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穿越重生>重生1975:开局撕毁回城调令> 重生1975:开局撕毁回城调令 第388节

重生1975:开局撕毁回城调令 第388节

  然而周扬听到这话却皱起了眉头,当即问道:“咋就这么点?”
  他可是知道,全县受灾百姓多达6万人,600多万看起来挺多的,但是平均到每个人头上却连100块钱都不到。
  更重要的是,按照当初制定的计划,县里给社员们送去的那些小猪仔以及牛羊骡马可不是白给的,到时候老百姓卖了钱,可是要归还本钱的。
  刨掉这部分钱,老百姓分到手里的就更少了。
  李长青笑了笑说道:“你小子不要着急,还有不少小猪仔这不是没出栏嘛,当初农牧学院没有那么多小猪仔,最后一批快到阳历年的时候才交付过来,现在也就三个多月,还不能卖!”
  “另外,有些生产队想继续养羊,有些生产队原本就缺大牲口,因此就把那些牛或者骡马留下来当畜力。”
  “原来是这样,吓了我一大跳!”周扬长出了口气说道。
  “呵呵,经我们统计,现在那些受灾的生产队至少还有13000头猪、4000只羊、380头牛以及570匹骡马没有出售,整体价值超过了300多万元。”
  接着李长青继续说道:“因此,县里经过评估之后认为,这次扶贫赈灾计划圆满成功了。在报请地委行署之后,决定在明天召开总结大会,表彰有功的同志!”
  然而周扬却笑了笑说道:“计划成功了,我也很高兴,不过这个表彰大会我就不去了!”
  “这是为什么?”
  随后李长青再次说道:“你可是咱们这个计划最大的功臣,县里的胡主任以及地委的王副主任指示,无论如何都要把你请过去!”
  周扬笑了笑说道:“首先是我的工作太忙了,抽一天的时间去开表彰会实在是有点难为我。”
  “用不了一天,半天就够了!”
  “那也够呛,我一天具体有多忙,你等一下到村里转转就知道了,可不是睁着眼蒙你!”
  接着周扬继续说道:“其次我不去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我觉得这件事情老李你们才是最大的功臣!”
  “你小子就给我戴高帽子…”
  看到李长青要反驳,周扬当即打断了他的话,说道:“老李你可能要说没有我就没有这个计划,就没有后来的事情,对吗?”
  “不是吗?”
  “是,但你更要明白,我自始至终都只是动了动嘴皮子,实际工作并没有参与。”
  而后周扬再次说道:“反倒是你和县里的其他同志,又是联系省里,又是联系社员,还冒着风险和信用社贷款,是你们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推动了整个计划,所以这个表彰会我不能去。”
  话音一转,周扬又说道:“当然了,我也不敢去,我还不知道你们几个,我要是去了的话,又得横着回来!”
  听到这话,想想周扬那差到家的酒量,李长青也忍不住笑了。
  “我就知道会是这样,你小子对这方面看得太淡了,算了,不去就不去吧!”
  “哈哈哈,感谢理解!”周扬笑着说道。
  李长青摇了摇头,再次说道:“我找你的第二件事情,是想再问问咱年初商定的那个计划!”
  “不是已经定下来了吗,还有啥问题?”
  “是定下来了,咱们当初预估要向省里订购15万头小猪仔,但是经过摸底之后,现在几乎所有的生产队都愿意养大白猪!”
  说到这里,李长青的神情竟然略微有些紧张。
  “这不是好事吗,你这是紧张啥呢?”周扬不解的问道。
  “我能不紧张吗,我前段时间让各个乡镇公社到各村各生产队统计了一下数量,好家伙,直接给我报了66万头的数量!”李长青道。
  “这么多?”
  “对啊,咱们全县人口加起来也就28万左右,这还是算上了老弱病残幼,刨掉这些人,实际劳动力也就不到20万人,这相当于每个人要养三头猪!”
  随后李长青继续说道:“我看到这个汇总数据真的是给吓到了,这要是出了问题的话,咱全县所有的乡镇公社都得跟着破产,老百姓都得跟着喝西北风!”
  “虽说你的担心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我看来大可不必!”周扬道。
  “啥意思?”
  “作为一个领导,你要考虑风险这可以理解,但是从之前的八宝梁村以及后来的受灾乡镇的经验来看,长白猪对咱们云山县的气候以及特制的饲料很适应,所以失败的可能性很小。”
  接着周扬继续说道:“退一万步讲,就算是失败了,66万头猪全军覆没了,顶天了也就损失小猪仔的钱,咱云山县20多万人能赔得起!”
  “反过来讲,这批猪要是真的养成了,先不说66万头猪本身价值近一个亿,更重要的是它完全可以在咱云山县形成一条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这对于全县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
  说实话,66万头猪在李长青看来确实像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是在周扬看来其实也不算夸张。
  李长青惊讶,那是因为他不知道后世养猪大县以及养猪大省的数据有多夸张。
  就川省而言,一年生猪出栏量就在7000万头。
  而川省下面的一个小县蓬溪,一年生猪出栏量就在百万头之巨。
  云山县土地资源丰富,老百姓也足够勤劳,再加上政府的支持,只要稍稍调整一个种植结构,给这些小猪仔准备好充足的饲料,必然能将猪养成。
  而李长青听到周扬的话,则是下意识的吞咽了几下口水。
  价值一个亿这几个字深深的刻在了他的脑海中,要知道全县每年任务粮加起来也就价值8000万左右。
  这还是全都收齐的情况下,大多数的时候也就能收齐9成,而像去年的话,连4成都没收齐。
  如果县里养猪能赚一个亿,这绝对能引起全国的轰动。
  想到这里,李长青的心脏忍不住砰砰的快速跳动起来了。
  第523章 理论论证大会
  一个小时后,李长青心满意足的,怀着激动的心情离开了!
  他今天大清早的过来找周扬,邀请他去参加表彰会只是其次,最重要的还是为了征求意见。
  李长青很清楚,作为计划的核心策划者,没有人比周扬更清楚这个计划的前景有多大。
  之前按照他们的计划,前半年最多只订购15万头小猪仔,等秋收后再订购20到25万头。
  也就是说,整个云山乡全年生猪出栏不超过40万头。
  现在一下子增加到了66万头,这让他的心里有些没底。
  李长青自己也就罢了,最重要的是县里有些同志觉得这事有风险,担心担责任,所以开始瞻前顾后起来。
  一些人希望将这个计划的规模缩减一些,还有些人则是觉得县里根本就不应该插手社员们养不养猪的事情,总而言之,意见并不是很统一。
  其实县里对于搞养殖业这事一直有反对声音,只不过眼看着受灾公社把猪养成了,他们也就闭上了嘴巴。
  但是现在各乡镇公社报上来要养66万头猪,这些人就又有点坐不住了,担心计划失败了牵连到他们。
  这两天为了这事,县里已经开了3次会议了,结果还是没有拿出个确切的主意。
  没办法,李长青只能来找周扬,看看他怎么说!
  而周扬也没有让他失望,一番话下来,给李长青吃了一颗大大的定心丸!
  当然了,周扬也不仅仅只是给他灌鸡汤,那玩意稍微有点就行了,重要的是干货。
  所以在说完自己的观点之后,周扬又根据实际情况,对整个计划进行了微调。
  首先周扬调整了农业种植结构,增大了玉米和甜菜的种植量。
  原因是玉米和甜菜都是高产作物,且对于养殖业至关重要。
  比如说玉米,玉米粒不但人可以吃,也可以当成谷物饲料喂猪。
  更重要的是,玉米秸秆可是制作饲料、喂养牲畜的上好材料,一亩玉米的秸秆能比得上5亩小麦或者是莜麦。
  甜菜也一样,那玩意种好了一亩六七千斤,种不好都能有三四千斤。
  叶子可以直接生的喂猪喂羊,甜菜疙瘩榨糖或者是喂猪都行。
  其次周扬让县里增大了对兽医兽药的投入力度,还要加强养猪的时候卫生的管理,尽最大程度保证生猪的健康。
  其实养猪最怕的就是猪瘟之类的烈性传染病,也只有这种烈性病才可能造成养殖户全军覆没,别的情况下赔钱的可能性基本上不存在。
  毕竟这年头猪肉的价格可是固定的,不会出现忽高忽低的情况。
  除了这些外,周扬还让县里加大对肉联厂投入,提升他们的产能以及冷鲜肉的储存、运输的能力。
  另外周扬还提了一些比较实用的建议,每一条都在无形中增强李长青的信心。
  当他从八宝梁村离开的时候,整个人已然是打了鸡血一样,信心十足。
  而当他即将离开村子的时候,突然看到村子的东南方向有大量的老百姓聚集,似乎是在劳动!
  这才四月初,虽说气温已经回升了,但是地下面还是有冻土层的,根本不能耕种,八宝梁村的社员们到底是在干什么呢?
  怀着好奇心,他让司机将车子开到现场看看。
  当到了小河湾这边后,他惊讶的发现,上百社员百姓竟然在挖基槽扎地基。
  一些地方的基槽已经挖好了,还有些地方正在掘进。
  更重要的是,整个工程看起来挺大的。
  而看到李长青过来,正在小河湾这边指挥赶工的王平急忙迎了上来。
  一阵寒暄之后,王平便向李长青介绍起了他们眼下正在进行的工程。
  当得知现在建设的竟然是村子里的养鸡场,而比这个还要大的新学校以及养羊场也同步开工了,甚至于村子里今年单单采购建筑材料就花了5万多块钱。
  听完王平的介绍后,李长青的内心再次受到了震动。
  人家只是一个小村子,就有魄力拿出这么多钱来搞建设,而且这些钱还都是这些社员们靠养猪赚的。
  他作为县领导,啥时候连这些村干部都不如了。
  最重要的是,李长青想到了高庙子公社的那些受灾群众了。
  年后他去村子里探望他们的时候,所有人的情况都不是很好,大家伙都担心到了五六月份没口粮,要饿肚子。
  但是前几天生猪出栏后他又去了一趟高庙子,同样是那些老百姓,这一次大家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淳朴且带着感激的笑容。
  尽管生产队卖完猪,扣除了县里垫付的猪仔的费用,每个社员分到手的钱也就120来块钱。
  但是有了这些钱,他们就能买粮食,就能保证一家老小不至于吃了上顿没下顿。
  听着那些老百姓一口一个“感谢政府”“感谢领导”,李长青的内心充满了成就感。
  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坚持将这个规模更大的计划推行下去,他要让更多的老百姓和高庙子的百姓一样,不再为口粮而担忧。
  而现在看完了八宝梁村的建设后,更加坚定了李长青的信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