舒脱身也不是没有办法和可能的。
王温舒和那些权贵们其实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直到刘彻当众公布王温舒昔日所犯罪行以及宣布对王温舒的处置后,心里有鬼的权贵们直接被惊出了一身冷汗。
要是……要是他们早知道陛下盯上了王温舒甚至决心要处置他的话,那么他们何必费那个唇舌跑到陛下面前帮一个将死之前说好话?
因为此举他们简直是捡了芝麻,丢了东陵瓜。
不对,芝麻他们也没捡着啊,毕竟王温舒被判处死刑,就连他的家眷亲属都得跟着他一块到地底下报道了,所以他们帮他说好话不仅起不到半点作用,还一点好处都没有。
“这下你知道王温舒多有本事了吧?”小九在“本事”这两个字上面咬重了音,“他才来长安多久啊?这么快就跟那么多权贵攀上了关系,一出事了就有那么多人为他喊冤说情,啧啧啧……不愧是能让你夷五族的人。”
“我什么时候……”夷王温舒的五族了?
刘彻下意识地反问,结果话还没有说出口,他就反应过来小九的话是什么意思了,“我如果现在没有处置王温舒的话,日后我会夷了他五族?”
“昂。”小九点头道,“连他两个弟弟的岳父家也因为王温舒犯的罪而全族被灭啦。”
虽然后世的人都知道有所谓的“诛九族”,但是事实上纵观整个华夏历史,被判处诛九族的人一只手都数得过来,而且那都是隋朝之后的事情了。
在隋朝之前只有夷三族之刑,结果王温舒居然能够被汉武帝下令夷五族,由此可以预想得到如果没有小九的话,越发猖狂的王温舒日后会做出多少丧尽天良,骇人听闻之事。
好在没有如果,想到已经落网的王温舒,小九的心情好得很,顺嘴就问了刘彻一句:“对了,王温舒被判刑的话,那么执金吾一职不就悬空了吗?你打算提拔谁啊?”
刘彻也顺口回答了一句:“关都尉尹齐。”
“哦。”小九应了一声,然后反应过来,“啊?”
尹齐?
又来一个酷吏?
小九看向刘彻:“爹啊,你咋就对酷吏那么呢?”
被质疑了,刘彻也没有生气,他对小九道:“虽然说治乱世才得用重典,但是对付长安城里那些盗铸者,还真的是非酷吏不可。”
“你想想看,那些盗铸者基本上都是一些什么人?他们又为什么要铤而走险地私铸货币?”
“对付这些人,你觉得用权贵好?还是用酷吏好?”
刘彻跟小九分析道,“用权贵嘛,结果无非就三种,要么狼狈为奸,为虎作伥,要么唯唯诺诺,助长盗铸者气焰,要么铁面无私,秉公执法。”
“前两种结果我们就不说了,就说最后这种,对方真的要这么干的话,保不齐得被冠上‘酷吏’之名,毕竟私铸货币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死,而想要抓盗铸者的话,那么肯定得大开杀戒。”
“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干脆用酷吏呢?”
刘彻其实也知道小九为什么对酷吏的印象这么不好,因为不仅是王温舒,能够被冠上“酷吏”之名的官吏都是采用残酷的手段来审讯和执法的,但是说实在话,从前的刘彻并不在意,现在的刘彻……
嗯,其实也不是很在意。
刘彻道,“不过经过王温舒的事情之后,我就算任用酷吏,也不会再像从前那么随意,尹齐此人虽然执法严酷,但是为政廉洁,执法也从不避权贵,让他担任执金吾处理长安城内的盗铸问题,我觉得很合适。”
事实证明刘彻并没有看错人,虽然同样都是酷吏,但是比起王温舒,尹齐可以说是相当的克己奉公,上任之后因为其督察苛刻,别说是盗铸者了,就连权贵和官吏也有所收敛。
不过这都是尹齐上任之后的事情了,现在的小九并不知道,只是她也没有反对刘彻的决定,毕竟比起王温舒,尹齐也确实是不贪污,不受贿,在酷吏之中算是难得的清廉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