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5:开局撕毁回城调令 第375节
听到声音,范德彪先周扬一步出去了!
简单的询问之后,对方便离开了,而后范德彪则是回到了屋里。
“乔总指挥让你过去一趟,说是有重要事情!”
周扬点了点头,先是对着两位嫂子说道:“三嫂、四嫂,那搓山药鱼的事就麻烦你们了,我得去一趟养猪场那边!”
“有事就忙你的去吧,这里有我们呢!”三嫂笑着说道。
“好嘞,那我们走了!”
随后,周扬便带着范德彪和柳云龙出了门!
出了门之后,周扬看到社员知青们正背着武器装备三五成群的往家里走,应该是刚从大队部那边吃完饭。
看到周扬后,大家伙纷纷打招呼!
来到养猪场,周扬看到乔卫国的办公室门虚掩着,不时有人进进出出,有些人手里还拿着各种的图纸,显得特别的忙碌。
不过想想也能理解,乔卫国等人可是担负着基础建设以及物资保障的重任,在项目人员没有到来前他们得将这些东西处理好,肯定忙。
而且周扬还发现,这几天工程部队的人员多了不少。
记得前段时间他们来的时候也就十几个人,但是眼下少说也有三几十人,多了一倍不止。
推门进来,周扬当即说道:“乔总指挥,你找我?”
乔卫国看到是周扬,笑着说道:“嗯,周扬同志,你先坐一会,我先把手头上这点事情处理完咱再聊!”
“行!”
随后,乔卫国便和几个属下忙了起来,而周扬则是提着个小马扎来到火炉旁,烤起了火。
过了好一会,办公室里的几个年轻同志陆陆续续的离开,很快就只剩下乔卫国和周扬以及范德彪、柳云龙。
知道两人肯定是有重要的事情谈,范德彪和柳云龙也识趣的走出了办公室。
随后,乔卫国才长出了口气说道:“不好意思,让你久等了!”
“没关系,你们这边实在是太忙了!”周扬笑着说道。
“呵呵,叫你过来主要是有这么两件事情,刚才聂老打电话了,结果你不在,他让我转告你,你要的人明天就能抵达,同时抵达的还有一部分仪器设备和办公设备,让你做好接收的准备!”
接着乔卫国再次说道:“另外,他还让我告诉你,这次14所和607所以及青城方面各派了一个专家来协助你,青城方面来的是杨红光教授、607所来的是郑爱国教授,而14那边派来的是郭亚民教授!他让我特别叮嘱你,郭教授年纪大了,脾气也不大好,与他相处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点!”
然而,周扬听到这三个人的名字时,先是一愣,随即嘴角却微微上扬了起来。
这三个人他可都知道,杨红光自不必说,空天之眼计划12个顶尖专家之一,国内多款舰载雷达就是在他主持下研究出来的,不管是理论还是设计都有相当的造诣。
更重要的是,周扬前世和他共事超过10年,对他算是非常的了解。
郑爱国同样也是607所的顶梁柱,说起这个607所也不是普通单位,该研究所成立于1969年,全名机载雷达研究所,定址川省内江。
随后,电子部榕城十院十所机载雷达研究室的人员也全部并入内江的607所,眼下607所集中了612所、电子部榕城十院十所、550厂、中科院504所的雷达型号部分设计人员和大部分力量,一点都不比大名鼎鼎的金陵14所弱。
作为专业机载雷达研究所,607所在三线建设初期,一边搞基本建设、一边搞科研,在艰难困苦中先后研制了多型机载雷达装备,填补了国防机载雷达的空白。
而郑爱国作为原榕城十院十所机载雷达电子信息处理部的负责人,绝对是信息处理方面的顶尖专家。
对于眼下的零号项目而言,其它方面周扬都觉得问题不大,唯独信息处理方面可能存在一些短板。
眼下郑爱国的到来,等于将最后一块短板也解决掉了。
而金陵14所的郭亚民同样不是等闲之辈,这老头是国内电磁学的奠基人之一,理论研究颇有造诣。
虽然说脾气差了点,人称“郭老鬼”,意思是比千年老鬼还难缠,属于那种鬼见愁的人物。
但是周扬却不怕他的臭脾气,前世他可是跟着这位学习了五年多的时间,早就摸透了他的脾气。
最重要的是,有了这几位的加入,他们这个小小的项目部可谓是高手云集,周扬有信心将预定的时间缩短三分之一。
“周扬同志,你在听吗?”
看到周扬的目光有些呆滞,乔卫国当即问道。
周扬随后回过神来,回答道:“嗯,在听,您继续说!”
“除了这几位专家教授外,此次一同前来的还有35名经验丰富的老研究员,聂老让你好好用他们!”
“这个是肯定的!”周扬道。
“另外一件事是关于购买建筑材料的事,眼下我们已经开始采购砖石水泥钢筋了,你们村要是需要的话,现在就开始订购吧!”乔卫国道。
“嗯,这事肯定是需要的,只是到底需要订购多少材料,又需要多少钱?”周扬当即问道。
“按照你的要求,我们对八宝梁村新建的房屋进行了估算,学校的校舍、饲料厂、骨粉厂这些必须纯砖建造,加起来至少需要100万块砖!”
接着乔卫国继续说道:“而新的养猪场、养鸡场、羊圈、牛圈等等,可以采用一半泥砖一半红砖,加起来差不多需要30万块砖,此外还有发酵池什么的,也需要十几万块砖。”
“这么算下来的话,你们村整体建设需求,至少需要150万块砖,外加50吨水泥以及大批的钢筋,资金需求差不多在四万多到五万块钱!”
闻言,周扬点了点头。
尽管五万块钱确实是一笔巨款,但是却在周扬的预料之中。
毕竟今年村里的规划可不小,单单大型基础设施就有好几处,再加上几处厂房,五万块钱能下来就已经很好了。
这也是沾了项目部的光了,要是他们自己去的话,贵贱不说,有些东西有钱你都买不到,比如说钢筋,眼下这可是禁止私人买卖的战略物资。
不过想想现在村里的账面上只剩下七万多块钱了,除了给实验室那边预留的一万块钱外,能动用的也就六万多。
现在又要花掉五万块钱买材料,村里的账面恐怕剩不了几个钱了。
这钱啊,还是不经花!
想到这里,周扬当即说道:“行,这事我和村里的干部们说一声,最晚明天给你答复!”
“好!”
“对了乔总指挥,关于项目部的安保,上面怎么安排?”周扬再次问道。
“这个聂老没有说,但是像这种事情杨老那边肯定会考虑的!”
“嗯,那我知道了!”
随后周扬再次说道:“乔总指挥,明天那些研究员们就要来了,伙食准备好了没有?”
“还没有,正打算下午去一趟县城采购一批!”乔卫国道。
“嗯,那您去的时候帮我捎点高粱酒回来,再看看能不能整几颗猪头!”周扬道。
“呵呵,没看出周扬同志好这口!”乔卫国笑着说道。
周扬笑了笑没解释,而是说道:“酒的话买上20斤,猪头的话多整几颗,钱我回来给你!”
“行!”
第507章 下乡视察
云山县高庙子公社!
过完年,县里的领导们也忙起来了。
过去半年对于云山县的大小领导们来说,也是极不平凡,前半年大旱,后半年粮食欠收。
全县一半的生产队请求缓交任务粮,五六万人没有足够的口粮,整体情况可以说非常的糟糕。
尽管云山县不是塞北省受灾最严重的旗县,但是形势依旧不容乐观。
好在县里也及时做出了应对之策,在李长青这个新任副主任的主导下,先是从省里订购了大批的小猪仔,免费发放给受灾的生产队。
同时说动周扬,将制作生物饲料的技术公布出来,县里还派专业的人员手把手的教普通社员们制作生物饲料,并为他们免费提供发酵剂。
目的就是让这些老百姓养好猪,然后用卖猪的钱买粮食,不至于来年饿肚子,以应对一眼就能看得到的饥荒。
再就是,县里又组织车队到牧区收购那些无法过冬的牛羊骡马,分给各个生产队饲养。
为此县里不仅仅将自己的财政掏空了,还向信用社借了十几万元的巨债。
可以说,现在县里上上下下压力都很大!
现在距离第一批小猪仔分到生产队手里,已经过去三个月了。
加上这些小猪仔基本上是满月才会交付,一部分已经差不多四个月大了,之前的举措成不成功已经可以看出来了。
所以县里便在大年初六召开了工作会议,决定由副主任李长青牵头,组成工作组,到下面的生产队视察一下。
一来是看看灾区社员们的生活情况怎么样了,二来就是看看那些小猪仔以及牛羊骡马养得咋样了!
李长青虽然对周扬教给他的方案很有信心,但毕竟这是第一次尝试,心里还是有些没底。
于是乎,他决定第一站就去受灾情况最为严重的高庙公社看看。
高庙子公社位于县城东南方向,距离县城差不多有50公里,与冀北省的怀县以及晋省的天城接壤,属于真正的鸡鸣闻三省。
这里的情况如果能达到预期的话,那么全县的情况就应该不会太差。
上午十一点多,李长青一行人抵达了高庙子公社所在地白家沟村。
随后,便在公社主任、副主任等人的带领下,开始对公社下辖的各个生产队进行视察。
按照就近原则,众人最先视察的便是白家沟生产大队的三个生产队。
李长青等人先是跟着大队支书以及生产队长,挨家挨户深入本村的社员家里,进行了实地走访。
而得到的情况却让他面色凝重,据大部分的社员称,他们去年每个人分到手的口粮都不到两百斤。
现在距离秋收结束已经三个半月了,大多数人家里的存粮都严重不足了。
即便是他们每天只吃一顿干的,也很难坚持到开春。
当问及年过得怎么样的时候,大多数的老百姓都面露苦涩。
其实想想也知道,连口粮都不够,又没有分到钱,年肯定过不好。
总而言之,白家沟村的情况令人揪心。
更让李长青忧心的是,白家沟还是高庙子公社政府所在地,连这里的情况都这么糟糕,其他村子的情况可想而知。
随后,李长青便要求村干部们带着他去看看村里的猪舍以及牲口棚,他知道老百姓的希望在这里,而县里的希望也在这里。
当众人来到村里养猪的地方后,李长青等人的心情总算是好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