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穿越重生>重生1975:开局撕毁回城调令> 重生1975:开局撕毁回城调令 第239节

重生1975:开局撕毁回城调令 第239节

  在这个没有多少蔬菜、副食以及油水的年代,一天一斤粮,只能保证吃饱,远远达不到吃好的标准。
  而且这个水平相比于去年来说,还是要差了不少。
  但即便是如此,社员们也没有丝毫的怨言。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老百姓是最好的,也是最淳朴的!
  想想后世这个国家能一飞冲天,傲视全球,离不开这些淳朴百姓的付出和奉献。
  …
  在李丰年等人的主持下,一户户社员分到了粮食,然后高高兴兴的往家里拉。
  而在分粮食的同时,李丰年还让队里的社员们在大队部后院架起了锅灶,然后做起了大锅饭。
  毕竟今天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就当是庆祝丰收了。
  要是搁了往年,过了今天之后,整个生产队就算是闲了下来。
  一直到明年三四月份才会再次忙起来,通常这顿饭也算是对今年忙碌了大半年做个收尾。
  不过今年显然不可能像往年那样,秋收之后就闲了下来。
  不管是养猪场、饲料厂以及骨粉厂,再或者是村子里的各项建设,都需要大量的人力。
  不出意外的话,绝大多数的社员都要忙到明年开春才行。
  四队这边的工分大多数是周扬记的,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对社员们的工分进行一次汇总。
  因此,当谭诗清接手之后,也按照他的这种方法执行。
  平时看不出什么,但是现在分粮食了就能体现出效率来了。
  当五队那边还在忙着汇总社员们的工分的时候,四队这边已经分了十几户人家了。
  欢声笑语中,很快就轮到周扬家了!
  喊道周扬的名字后,王平大声说道:“周扬同志,你家三口人,两口参加劳动,共积攒有2218分…”
  话音未落,周扬便笑着说道:“王队长,我对这些没有异议,你就说我家能分到多少粮食吧!”
  听到周扬的话,周围的社员们都跟着哈哈大笑了起来。
  其实大家伙也和周扬一样,最关心的还是自己能分到多少粮食。
  王平笑了笑说道:“你家能分到750斤人头粮,其中小麦…你家工分可折算443斤6两…”
  核对无误后,周扬和李幼薇到便在社员们的注视下,前往麦仓这边分粮。
  由于他家的粮食并不多,加起来也就1100多斤。
  再加上粗细粮是分开分的,即先分细粮,然后再分粗粮。
  所以周扬并没有借用生产队的骡马车!
  毕竟今天大家伙都要分粮食,骡马车根本就不够分,还是留给那些分的粮食比较多的社员吧。
  反正自家就这么点粮,就用借来的自行车也能运回去。
  很快,400多斤细粮就分到手了,被装在五个大口袋里。
  周扬让李幼薇扶住自行车,而他则是在几个社员的帮助下,将几大口袋粮食全部放到车上。
  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二八大杠确实够皮实。
  车后面的后座上放了三大袋,大梁下面的架子上放了两袋,400多斤的重量愣是没把这辆自行车压趴下。
  用绳子捆好后,周扬便推着自行车,向家里运去。
  运完细粮,随后夫妻俩又去后面的仓库分粗粮。
  当将那600多斤苞米和土豆运回家,已经是中午十二点了。
  虽然很累,但是两人都很高兴。
  事实上今天高兴的也不止周扬和李幼薇,全村所有人都很高兴。
  毕竟辛辛苦苦一年了,终于能见到收成了,谁能不高兴?
  稍稍在家里休息了一会,又将这些粮食放到缸里,免得被老鼠给霍霍了。
  做完这些之后,周扬夫妻俩这才拿着饭盒和筷子,直奔大队部。
  要知道今天大队部可是给大家伙炸油炸糕吃!
  这玩意可是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毕竟炸糕需要油,就凭普通人家一年不到十斤胡油的配额,哪敢奢侈的炸糕!
  当周扬和李幼薇来到大队部的时候,却惊讶的看到大队部多了不少衣衫褴褛的汉子。
  仔细一看,原来是那些去宝丰水库参加集体劳动的壮劳力回来了。
  宝丰水库是从八月中下旬就开始建设了,没想到这一干竟然就是两个半月。
  在这期间,尽管村里派往水库的人换了三茬,但是人数却一直保持在60人,从来都没有减少过。
  即便是秋收期间,八宝梁村也没有想过把水库上的人撤回来。
  正因为这么多壮劳力被抽调走,才会导致今年秋收的时候,村里的人手极度匮乏。
  要不是周扬让林毅给整出了脱谷机,极大地提升了劳动效率的话,说不定会有不少粮食烂在地里。
  前段时间就听说水库开始蓄水了,不少人就猜测工程快要完工了。
  没想到,这么快参加劳动的村民们就回来了。
  这粮食刚分到手,家人们也团聚了,今天的八宝梁村瞬间热闹起来了,大家伙比过年还开心红火!
  第328章 秦学义的建议
  午饭过后,没有分到粮食的社员还在继续,而周扬则是带着李幼薇回到了家。
  累了一上午,回到家之后,周扬让李幼薇先去休息。
  而他则是独自拿着铁锹来到后院,准备清理一下地窖。
  地窖是农村家家户户都有的地下建筑,它一种是利用土的热惰性原理,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的特殊储藏室。
  在没有电冰箱的年代,地窖的作用非常广。
  不但可以储存一些可以长时间保存的食物和蔬菜,比如说土豆,比如说萝卜和大白菜!
  而且还可以将吃不了的水果放下去,以延长这些水果的保质期。
  大部分好的地窖,10月进入地窖储藏的土豆红薯,待到来年的2月或过年,地窖里的东西依然可以保持新鲜,好吃不坏。
  因此地窖如水井一样,是农村院子里必备的两大件之一。
  只是地窖夏天一般没人用,一来是因为夏天本就是青黄不接,没有东西可以存放。
  二来则是夏天气温实在太高了,即便是放到地窖里也保存不了多长时间。
  在塞北地区,地窖最常用的时候是秋收之后,存放生产队分回来的土豆、白菜以及萝卜等!
  周扬来到地窖前,先把盖子掀了起来,然后让它通风。
  因为长期密封的地窖里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如果不进行通风的话,贸然进入窖内,很容易致使一氧化碳中毒。
  前些年因为普通百姓并不了解这些,地窖致人死亡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也有人将地窖称之为吃人的“窖”。
  通了一会风,周扬随后将马灯点燃,然后用绳子吊到地窖里。
  又等了十几分钟,当周扬将马灯提上来,发现里面灯还在燃烧。
  周扬便知道地窖里面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已经降下来了,人也可以下去了。
  地窖倒是不深,也就不到三米的深度!
  两侧有专门挖出来供脚踩的小洞洞,北方人把这个叫做“窑”!
  踩着小“窑子”一路下到地窖下面!
  周扬小心翼翼的检查了一番之后,确定没有危险后,便开始用铁锹,顺着储藏室的地面开始铲了起来。
  地窖两侧的储藏室的地面全都是普通的泥土地,去年的烂土豆外加从上面掉落的泥土全都堆积在了一起,所以今年使用之前必须要将这些渣土垃圾清理出去。
  铲了一会后,周扬便将窖里的泥土垃圾都聚拢到了一起,打算等一下用筐子吊出去就行了。
  到时候,等地窖变的稍稍干燥一些后,便可将分回来的土豆等放到地窖里去了。
  什么时候吃,再到地窖下面取就可以了!
  周扬这边还在忙,突然听到地窖上面有人叫他的名字。
  抬头一看,发现是自家媳妇。
  “不是让你睡会吗,咋又出来了?”周扬皱眉道。
  “是秦老师来了,说是找你有事!”
  李幼薇刚说完,就看到秦学义的身子探到了地窖口,然后笑着说道:“周知青,有点事想和你聊聊,所以就过来了!”
  周扬笑了笑说道:“呵呵,既然过来了,那就先帮我把窖里的泥土清理出去吧,省得我找人帮忙了!”
  “哈哈哈,你倒是挺会抓壮丁的!”
  说着,秦学义让李幼薇找来筐子,然后用绳子将筐子顺到地窖下面。
  而周扬则是待筐子下来后,立即将下面聚拢到一起的泥土垃圾,一铁锹一铁锹的铲到筐子里!
  而后,秦学义将装满泥土垃圾的筐子再用力提上去,倒到墙外就可以了。
  如此几趟下来,地窖左右两个储藏室里面的垃圾都被清理了出去。
  随后,周扬这才回到了地面上。
  从地窖里上来后,周扬抖了抖身上的泥土,又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而后笑着说道:“秦老师,麻烦你了!”
  “不麻烦,也没多少事!”秦学义笑着回应道。
  “对了秦老师,你刚才说是找我有事,到底是啥事?”周扬再次说道。
  “是这样的,我打算回一趟省城!”秦学义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