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5:开局撕毁回城调令 第501节
直-5原型是毛熊联盟的米-4多用途直升机,于58年开始仿制!
该机采用АШ-82В气冷星形14缸活塞式发动机,功率1700马力。最大起飞重量7.6吨,最大飞行速度210公里/小时,最大航程520公里,最大载荷1.98吨。
就这数据不能说差,只能说是太差了。
但是由于实在是没有其它可替代的机型,明知道直-5的性能差,且小毛病不断,但还是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更重要的是,在那个特殊时代,单纯的追求高效却忽视了质量,虽然直-5战机1958年就实现首飞上天,但对工艺资料和工艺规程不够重视,甚至削减必要的工艺装备,最初几年大批量仿制直5质量上统统不合格。
要不是62年对阿三的自卫反击战中刚好缴获了几架米-4及贝尔-47g3直升机,给我们解决了不少技术问题的话,这种战机或许就夭折了。
但即便是如此,这种落后的机型、落后的技术,还是让周扬感觉到有些无语。
他暗暗决定,要是有时间的话,一定抽时间指导一下辽沈飞机厂的技术人员,让他们赶紧把更先进的直升机搞出来,而且还得是那种加装了武器装置的武装直升机。
在飞机上忍受了一个半小时后,三架战机平稳的降落到了京城军区的机场上,这个时候周扬等人才能从战机上面下来喘口气!
之所以没有直接飞往辽沈机械厂,而是要先到京城军区,主要是直-5战机的最大航程只有五百多公里,要是不在京城中转加油的话,根本没办法支撑八宝梁村到辽沈飞机厂全程飞行。
战机很快就加好了油,然后继续升空,直奔辽沈飞机厂!
经过两个半小时的飞行,战机终于在下午两点前,抵达了辽沈飞机厂位于东郊的试验场!
当直-5战机降落到机场的时候,辽沈飞机厂的一把手邹海平带着厂里的一干领导和技术人员,早早的在机场这边等着他们了。
他们这几天已经和古振华等人通过电话了,也大致了解了周扬的那个庞大的战机改进方案。
当得知周扬的目的竟然是将歼八战机升级为三代战机,且整个方案已经得到了古振华、高大山等人的验证。
这让邹海平等人激动不已,早早就盼望着周扬等人的到来了!
为了体现对周扬等人的重视,邹海平自降身份,亲自带人到机场迎接周扬等人,给足了他们面子。
周扬等人一下飞机,邹海平等人便迎了上来!
“周扬同志,我是辽沈飞机厂的邹海平,总算是把你给盼来了,欢迎欢迎!”
周扬当即说道:“邹主任客气了,劳烦您亲自过来接我们,实在是有些受宠若惊啊!”
别看邹海平听起来好像只是一个厂主任,但辽沈飞机厂可是国内最大,实力最强的飞机制造厂,大名鼎鼎的歼五、歼六以及正在研究的歼八战机都是他们搞出来的,在国内航空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样的超级军工单位,级别自然没得说。
连带着邹海平这个厂主任也不是一般的国企负责人所能相提并论的,就级别而言,连聂老都要略逊于眼前这位。
“哈哈哈,周扬同志你能来我们厂,那是我们的荣幸,还没吃饭吧,食堂那边已经准备好了,请跟我来!”邹海平笑着说道。
“您请!”
在邹海平等人的带领下,周扬、郑爱国等一行人上了旁边的一排吉普车,随后直奔飞机场的内部食堂。
…
吃完饭,邹海平先是让人给周扬等人安排好住的地方!
不愧是巨无霸国企,辽沈飞机厂除了内部食堂外,还有自己的招待所。
不同于京城医学院的内部招待所,辽沈飞机制造厂的内部招待所规模更大,足足占了三栋五层楼。
更重要的是,这里的招待所内部装修非常高级,卫生间、浴缸以及电视机全都一应俱全。
这样奢华的住所让888厂很多没见过世面的研究员们都惊呆了!
安排好住所之后,在邹海平等人的邀请下,周扬、郑爱国等人来到了飞机制造厂的会议室,商量接下来的研究工作!
毕竟周扬他们这次来这里是带着任务来的,他们不仅仅要完成脉冲多普勒雷达的真机试飞任务,还要尽最大的能力帮助辽沈飞机厂完成对歼八战机的改造升级。
具体如何开展工作,双方必须达成共识!
很快,不大的会议室里便聚满了人,会议随即开始了!
邹海平轻咳一声,然后说道:“诸位,我们盼星星盼月亮,终于将周扬同志他们给盼来了,大家鼓掌欢迎!”
一阵热烈的掌声过后,邹海平再次说道:“诸位都知道周扬同志他们来我们厂的目的,是来帮着我们提升歼八战机性能的,并有望将歼八战机改造成为三代战机!”
“我是搞行政的,对技术不怎么懂,但是我现在代表辽沈飞机厂全体职工干部表个态,周扬同志你们在我们厂的这段时间,我们全厂上下会全力支持你们,要人给人,要设备给设备!”
话音刚落,周扬当即说道:“谢谢邹主任的支持,那我也代表888厂的同志们表个态,我们一定全力以赴,协同贵厂的同志们,全力完成对歼八战机的改造,争取早日让这款战机实现定型,并尽快装备部队!”
“啪啪啪!”
周扬的话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掌声稍落,邹海平随即说道:“下面我们说说具体的改造计划吧,我先说说我们这边的情况!”
“由于还没有定型,因此歼八战机我们一共也就组装了两架,分别是一号机和二号机。眼下一号机改动较大,二号机改动幅度比较小,不知道周扬同志对接下来的工作有何想法或者是安排!”
周扬当即说道:“关于如何开展工作,我在路上已经和古组长沟通过了,我的想法是一号机暂时不动,还是按照你们原有的设计思路进行测试,我们只对二号机动刀。”
“具体的方案是先对机头进行改造,把战机的航电系统换成更先进的型号,尤其是雷达系统,在完成这方面的改造之后,战机先进行一到两次试飞!”
“与此同时,我们对战机的座舱系统以及其它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大改,并进行实验论证,一旦通过论证立马对战机进行实际的改造。”
话音刚落,邹海平当即问道:“周扬同志,我原则上支持你的方案,只是我想问一下,你们这个改造方案预计需要多长时间,你们能长时间的待在我们厂吗?”
“第一步改造我打算在一个月内解决,国庆前必须完成雷达的真机试飞!”
接着周扬继续说道:“至于战机的全方位升级,我给出的时间为三个月,不过由于我们研究所那边也有其它研究任务,我肯定待不了这么长时间!”
“我的想法是,在走之前我会协助古组长他们将设计方面的问题都解决了,至于具体的改造便由你们具体来完成。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随时可以通过电话和我联系。如果需要我到现场协助的话,我也随时可以过来!”
“好,有你这话我就放心了,那就这么定了!”邹海平当即拍板道。
“行,就这么定了!”
第667章 真机试飞!
在确定了工作方案后,周扬等人顾不上休息,当即便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
由于辽沈飞机厂这边只有两架歼八战机,再加上时间比较紧迫!
这对于周扬等人而言,意味着任何的改动都必须做到万无一失,毕竟有限的资源极大地减少了他们试错的机会。
好在周扬不但见过贼鹰改装的歼八b战机,也见过我们自行设计的歼八b战机,他很清楚歼八战机升级的关键是改进战机的前端机体布局。
歼八采取机头进气,大后掠角、小展弦比、薄三角翼、下平尾、双腹鳍的空气动力布局形式。
虽然这样的布局突出高空高速性能,增大航程,提高爬升率和加强火力,满足了高空作战要求,使得这款战机相比于歼五、歼六以及歼七战机,在各项性能指标均有提升和改善。
但是,这样的布局也牺牲了战机的部分空间,使得歼八的原始机型缺乏安装更先进的航空电子设备的空间。
因此,周扬随即按照记忆中的歼八b战机的机头布局,对原机型的部分机体进行了重新设计,提出了两侧进气,三角翼下平尾双腹鳍气动布局。
同时,他还提议将战机的机身采用全金属半硬壳机身,增加战机的机身强度。
随后,古振华带着歼八战机的设计团队,立即对周扬提出的这个方案进行论证,并进行风洞测试。
由于周扬的方案是经过验证过的,在理论论证方面自然不会存在任何问题。
尽管由于条件受限,没有可用的试验的大尺度风洞,在测试的时候只能用模型进行测试,但是理论论证还是很快就通过了。
通过论证之后,辽沈飞机厂这边当即按照改进后的方案重新生产机头。
由于时间赶得急,飞机场这边只能让工程师们手工打造所需的零部件。
9月8日,经过一个星期加班加点的赶制,歼八战机改进型号的机头部分终于打造了出来。
随后,在周扬、古振华等人的主持下,新的机头终于换下了原来的老式机头。
换上新的机头后,众人都觉得改造后的机型更加的霸气。
不过改造机头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让战机更好看,而是为了增加更多的空间,方便安装更加先进的航电系统。
战机性能如何,航电系统至关重要。
而在所有的航电系统里面,雷达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除此之外才是全球定位组合导航系统、多功能显示系统及综合电子对抗系统等等。
机头改造完之后,接下来便轮到郑爱国等人上场了。
接着,在郑爱国等人的努力下,那部从八宝梁村带来的脉冲多普勒雷达被安装到了二号机上。
终于,努力了这么长时间,这款先进的雷达终于有了真正的容身之所。
而此时,时间也已经来到了9月20日,距离周扬等人抵达辽沈飞机厂已经足足25天了。
说实话,这个时间比周扬预计的要慢了不少!
不过周扬也知道,这也不能怪任何人,主要是因为突发事件耽误了工作进度。
那位的突然逝世,直接打乱了研究组的研究进度。
加上各种悼念活动,足足耽误了十多天的时间。
好在这事虽说影响很大,但是大家伙也都知道,逝者已逝,活人还得继续活下去。
在耽误了一段时间后,工作组的同志们再次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
终于,在9月20日,完成了战机雷达系统的改造升级!
随后,周扬和古振华联名将情况上报到了辽沈飞机厂高层,并请求进行第一次试飞。
经过厂部高层开会讨论之后,同意了他们的试飞请求,并将试飞的时间定在了9月23日上午!
…
1976年9月23日清晨,在辽沈飞机制造厂的试机跑道的一端,一架英姿勃发的战机停在那里,等待着起飞的命令。
而在试飞场一侧的观察区,数百名身穿制服的工作人员激动地聚在一起,所有人的视线都定格在了这架模样霸气的战机身上。
观察区最前排,辽沈飞机厂的主任邹海平带着一帮厂领导也在热烈的讨论着眼前的这架战机。
尽管他们这段时间经常会听取古振华、周扬等人的汇报,也知道他们对二号机的改动特别的大,但是却没有想到改造之后战机的模样竟然这么霸气。
更重要的是,即便是不懂技术的人也能看得出来,这么一改,战机前面的空间明显增加了,这个方案明显优于他们之前的设计。
一时间,所有人对这架战机充满了期待!
上午9点半,随着试飞员进入驾驶舱,试飞工作进入了倒计时。
而后,在邹海平的一声令下,试飞员启动了战机!
随着一阵巨大的轰鸣声,战机开始在跑道上疾速滑行,而后飞行员拉杆爬升,战机直冲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