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穿越重生>重生1975:开局撕毁回城调令> 重生1975:开局撕毁回城调令 第570节

重生1975:开局撕毁回城调令 第570节

  而在周扬忙着预警机项目的时候,其他人也没有闲着。
  在周家,大哥周平与老张头则是马力全开,重新对数理化自学丛书进行重新修订。
  毕竟这套丛书成书时间实在是有些长了,很多内容并不符合学生们的需求。
  而且作为一套自学丛书,它的内容相对而言有些繁杂,特别的细致,并不适合考生们短期复习冲刺。
  所以周扬要求大哥和老张头在重新修订的时候,一定要对里面的知识点进行简化。
  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们看的时候更加的简洁明了,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节省纸张。
  与此同时,秦学义与农牧学校的师生外加村里的知青们组成了3个工作队,深入大五号、张家村、左家村、阮家村、小黄土村等村庄进行摸底。
  毕竟这么多村子要一起并入八宝梁村,不是说一句你们以后就是我们的人了,这事就算是完了。
  不是的,这里面涉及到资产统计,负债清偿等等方面!
  所以,工作队要做的就是在各村生产队的配合下,对村里的详细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统计,只有统计清楚这些,才能正式的谈村庄合并的事。
  一时间,整个八宝梁村上上下下都忙得不可开交…
  …
  1月11日,外出一个多月的杨红光终于回到了研究所。
  同时回来的还有一批炮兵侦察雷达的零部件,还有两套完整的印刷设备以及几名配套的专业人才。
  那些雷达的零部件是杨红光从各个厂子里拿回来的样品,周扬在查看过后,也确实发现了不少问题。
  正如杨红光之前说的那样,工艺粗糙,且没有按照要求生产。
  更为重要的是,一部分零部件上面人工的痕迹非常明显,这也不符合他们研究所的要求。
  要是按照这样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的话,模块化生产恐怕就得夭折。
  幸好发现得早,不然的话后果真的很严重。
  就是不知道被抓了典型之后,这些单位是否会有些许长进。
  为了不影响装备部交给他们的任务,周扬亲自给聂南孙拨了一个电话,让青城方面和这些单位联系一下,让他们年前再生产一批零部件出来。
  他们研究所要在年前试生产一下,检验一下各个单位生产的零部件的工艺是否合格。
  同时周扬也让聂南孙告诉各个军工单位的负责人,事情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
  这次试生产要是哪个单位的产品出现了问题,他会亲自向装备部告状的。
  在研究所内部,周扬也下达了试生产的命令,要求乔卫国对所有的工人进行上岗前的培训。
  模块化生产对于职工的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毕竟一道工序出现了问题,后面的就会受到影响。
  因此,在职工们上岗前都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培训!
  与此同时,在印刷设备抵达之后,组建印刷厂的事情就提上了日程。
  相比而言,这事更加的急切!
  很快,在周扬的推动下,八宝梁印刷厂正式挂牌成立了。
  印刷厂就建在研究所后面的空房子里,厂房面积不大,人员也少。
  目前为止,印刷厂只有4名技术员外加22名职工,都是从其他岗位上调过去的,多少看起来有些寒酸。
  尽管如此,周扬对于印刷厂还是非常的重视,未来几年研究所是吃香的喝辣的,还是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全靠这个印刷厂了。
  为了保证印刷厂的正常运行,周扬亲自给厂子任命了一个厂长。
  印刷厂的厂长姓陈,叫陈尚,今年42岁,是省出版社的一名技术员。
  而八宝梁印刷厂的这批设备就是聂南孙直接从省出版社搞来的,为了确保这批机器能正常运行,聂南孙连人也一并弄到了八宝梁村。
  他的本意是让陈尚等人去指导一下周扬他们,等那边的人学会了,他们的任务也就完成了。
  但是人都来了,周扬哪能轻易让他们离开。
  在缺乏相关专业人才的情况下,陈尚等人那可都是宝贝啊!
  在了解完全情况之后,他直接任命陈尚为印刷厂的厂长,另外几个技术员要么是副厂长,要么就是车间主任,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至于他们原单位,周扬直接让聂南孙给那边发了一个借调函,就这样,陈尚等人就被周扬给留在了八宝梁村。
  而随着印刷厂的挂牌成立,周扬搞教辅资料的计划也提上了日程!
  第762章 试生产
  研究所印刷厂
  一大早,包括周扬在内的几个研究所的领导全都来到了印刷厂这边!
  因为今天是印刷厂试生产的第一天,大家都想看看效果。
  当众人来到印刷厂的时候,所有人第一感觉就是这个所长临时心血来潮组建的小破厂实在是有些寒酸。
  人家其他地方的印刷厂一般会有好多个车间,比如说机印车间、制版车间、装订车间等等,甚至于一些大型的印刷厂还会有职工宿舍、餐厅、澡堂等配套设施。
  但是八宝梁印刷厂却“简单”的很,所有的机器设备都被安排在了一个大型的工业厂房内,因为内部空间没有被分割,所以所有的车间其实就是在一个空间里。
  再就是印刷厂的人实在是太少了,从厂长到普通职工,加起来也就二十多人。
  好在厂子刚刚组建不久,也没有什么业务,职工这块可以慢慢解决。
  机印车间里,周扬看着旁边的厂长陈尚问道:“老陈,纸型刻印好了没有?”
  “刻印好了,为了这个纸型,我们昨晚上加班到凌晨才搞完!”陈尚道。
  “辛苦了!那咱们就开始吧!”
  “行!”
  随着陈尚的协调指挥,二十多名职工全部进入工作岗位。
  随后机器启动,印刷厂的试生产开始了。
  周扬交给印刷厂的第一个印刷任务是郭老带人撰写的《888式炮兵侦察雷达使用说明书》,雷达的说明书可不像是普通人家里的家电说明书,很复杂。
  整个《说明书》有足足一百多页,装订起来之后就是一本不算厚的书。
  在机器“哗啦啦”的运转中,一张张洁白的纸张被卷入机器中,紧接着出来的时候上面就多了大量的字迹。
  不得不说,聂老对于周扬的要求还是很上心的,给他们弄来的设备并不是那种老掉牙的机器。
  就印刷机而言,是最新款的四色对开胶印机,配的是四色四开胶印自动切纸机。
  此外还配备3台订书机,2台刮页机,1台锁线机,2台捆书机等等。
  也正因为这些设备比较先进,使用的人工较少,所以即便是只有二十多人,陈尚等人也能勉强让印刷厂运转起来。
  机器印刷得很快,不一会就将《炮兵侦察雷达说明书》给印刷出来了。
  随后工人便对裁剪完成的纸张进行装订,一本完整的书籍就算是彻底的下线了。
  当第一本书从生产线上下来之后,厂子里所有的人都激动不已。
  陈尚立即上前,将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说明书》拿给周扬。
  周扬接过书仔细翻阅了一番,发现他们印出来的书字迹清晰、大小合适、页面非常的整洁,没有划墨、折角、碎页等现象。
  “书的质量不错,完全符合标准!”
  听到周扬的话,印刷厂的职工干部们立即爆发出了震天的欢呼声。
  忙碌了几天,终于有结果了,自然开心!
  “老陈,接下来你们的任务就是完善印刷厂的各个部门设置,组织生产,具体任务我会随后交给你们的!”周扬道。
  “所长,我们现在机器设备以及厂房都不缺,就缺工人,这个您得想想办法!”陈尚道。
  “工人的事你大可放心,我会亲自解决的!”
  “好!”
  …
  从印刷厂出来之后,周扬心情舒畅的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印刷厂现在看起来虽然有点寒酸,但看得出老陈他们的业务能力不错。
  现在只要工人到位了,印刷厂就会步入正轨,成为研究所下蛋的一只金鸡。
  不是周扬爱钱,而是大环境如此,他必须未雨绸缪。
  眼下国内的各个科研机构以及军工单位,全都靠国家的财政拨款运行,倒是不需要为钱发愁。
  尤其是像他们研究所,有装备部的大力支持,短期内应该会过的很滋润的。
  但是周扬却知道,这样的好日子不会持续太久。
  就在不久的将来,国家就会对国家发展战略做出重大调整,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制定了国防科技工业要“军民结合”的方针,实施军转民。
  它的核心就是要求国防科技工业由单纯为国防服务,转变为同时为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现代化服务。
  说白了就是让有实力的军工单位自己搞钱,最起码科研经费的大头得你自己搞,国家最多给你承担一小部分。
  比如说曾经生产枪弹的山城长安集团成为了后世国内最大的微型汽车生产基地,冰城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为最大的微型客车生产基地,川省长虹集团已成为最大的彩电制造基地。
  还有国内最大得民用飞机、船舶和发动机生产基地等,众多的国家之最都来自军工企业。
  而我们所熟知的北方奔驰重型汽车、飞机工业集团、航天中汇、火箭股份、中光学集团、康拓红外、久远银海、乐凯新材、久之洋、华舟应急、中航电测、中航光电、航天通信等大集团,也全都出自军工企业。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八宝梁研究所想要发展壮大,就离不开自己的搞钱渠道。
  搞印刷厂一方面是研究所自身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周扬要赚一笔快钱,好为后面的计划做准备。
  不过不管干啥,没人可不行。
  由于研究所是秘密单位,他们这边并不能随意招募工人,必须得到上级部门的同意才行。
  思之再三,周扬随即拨通了青城方面的电话!
  一套繁琐的流程过后,周扬终于联系上了聂南孙。
  “聂老,我是周扬!”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