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皇上摩挲着一只子母狮子和田青玉佩,听完一切,闭上双眼,声音干涸嘶哑,“朕登基以来一直敬慕上天,尊崇道法,可是永琏、永琮、孝贤皇后接连而去,如今连永璜也去了,为什么让朕白发人送黑发人?朕到底做错了什么?”
曹琴默缓缓走至榻便,看着躺在榻上的皇上,蹲下身子,语气舒缓道:
“臣妾想起安吉大师曾经讲的一个故事,是有关亲缘的,说是孩子就是父亲上辈子的爱人,但是爱人也分缘深缘浅,缘分浅的若是还想来见一见这一世的爱人,见上一面就要回去了,臣妾已经让法师为永璜超度,祝祷他来世康泰。”
见皇上神色有些动容,曹琴默继续道:“皇上是天子,还有活着的孩儿,和敬公主在蒙古颇有贤名,永璋已经娶妻,要不了多久,您就要做皇爷爷了,皇上为永珣和永珍做尽打算,臣妾怎会不知?”
皇上挪了挪身子,拍拍身边的位置,“起来坐罢。”
曹琴默提起素衣裙摆,起身坐下。
皇上的头轻轻靠在曹琴默的腿上,扬起手中的玉佩,不断地摩挲,“这是诸英的陪嫁,诸英为人直爽,快人快语,有什么话都不憋在心里,她是为朕生二公主的时候,难产而亡。”
曹琴默已然褪去护甲,拿过旁边小几上的薄荷脑油为皇上轻按额头。
皇上道:“这后宫处处都是算计,就连朕亦是有许多不得已,朕听说永璜临终前曾和你单独相处,他可说了什么?”
曹琴默柔声道:“永璜说的臣妾都已经告诉皇上了,他让臣妾告诉皇上:皇阿玛,儿臣错了,言辞切切,令人动容。”
她知道皇上是个近谄远直的人,说出来的话都是皇上爱听的溢美之词,偏偏真真切切挑不出错。
果然,皇上舒服的眯起眼睛,“朕最喜欢你善解人意,说话中肯,从不偏颇,永珣得你教导,一身的仁义君子风范,朕很是欣慰。”
曹琴默抿嘴不语,听着皇上说起他的许多无奈。
动情时,她便应声附和。
她能说什么?
紫禁城谁都有无奈的时候,可偏偏是这大权在握的眼前人,是活得最肆意的。
享受了无上尊荣,就要承受多大的压力,若是觉得做皇帝太累,也不见他退位让贤。
可见就是闲时的感伤而已。
皇上忽而问道,“甜儿,你伴朕多年,对朕可曾有过真心?”
曹琴默定定道:“真心自然有....”可更多的是对尊荣权位的真心。
她会牢牢记住,皇上送走永珍时的绝情,还有让永珣出嗣的决绝。
天家是没有感情可言的,她只能守着四方的天,为她和儿女们搏一个前程。
而他们的前程皆系在一人身上。
第114章 根本不在乎
想到此,曹琴默落寞道:“皇贵妃即将成为皇后,她心心念念的就是和皇上能情深义重,两心相许,如今真的如愿了,臣妾只能守着宫墙,盼着永珣和温宜能早日成婚生子。”
皇上安慰道:“朕立如懿为皇后,也是无奈之举,朝堂内内忧外患,朕若不立如懿,蒙古和富察氏一族都对皇后的宝座虎视眈眈,而朕不忍让你遭受这风刀霜剑,皇后也不过是让众人都歇了心思,朕会告诉如懿,让你协理六宫,不受冷落。”
曹琴默骤然一惊,这还是皇上第一次和她推心置腹。
伸出手按在皇上胸前,心中有了一丝悸动,“臣妾多谢皇上。”
皇上拉住了曹琴默的手,眼里蕴着即将到来的风暴,睁眼看向曹琴默,温温道:“你的手好软。”
曹琴默勾起嘴角,挪开身子,跪坐在地,解开皇上的腰带,慢慢的俯下头。
皇上坐在榻上,低头看向曹琴默,带着些意乱情迷,“甜儿,还是你最能让朕舒心。”
殿内金立瓶,软烟绮,莲瓣枕,螺钿架子上供着一尊釉里红插瓶里斜斜立着一枝红梅花,映着旖旎的氛围更加艳丽。
养心殿外,如懿一身单薄衣衫站在风中,听着里面的嬉闹之声,面色沉的发黑。
李玉赶忙上前,“皇贵妃娘娘来找皇上所为何事?”
如懿冷眼看向李玉,吩咐身后的容枝,“永璜的丧仪结束,本宫想着皇上近日忧思,所以特意带了亲手炖的参汤给皇上补身子,顺便禀告一下丧仪之事。”
李玉赔着笑,不敢得罪马上就要成为皇后的如懿,只道:“瑾贵妃娘娘此番前来就是来禀告大阿哥丧仪之事,现在已经在里面了,怕是不大好进去。”
如懿淡淡道:“容枝,将东西给李玉,我们回宫。”
容枝冷汗阵阵,忙跟上已经气冲冲走下台阶的如懿。
如懿气不顺,转过身子,眼里的讥讽仿佛要凝成实质,“大阿哥刚过世,皇上和瑾贵妃就这样开心,你们身边伺候的人也该提点着才对。”
李玉瞥了眼如懿身上的明黄色的蜀锦旗装,不住的点头称是。
进忠生等着如懿的仪仗离开,凑近李玉,“师父,瞧她那一身明黄,满头珠翠,哪里像是在服丧啊?倒像是欢天喜地的来邀宠。”
李玉呵斥道:“去!少在这嚼舌头。”
进忠接过李玉手里的食盒,“那这参汤还要给皇上吗?”
李玉伸出两根手指勾起食盒,“皇上午膳已经用了令妃娘娘送来的紫参乳鸽汤,再喝参汤怕是会上火,你拿去处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