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5:开局撕毁回城调令 第740节
因此,周扬昨天虽然和老李讲了要师范生的事情,却没有提知青的事。
“小扬,这事你怎么看?”李丰年道。
“我没意见,只是有件事情必须考虑在内,那就是这些知青或许刚来没几个月就有可能再次考走了!”周扬道。
“你的意思是今年国家还要进行高考?”
“对,不出意外的话,今年的高考应该在六七月份!”周扬道。
事实上今年的考高的时间全国统一定于7月20—23日,而且从今年开始,高考命题权上收至国家教委,实行全国统一命题,省、市、自治区组织考试、评卷。
此后,统一命题成为很长时间里唯一或主要的高考命题组织方式。
李丰年知道自家女婿身份特殊,有接触到这些机密的渠道,因此也没有细问。
而后他将目光转向王平和张根旺,接着说道:“你们咋说,如果那些知青来了没几天就又走了,还不如不折腾呢?”
王平当即说道:“这事我也和崔知青、白知青以及王知青他们聊过,他们的意思是就算是有些知青能考上大学,但数量应该不会太多,大部分人可能还得留在村里!”
“哦,这是啥情况?”李丰年道。
“也没啥,据前进同志他们说,他们之所以能一下子全部考走,和村里坚持通过考试来竞聘岗位有关,让他们比普通知青多了两年的学习时间。”
接着王平继续说道:“而其他知青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丢开书本那么多年,又没有人指导他们复习,能不能考上全靠运气!”
张根旺也附和着说道:“咱这次可以多弄些知青过来,哪怕最后只有一半没有考上大学,也能解决村里的问题,不然村里的财务什么的就没人能干得了了。”
李丰年想了想说道:“行,这事我回去和公社的其他人商量一下,想来问题不大!”
其实今年秋收之后就有不少别的大队的知青来公社,想要申请到八宝梁村插队。
但是由于那段时间实在是太忙了,而且也不知道村里是啥意思,因此这事就搁置了下来。
现在只要和那些知青们说一声,想来他们很乐意来八宝梁村的。
而对于那些知青们所在的村子来说,知青们离开对他们来说可是好事,等于减轻了村里的负担,想来社员们也不会有意见的。
这样一个多赢的事情,应该不会有人反对!
这时周扬突然说道:“知青那边有人乐意来就来,要是别人不愿意也不要强求,村里人手不足的事情我会想办法解决的!”
“啥办法,咋解决?”王平好奇的问道。
“单位那边有不少人要把家属调过来,过完年人差不多就到了,这些人里面不乏知识分子,到时候我会优先将他们安排在村里的各个技术岗位的。”周扬道。
“这倒是个办法,相比于知青,他们应该能多待些年!”王平道。
“对,再就是去年冬天咱们整个联合村娶回来不少媳妇,也可以从她们这些人当中挑挑,或许有合适的也说不定!”周扬再次说道。
“好。”
“对了,趁着大家都在,我还有件事情想和你们说说!”周扬道。
“什么事情?”李丰年道。
“是关于县火腿肠厂的事!”
接着周扬继续说道:“上午县里的李长青李主任来村里了,找我聊了聊火腿肠厂的事,据他说厂子自开始生产以来,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就收回六十多万的资金…”
话音未落,就听王平一脸惊讶的说道:“一个半月赚了60万,那不是说三四个月就能把投进去的钱都赚回来?”
他可是知道,那个火腿肠厂一共也就投入了150万左右,一个半月就赚了60万,三四个月可不就能把投资都收回来。
到时候,后面赚的可都是利润啊!
周扬笑了笑说道:“理论上是这样的,不过老李今天和我说了,想把这60万先拿去继续建厂扩大生产,等年底的时候再分红,我同意了!”
“县里不会是不想给咱们分红吧?”张根旺皱着眉头说道。
“不会,主要是一条生产线的产能实在是有点低,趁着现在有钱有时间,多搞一条生产线是正确的选择!”周扬道。
“要是这样的话,倒也不是不能接受,千万不要是县里看着那个厂子赚钱就不愿意分给咱村里了!”张根旺道。
周扬笑了笑说道:“咋可能,老李他坑谁也不能坑咱们呀,毕竟她闺女现在也是咱们村的人了。”
“人家已经考走了!”王平笑着说道。
“那也是咱们村的人!”
随后周扬再次说道:“对了爹,咱们团结公社有哪些地方缺学校?”
“小学还是中学?”
“都包括!”
“小学的话每个村基本上都有,但是条件都不咋地,和咱们村之前的老学校差不多。”
随后李丰年再次说道:“至于中学的话,眼下也只有镇子上的中心校和咱们村有,其他地方都没有!”
“对了,你问这个干啥?”
“老张打算捐一笔钱出来建学校,我想问问建在那个大队最合适!”
此话一出,屋里几个人都懵了…
第996章 老陈不行了
“建学校,谁?”李丰年更是一脸震惊的问道。
“老张,就是住在我家的那个老张头!”周扬道。
“是他?”
听到捐学校的人是老张头后,屋里的几人都是一脸的震惊。
过了好一会,王平才开口说道:“建学校可得不少钱啊,即便是三间砖瓦房也得大几百块钱,要是建咱们村那样的学校,上万块钱都挡不住,老张有那么多钱吗?”
周扬当即说道:“钱不是问题,老张现在手上有四万多块钱,差不多可以建十几所中小学了!”
“四…四万多,他哪来这么多钱了?”张根旺一脸惊讶的问道。
“钱是我们印刷厂那边给发的稿酬,去年老张编了一套高考的复习教材,按照规定印刷厂给他发了四万多块钱的稿酬,老张孤家寡人一个,拿着这些钱也没有啥用,所以就想捐出去做点好事!”周扬解释道。
“原来是这样啊,老张不愧是老革命,这思想觉悟真的是高!”王平一脸赞叹的说道。
而李丰年则是想了想说道:“这是好事,我们应该支持!不过我的想法是先建几所小学,中学先等等!”
“一方面是建学校的考虑配套的老师什么的,小学老师还是很好解决的,但是中学的话就有点难了。再就是咱们公社现在已经有两所中学了,再建的话多少有点浪费!”
周扬点了点头说道:“爹说得对,那就先建几所小学,这个比较紧要!”
“这样吧,这事年后我和公社的其他干部沟通一下,让他们下乡实地走访一下,了解一下本地的教育情况,看看建在哪里最合适!”李丰年道。
“行,有了消息您再找我!”
“嗯。”
就在这时,张根旺突然说道:“你们知不知道,老陈快不行了!”
李丰年抽烟的动作当即顿了顿,然后说道:“啥时候的事,我咋没听说?”
“听说已经有两个月没有下炕了,要不是我那天刚好有事去陈建明家,不然还不知道这事!”张根旺道。
本来周扬还在想这个老陈到底是谁呢,毕竟八宝梁村姓陈的实在是太多了,大半个村子都是姓陈,上了年纪的也有不少,一时半会他还真没想起这个老陈到底是谁。
但是当听到陈建明这个名字,周扬便明白了,这个老陈应该就是陈老支书,也就是陈建明、陈建英的爹。
自从75年陈建英一家被枪毙得只剩下老三陈铁后,陈家就变得特别的低调,就连平时有事没事喜欢出来遛弯儿的陈老支书也很少出门了。
以至于周扬都快忘了有这号人了!
前世林晚晚大闹陈老爷子的寿宴,随后上吊自杀,了解了事情真相的陈老爷子也被自家小儿子一家的禽兽行为气到了,没多久就抑郁而终。
这一世陈建英一家受到了法律的严惩,林晚晚也得到了救赎,陈老爷子竟然离奇的多活了两年半的时间。
李丰年略作沉默,然后说道:“老支书现在情况咋样?”
“不太好,人昏昏沉沉,大多数的时候都处于迷迷瞪瞪的状态,清醒的时候越来越少了!”张根旺叹着气说道。
“那我抽时间去探望吧,毕竟老支书为村里服务了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临了别寒了老人家的心!”李丰年道。
“嗯,听建明说,老支书一直在为陈建英一家的事后悔,说他没有教育好陈建英…”
“哎,陈建英那事老支书虽然有点责任,但主要并不在他!”李丰年道。
张根旺又看了看周扬,而后说道:“建明和我说,老陈清醒的时候多次提到了你!”
“他老人家应该特别恨我吧?”周扬道。
“没有,陈建英一家确实是你带头扳倒的,也确实是因为你而丢的命,但是老陈却并不恨你,因为陈建英一家走到那个地步完全是他们自找的!”
接着张根旺再次说道:“建明说,前段时间家里分了那么多钱粮,老爷子特别的高兴,说他不如你,也让陈家不要记恨你,要多配合你的工作!”
听到这话,周扬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
不管陈老爷子是真这么想还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但对于他来说,这事早就翻篇了。
他不会主动去找陈家人的麻烦,也不担心他们翻起什么大浪,陈家于他而言不过是村里的普通社员而已,没有任何特别的地方。
李丰年则是点了点头说道:“老支书毕竟是苦哈哈出身,他明白那件事情的是非曲直,行了,不说这事了,咱们还是想想这个年该咋过…”
正说着,院子里突然传来一阵叮铃铛啷的声音。
周扬等人顺着窗户向外看去,发现是大舅哥李建国和三哥李建军赶着马车回来了,车上坐着大嫂林爱枝以及岳母她们,此外车上还拉了不少东西。
“爹,娘和大哥他们这是去县城置办年货去了?”周扬看着老丈人问道。
“对,你娘说今年过年人比较齐,所以想多置办点年货,过年的时候咱们一大家子好好聚聚!”李丰年在鞋底上磕了磕烟锅头说道。
“爹,你们先坐,我出去帮帮忙…”
话音未落,就听一旁的陈北玄急忙说道:“我去就行了!”
说完,便急匆匆的掀开门帘走了出去。
“这后生行,小谭嫁了个好女婿!”李丰年满意的说道。
张根旺则是笑着说道:“呵呵,不要羡慕人家,你家女婿更好!”
听到这话,王平和李丰年都跟着笑了起来,唯有周扬自己感觉有些尴尬。
正说着,大舅哥李建国和陈北玄等人搬着大包小包的走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