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穿越重生>重生1975:开局撕毁回城调令> 重生1975:开局撕毁回城调令 第274节

重生1975:开局撕毁回城调令 第274节

  “啥?”
  “我是说,让肉联厂给各个生产队提供猪饲料的主意是我出的!”周扬道。
  “啊!”
  这下不单单是李建军懵了,就连一旁的姜军也是一脸的目瞪口呆,刚才最先吐槽的可正是他啊。
  当即,姜军有些尴尬的问道:“这位同志是?”
  “我妹夫,周扬!”李建军急忙说道。
  “原来你就是周扬同志啊,久仰大名,刚才的话别往心里去,是老哥我的错…”
  周扬自然不会和他一般计较,当即说道:“没事,姜队长你会这样想其实也很正常,毕竟这事对于你们肉联厂来说,确实是承担了一定的风险!”
  然而,周扬话音一转,再次说道:“但是,高风险往往也伴随着高收益,你回去和你们钟厂长说,就说我周扬说了,这事要是办好了,肉联厂以后在咱云山县的地界上可以横着走了!”
  当初周扬之所以考虑让肉联厂为那些受灾的生产队提供饲料,一来是考虑到肉联厂的实力和效益,另一方面则是考虑产业链的问题。
  相比于一个年屠宰量超过三十万头猪,年产效益过300万的大厂,那些受灾的生产队无疑是势单力薄。
  要是没有人帮衬着点,他们未必能将那些小猪仔养活养大。
  毕竟长白猪这种品种,幼崽期扛病害的能力还是比较弱的,要是没有合适的饲料,还是有可能死亡的。
  所以当初制定这个方案的时候,周扬就提出,让肉联厂为那些受灾的生产队提供饲料,帮助那些生产队养猪,承担一部分风险。
  而那些生产队的猪养好后,就卖给肉联厂。
  在这个过程中,肉联厂虽然承担了风险,但是却也做了好事,担负起了社会责任。
  这有利于树立肉联厂的整体的企业形象!
  可以预料到,当那些受灾生产队的这批长白猪养好出栏后,这种猪的高效益必然会引起轰动的。
  都不用农牧学院宣传推广,以后整个云山县所有的生产队都将大规模的养殖长白猪。
  也就是说,养殖长白猪今后可能会成为云山县的一个支柱产业。
  这对于肉联厂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发展的契机。
  要是各个生产队都将自己养殖的长白猪卖给肉联厂,那么云山县肉联厂的年屠宰量至少翻一番,效益就更不用说了。
  真要是弄好了,很有可能形成一条,由生产队养殖场到肉联厂的优质产业链。
  在后世,这种企业出仔猪、饲料,农户养殖,然后回收生猪的模式实在是太普遍了,模式早已经成熟了。
  说回肉联厂,企业效益好了,利润高了,在县里那就是绝对的明星。
  如果这家企业还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口碑,那还不就可以横着走吗!
  要不是考虑到肉联厂的体量不够的话,周扬当初真想让他们连小猪仔的那部分钱也一并出了,毕竟现在每投入一分钱,都能千百倍的赚回来。
  然而周扬的话却让面前的几人彻底的愣住了,不就是给人家提供了一点饲料吗,这就能横着走了?
  看着姜军一脸懵逼的表情,周扬也懒得向他们解释。
  毕竟以他们的眼光和见识,根本理解不了这么深奥的东西。
  “姜队长,你们这次准备拉多少?”周扬再次问道。
  “我们厂长说了,以后我们车队每天分出六辆到你们这里拉饲料,每天两趟,就是不知道你们这里的饲料能不能供应得上!”姜军道。
  周扬心里暗暗计算了一下,这种解放大卡的荷载4吨上下,六辆车一次就是24吨。
  一天两次那就是48吨!
  考虑到这个时代的车子通常习惯性的超载,一天少说50吨。
  而生物饲料的发酵周期是10天左右,冬天因为气温低,差不多得15天,这个速度应该能供应得上。
  “没问题!”周扬肯定地说道。
  “那就好,不然的话,真不够那些生产队分的…”
  正说着,李建军突然指了指不远的位置说道:“秦老师来了,可以检测了!”
  当下,众人都停下了讨论,所有人的视线都定格在了秦学义的身上。
  第374章 研究经费我来解决
  秦学义过来后,先是和周扬打了声招呼。
  然后便对着姜军说道:“姜队长,三号池刚刚开封,我已经亲自检测过了,没有问题!”
  “那行,那我们就从3号池开始装!”
  说完,姜军便立即指挥车队的司机,将车子开往不远处的3号发酵池。
  而周扬等人则是跟在车子后面,也一起走了过去。
  待到达地头后,已经等着装车的社员,当即掀开发酵池上面的草帘子以及棉窗帘,开始通风。
  经过十几天的发酵,即便室外的温度已经降到了零下,但是这些生物饲料内部的温度很高。
  帘子掀开的瞬间,大量的热气冒了出来,白乎乎的一片,相当的壮观!
  此外,干燥的草粉经过发酵之后,也全部变成了糊糊状,就像是沼泽地里的淤泥一样。
  只不过颜色方面要浅一些,还泛着绿!
  由于已经检验过了,所以也不需要多余的步骤。
  在李建军的指示下,几个脚穿雨鞋的社员顺着事先修好的台阶走到发酵池边,然后用桶将里面发酵好的饲料提到上面。
  而此时,车上也有几个社员!
  他们负责将桶里的饲料用勾绳拉到车上,并倒入特制的铁制容器中。
  尽管这样的装运模式着实有些耗费人力物力,但却也是目前唯一可以长途运输这种生物饲料的方式了。
  周扬没有在这边久待,在社员们忙着装车的时候,他将秦学义叫了出来,然后让他带着自己去实验室看看。
  听说村里的实验室扩大了不少,且秦学义从省城弄来不少仪器和学生,但是周扬却还没来得及看看。
  正好秦学义在,便打算让他带着自己去瞧瞧。
  路上周扬问了问秦学义县里的那个计划,他知道这事是秦学义从中牵的线。
  据秦学义说,县里是在他动身前往京城的第二天就通过了李长青提出的这个计划。
  随后,李长青带着县里财政局、农业局、畜牧局组成的工作组,跟着秦学义去了趟省城。
  在省城,农牧学院的康院长以及良种场的领导们,带着李长青等人详细的考察了一下省城周围的长白猪培育场,又考察了几个大型养殖场。
  经过综合考虑,李长青等人最终和省农牧学院达成协议,采购三万头小猪仔给那些受灾的生产队。
  而农牧学院这边得知云山县政府是给受灾的老百姓采购的,当即决定将价格从原来的8元一头降到5元!
  不过由于现在达到标准的小猪仔只有九千头不到,所以决定分三批交付。
  考虑到八宝梁村从一开始就要一批,所以秦学义将拉回来的这8880头小猪仔中的800头留给了八宝梁村,剩下的才是县里的。
  而县里已经将那批小猪仔分下去了,并且还给那些生产队提供了部分饲料,剩下的则是要肉联厂给提供。
  有了这批小猪仔,受灾生产队的社员们恐慌的情绪稳定了许多!
  两人边走边说,很快就来到了实验室。
  相比于之前简单的三间土坯房,现在的实验室已经初具规模了。不但房屋的数量增加到了9间,而且还分出了居住区、试验区等功能区。
  除此之外,实验室四周也筑起了围墙。
  虽然都是土坯墙,也不高,但是已经像模像样的了。
  最重要的是,当进入实验室之后,周扬发现里面多了不少实验仪器。
  虽然大部分的仪器周扬都觉得太落后了,但是能在八宝梁村这样的穷乡僻壤看到这些科学仪器,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看到秦学义带着周扬这个陌生人走了进来,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当即过来打招呼:“老师,您回来了!”
  “嗯,小王你过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就是我之前和你经常说起的周扬周知青!”
  随后秦学义又对着周扬说道:“王一鸣,我的学生!”
  “你好,我是周扬,欢迎到八宝梁村来!”
  王一鸣略带一丝腼腆的说道:“您好,我经常听老师以及这里的乡亲们提起您!”
  “呵呵,你就叫我周扬或者是周知青,别用敬词,担不起!”周扬笑着说道。
  “嗯!”
  这时秦学义开口问道:“一鸣,李梅和王海他们几个呢?”
  “说是去采集实验标本了!”
  “行!”
  随后秦学义又询问了几句昨天的实验数据,然后才让小王同学去忙他的,而秦学义这时将周扬带到了他的办公室!
  秦学义的办公室也是新建起来的,虽然面积不小,但是却看起来比较简陋,里面只有一个简易的办公桌,另外还有两个木头凳子。
  “周知青,坐吧,条件简陋,别嫌弃!”
  周扬笑了笑说道:“嫌弃谈不上,但你们这里的办公条件还是有些差劲啊!”
  “没办法,学院那边虽然给我们拨了一部分科研经费,但是只有不到3000块钱,而且这还包括我们几个在八宝梁村的生活费用!”
  接着秦学义继续说道:“为了节省更多的钱用来做研究,我们都在尽量压缩生活费用,但是依旧感觉捉襟见肘,哎!”
  研究经费不足的感觉周扬最清楚不过了,甚至于感同身受。
  有时候你明明觉得这个课题再做几次实验就会有突破,但是受经费所限,却不敢轻易下手,只能一遍一遍的进行推演,那感觉实在是太痛苦了。
  想到这里,周扬心里一动,当即问道:“秦老师,正常来说你们每年需要多少研究经费?”
  秦学义想了想说道:“我们现在研究的是长白猪的品种改良,在咱们生产队自己猪的情况下,8000到10000元差不多!”
  “也就是说还有5到7千块钱的缺口?”
  “差不多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