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穿越重生>重生1975:开局撕毁回城调令> 重生1975:开局撕毁回城调令 第557节

重生1975:开局撕毁回城调令 第557节

  更重要的是,这玩意还有钱赚,能解决部分研究经费,一石三鸟啊!
  电话那边的聂南孙略作沉默,然后说道:“你这个想法倒是不错,但问题是印刷厂有那么多的业务吗?据我所知,现在很多印刷厂都没有什么业务,需要上级拨款才能生存下去,咱项目部可没有那么多的钱养活闲人!”
  周扬笑了笑说道:“这个您老大可放心,这个印刷厂也算是我们888厂的厂办企业,我们会自负盈亏,除了这些设备外,绝不需要上级拨付一分钱!”
  “你小子是认真的,你确定这个印刷厂能养活得了自己?”聂南孙道。
  “能!”周扬说得斩钉截铁。
  听到周扬如此肯定,聂南孙随即说道:“既如此,那这事我同意了,但还是那句话,项目部这边只负责给你们弄几套设备,至于其他的就要靠你们自己的了!”
  “明白!”
  “嗯,那我先和相关部门联系一下,有消息再通知你!”聂南孙道。
  “行!”
  …
  挂了电话之后,周扬的心情颇为舒爽,同时有些小激动。
  这事要是干成了,对于他们研究所来说,那真的是好处多多。
  至于聂南孙所担心的,印刷厂建成后没有业务这事,周扬心里丝毫不慌。
  如果说是之前的话,办印刷厂还真不是一个好想法,毕竟本地没有什么大型报纸、杂志,甚至于连个像样的出版社都没有。
  这印刷厂办起来之后,顶多也就能服务一下研究所内部,压根用不了这么大的规模。
  但是周扬知道,明年就要高考了,这不仅仅是广大知青的一个机会,同时也是与教育相关的所有产业的一个机会。
  由于恢复高考的消息在1977年10月21日才登报,真正考试的时间则是在12月份,离开考期只有一个多月临近。
  时间仓促,知青们根本就没有太多的时间准备,不要说是找人请教了,绝大多数的人连一本像样的教材都没有。
  因此,很多人涌向书店,想要买一些自学的工具书,而《数理化自学丛书》便成了最为抢手的东西。
  那个时候只要是能印出来,就会有人愿意花钱买,甚至于是高价。
  而像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83年到85年左右。
  更为重要的是,据周扬所知,在过去这些年,《丛书》连续两次遭批判,说它为升学服务、传授“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你娘,是培养修正主义苗子的。
  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所有出版社、印刷厂都将所保存的《丛书》全部纸型通通焚而弃之。
  不要理解错了,纸型这玩意并不是简单的纸,它是一个专业名词,指的是印刷用的浇铸铅版的模型和油印机里面的刻纸差不多。
  没有纸型,意味着印刷厂必须重新检字排版,而这往往是印刷过程中最繁重的环节。
  如果按照正常速度,重印一套像《数理化自学丛书》这样的科技类书籍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
  因此很多印刷厂接到上面的通知,开始准备印刷《数理化自学丛书》的时候,已经晚了。
  等他们把纸型弄好,再把书印刷出来的时候,77年的高考已经结束了。
  好在很快78年高考就又开始了,于是乎那些年只要是印刷《数理化自学丛书》的印刷厂和出版社,都赚的是盆满钵满,根本不存在赔钱的可能。
  当然了,周扬肯定不会像别人那样小打小闹。
  他不仅仅要闹,而且还要大闹一场,毕竟周扬想要解决的也不仅仅是家属们的就业问题,同时还需要大批的科研经费。
  研究雷达可是烧钱的项目,尽管上级部门已经在全力支持他们的研究了,但经费依旧是捉襟见肘。
  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个重生者,周扬想要研究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不可能每一个项目都向国家申请经费吧?
  上面就算是想支持他,也不一定有那么多的钱。
  因此,周扬觉得这种事情还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吧。
  反正眼下距离恢复高考还有将近一年的时间,他完全可以提前布局,将《数理化自学丛书》早早地给弄出来。
  只要准备充足,必然可以在恢复高考的消息公布后速度占领市场,赚取大笔的利润。
  当然了,想法是好的,至于能不能做成,还得看聂老那边的消息。
  要是设备问题解决不了,一切都是白搭!
  第744章 印刷厂的定位!
  在得到了聂南孙的支持后,周扬很快就将这事通知了下去。
  随后,整个八宝梁研究所上下就行动起来了。
  对于这事大家都没有异议,毕竟大家都知道他们需要这么一个厂子,给炮兵侦察雷达配备使用说明书以及维护指南。
  只是他们并不知道,周扬搞这个厂子是为了家属的就业以及研究所创收。
  周扬可是知道,在进入八十年代末期,随着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经济方面,各个科研院所以及军工单位都出现了订单锐减以及经费削减的问题。
  很多原本很厉害的军工厂,要么被迫军转民,要么干脆倒闭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必须未雨绸缪。
  印刷厂只是他尝试的第一步,接下来的几年间他还会围绕研究所以及八宝梁村,筹建一系列的工厂企业。
  回到筹建印刷厂的事情上,经过一番商议之后,周扬从研究所内部抽调了一个工作小组,专门搞这个事情。
  同时,他任命乔卫国为这个小组的组长,全权负责筹建888厂的第二个厂办企业(第一个是炮兵雷达总装厂)。
  好在厂房都是现成的,今年修建的两个大型厂房,除了给炮兵侦察雷达总装项目使用了一个外,剩下的那个还处于空置状态,正好用来搞印刷厂。
  不过想要把这个印刷厂真的建起来,也没有那么容易。
  除了需要大量的印刷设备外,还需要一部分专业的人才。
  更重要的是纸张需要申请,毕竟眼下可是计划经济时代,任何的物资都是要根据计划进行生产。
  这么说吧,计划之内的大家都好办,你好我好大家好,上面一批条子,啥东西都能给你搞来。
  但计划之外的,哪怕是一个螺丝钉都不好搞,有钱都不行。
  这也是为什么国家要在货币之外搞各种票证的原因,只有钱票同时拥有的时候,你才能随心所欲的买东西。
  而周扬的这个印刷厂其它方面都不存在问题,唯一让他头疼的是纸张。
  印刷厂必然会大量的用到纸张,就目前而言,不管是云山县还是宁市,都没有造纸厂,所有纸张都需要从青城调运。
  要是数量少一点的话,那还好,但问题是周扬的用量特别的大。
  据周扬所知,前世沪城出版社的那套《数理化自学丛书》从77年10月份开始,先后共印刷了435万套,合计6000多万册。
  当时他们是按照最低的学习文件类的标准定的价,即每印张(32面)0.08元,全套(17册)售价为11.73元。
  也就是说,单单就靠印刷出版《数理化自学丛书》,沪城出版社就赚了小5000万。
  周扬不贪,他要一半的份额就行了,先赚他个2000万。
  要是按照这个目标实施的话,八宝梁印刷厂至少要印刷200万套《数理化自学丛书》才行,这得需要多少纸张?
  为了不影响后续的正常印刷,周扬让乔卫国亲自带人去一趟青城,让他以军方的名义和青城造纸厂谈谈,让他们明年给他们单独列一项生产计划。
  就这样,八宝梁印刷厂项目在乔卫国等人的主持下,迅速运转起来了!
  …
  西坡研究所
  周扬从会议室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稍稍喘了口气之后,他便抓起了桌子上的电话。
  然后,照着记忆中的那串电话号码拨了出去!
  “嘟嘟…”
  话筒响了几声后就被接起来了,对面传来一个女同志的声音:“商业部,哪位?”
  “同志你好,我是周扬,帮我接一下陆正军同志!”
  “稍等!”
  紧接着,话筒里再次传来了一阵“嘟嘟”声。
  过了一小会,电话再次被接通了,话筒里传来了陆正军的声音:“是周扬同志吗?”
  “呵呵,是我!”
  “哈哈哈,真是稀罕啊,你今天咋想起来给我打电话?”陆正军笑着问道。
  “也没啥,一来是想问问老闫那边咋样了,二来是想让你帮我个忙!”
  “老闫的事咱等一下再说,先说你的事!”
  周扬当即说道:“我也没啥事,就是想让你帮我去家里捎个信,让我大哥来一趟我这里。”
  “就这?你咋不给你爹打电话,让他通知你哥呢?”
  “我爹去了西北,已经不在京城了!”周扬道。
  “行,那我等一会去一趟你家!”
  “嗯,你告诉我哥,让他来的时候去学校的图书馆找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如果还有其它教辅材料的话,也一并带过来!”周扬叮嘱道。
  他之所以要大哥周平过来,主要是想让他配合老张头,借鉴沪城版的《数理化自学丛书》,完善一下老张头版的《丛书》。
  除此之外,周扬还想让大哥帮忙弄一些真题试卷之类的教辅材料,一同配合印刷。
  他可是知道这些真题或者是模拟卷对考试的重要性以及市场价值,想想后世大名鼎鼎的“五三”,也许你没用过它,但你一定听说过它。
  作为一本名声在外的高考教辅资料,它不知陪伴了多少学子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人在它的助力下迈入了大学的殿堂,走上了人生巅峰。
  在周扬的定位中,八宝梁印刷厂以后的主营业务就是搞教辅材料,真要是能搞出“五三”这种爆款的话,以后整个研究所都不会为钱而发愁了。
  “行!”
  “我的事说完了,现在咱说说老闫那边的事吧!”周扬道。
  电话那边的陆正军当即说道:“老闫那边可不得了了!”
  “咋了?”
  “自从他们收购了那个药厂之后,威远公司的规模、体量以及营业额、利润都急速上升,截止上个月月底,老闫那边短短7个月内就创下了8000万美元的营业额,净利润达到了5600万美元,即8400万rmb!”
  听到这话,周扬也是微微有些震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