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穿越重生>重生1975:开局撕毁回城调令> 重生1975:开局撕毁回城调令 第532节

重生1975:开局撕毁回城调令 第532节

  第二天一大早,村里的大喇叭便响了起来:“各位社员、知青、农牧学校的师生们注意了,所有人八点钟之前到大队部集合,准备分粮了。来的时候拿上麻袋、口袋就行了,不用到牲口棚借车,村里会负责将你们的粮食送到家里的…”
  大喇叭接连响了三遍,直到王平的声音响彻全村才停止。
  听到通知后,全村的老百姓全都拿着麻袋口袋甚至于箩筐,然后一窝蜂的赶往大队部。
  与此同时,在得知八宝梁村今天要分粮,附近的大五号、左家村、小黄土村的不少社员群众纷纷赶过来看热闹。
  都说八宝梁村今年丰收了,大家伙都想看看他们能分多少粮食。
  于是乎,在周扬等人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情况下,大队部这边突然间涌来大批的外村人。
  而随着这么多人涌进来,再加上负责给各家运输粮食的车队,使得原本看起来有些空旷的大队部,竟然显得有些拥挤起来。
  王平见状,当即提议让外村的社员们都回去,不要影响村里分粮。
  但周扬想到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拒绝了王平的这个提议。
  他非但没有让那些外村人离开大队部,而且还让崔前进找了几个年轻力壮的后生,让他们在后院架起来锅灶,然后给大家伙熬起了茶水。
  另外还让人打开大队部办公室隔壁的会议室,谁要是觉得冷,都可以进去暖暖手。
  接着,随着王平的一声令下,八宝梁村分粮大会正式开始了…
  第708章 极限震撼
  大队部 后院粮仓
  东西两个大门前都围满了身穿粗布衣裳的社员和知青,还有些则是穿着白色研究服——白大褂。
  他们是农牧学校实验室的师生们,同时也是唯一有资格参与分粮分钱的外村人。
  不过看到这些人也拿着各种麻袋口袋等着分粮,前来看热闹的外村人都觉得颇为惊讶,一时间议论纷纷。
  “呀,那不是省里搞研究的那些人吗,他们来这里干嘛,不会也是来分粮的吧?”
  “应该是,没看那些人手里也拿着麻袋吗?”
  “八宝梁村的人是咋想的,咋会给外人分粮,他们村的社员们没意见吗?”
  “谁知道呢,这两年八宝梁村邪乎得很…”
  听着外村人的议论声,周扬和王平等人都笑了笑,没有解释。
  给省农牧学校的这些师生分粮,这是村里共同商量之后的决定!
  不仅仅是粮食,等年底分红的时候,还要给他们这27人分钱呢。
  至于原因吗,也简单!
  毕竟这些师生来到八宝梁村之后,就在全力帮助村里人。
  不管是养猪场还是养鸡场,再或者是兽医站,都让村里获益匪浅。
  就连研究出来的最新科研成果,也和村里人共享。
  可以说,要是没有这些农牧学校的师生们的话,八宝梁村的养殖业想要发展起来还是有一些难度的。
  俗话说,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
  搞过养殖业的都知道,不管是养猪养鸡还是养牛羊,最怕的便是疫病。
  正是因为有了秦学义、顾宁、青格勒、梁英等人,八宝梁村的养殖业才能像现在这样顺风顺水。
  干活的时候,人家也和村里人一样累死累活的。
  现在分粮了,自然不能把人当外人!
  看看时间也差不多了,王平拿着个铁皮喇叭来到了人群前面,然后大声说道:“同志们,现在开始分粮,还是和之前一样,四队和五队分开分。”
  “分粮顺序是先给社员分,接着是知青和农牧学校的师生们,最后是村里的五保户!”
  “听到自己的名字,立马到前面核对工分和粮食,核对无误之后签字或者摁手印,然后村里会安排马车把分到的粮食给你们送回家!”
  宣读完分粮的基本原则后,王平便将具体分粮的工作交给了张根旺和李建国以及几个会计。
  四队分粮点!
  李建国一手拿着铁皮喇叭,一手拿着分粮的册子,大声喊道:“张美亮…张美亮同志到了吗?”
  “到了…到了,这里呢!”
  接着,一个高大的社员领着几个家人小跑着来到李建国面前。
  “张美亮同志,你家共有7口人,4人参加劳动,今年共计挣了12560分,计1256个工,对于队里统计的工分你有意见没有?”李建国问道。
  “没有,跟俺算的差不多!”张美亮大声道。
  李建国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根据今年的分派方案,人头粮每人2044斤7两,其中小麦404斤、莜麦67斤3两、小米33斤6两、黍子210斤、黄豆16斤8两、苞米505斤、山药蛋808斤,人头粮这一块你们家一共能分到14312斤9两…”
  话音未落,整个现场瞬间炸锅了。
  不管是八宝梁本村的还是前来看热闹的外村人,都被李建国宣布出来的这个数额惊呆了。
  好家伙,一个人2000多斤,这也太吓人了吧!
  更重要的是,这还仅仅只是人头粮。
  要知道正常来说,各村在分配粮食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遵循“人七劳三”的原则,即人头粮占总收成的七成,劳动工分占三成。
  也就是说,八宝梁村的劳动人口,每人至少还能分1000多斤粮食。
  这加起来至少就是3000多斤,要是按照五五原则分配的话,那就更多了。
  而就在众人被震惊得目瞪口呆的时候,李建国的声音再次响起来了:“今年村里按照“人五劳五”的原则进行分配,每个工分可分7斤9两粮食,其中每个工可分小麦1斤3两、莜麦2两2…你家可以分得工分粮9922斤4两,加起来就是24244斤3两!”
  “嘶!”
  最后的这个数字再一次犹如在平静的湖面上丢入一枚深水炸弹,令在场的所有人都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一个只有4个劳动力的家庭,一年下来竟然分了22000多斤粮食,这听起来完全是犹如天方夜谭一般。
  就连人群前面的张美亮一家都呆立当场,他还清楚的记得,去年他们一家7口仅仅只分了2700多斤粮食,都比不上今年一个零头。
  “老张,还愣着干啥,赶紧摁手印领粮食!”李建国当即提醒道。
  然而张美亮回过神来后,却没有第一时间到会计那边摁手印,而是拉着妻子来到周扬和王平等人面前。
  随后,他激动的说道:“周知青…周队长、王支书,24000斤粮食啊,俺张美亮想都没敢想,俺谢谢你们了,俺给你们磕头了…”
  说着,他就要下跪给周扬和王平磕头。
  这可把周扬给吓了一跳,急忙上前将他拦住了,同时说道:“亮子哥,可不敢这么做啊,这是要折寿的啊!”
  王平也上前说道:“老张,别为难周扬同志!另外赶紧去领你们家的粮食,其他同志还等着分呢,别耽误大家伙的时间!”
  “好好好…俺这就摁手印,谢谢你们了!”
  说完,张美亮这才过去摁手印,领粮食!
  看着一麻袋一麻袋的小麦、莜麦、玉米被称重装车,然后被送到社员们家里,村里人是兴高采烈、喜笑颜开,而外村的人则又是羡慕又是震撼。
  今天的八宝梁村的分粮大会绝对刷新了所有人的认知,在过去这些年,包括八宝梁村在内的所有的村庄,一年到头一个人能分到500斤粮食那就算得上是丰年了。
  然而,八宝梁村却轻轻松松将这个极限提升到了4000多斤,要不是亲眼看到的话,恐怕不会有人相信这是真的。
  当看到八宝梁村的社员们,只要家里有个六七口人,随随便便就能分一两万斤粮食,外村那些看热闹的人都麻了!
  尤为震撼的是,当老李家分粮的时候,大大小小19口人,单单人头粮就能分到39000斤。
  再加上工分粮,合计58000多斤!
  听到这个数字,所有人都麻呆住了…
  除此之外,更让外村那些人震撼的是,村里对五保户的待遇。
  所谓五保户,就是指生产队中没有劳动能力,并且没有子女依靠的孤寡老人,以及失去劳动能力无依无靠的残疾人和失去双亲无依靠的孤儿等。
  国家把这类人定为“五保户”,即保“衣、食、住、医、护”。
  “五保户”的油、盐、柴、米、醋,生吃死葬的一切费用全由生产队集体包了。
  吃“五保”的家庭,没有工分记,因为没有劳动能力,无法参加集体劳动。
  可以说,五保户的一切生活费用,全部由生产队集体报销。
  八宝梁村目前等级的五保户有13家,人口19人,都是孤寡老人。
  对于这些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村里商量之后,按照每人2044斤的标准正常给他们发放人头粮。
  同时,派专人为他把粮食送到他们的家里。
  还承诺,等分完粮食后,还要帮他们将小麦、莜麦都磨成面,谷黍脱壳,这福利简直好得让人眼红。
  第709章
  八宝梁村的分粮大会足足持续了三天,比去年多耗费了一天半的时间。
  原因是今年每家每户分到的粮食特别多,从称重到运输,都要花很长的时间,速度自然要慢一些。
  而在八宝梁村分粮食的这几天,每天都有大量的外村百姓前来看稀罕。
  尤其是分粮的第二天,由于前一天震撼分粮的消息已经传出去了,十里八乡的老百姓都涌向八宝梁村看热闹。
  好家伙,当天大队部里里外外都是人,来看热闹的外村人是八宝梁村本村人口的四五倍。
  这人山人海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里是在赶大集呢。
  粮食分完之后,村民们的生活在此回归正轨,该到饲料厂上工的继续上工,该放牛羊的继续放牛羊,似乎一切都没有改变。
  但是,随着消息不断地传播,影响也慢慢在发酵。
  在这个缺乏新闻的年代,八宝梁村人均分粮几千斤的事情,瞬间就成了附近乡镇公社的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刚开始还好,但后面却越传越邪乎!
  有人说团结公社的八宝梁村一人分了上万斤粮食,他们村每家每户的粮食都多得吃不完。
  还有人说,八宝梁村之所以粮食产量高,是因为他们村风水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