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5:开局撕毁回城调令 第948节
厨房的锅里有小米粥,还有两个肉包子。
简单的垫补了一口后,周扬就拿了一个小马扎来到院子里,然后和张桐一起洗起了衣服。
虽说之前的老范、云龙以及陈北玄也经常给家里干活,但做的都是一些劈柴、挑水以及打扫院子的事情,洗衣服这种事情还真没干过。
而且他也一直和李幼薇说,小陈也好,如凤、海燕也罢,他们都是警卫员,可不是自家的佣人,不能啥活也让人帮着干。
所以看到张桐给家里洗衣服,周扬还是很不好意思的。
衣服不少,大部分是孩子们的。
大人的也有几件,但却不是李幼薇的,应该是黄如凤的,别人没那么大的体格。
刚洗完,就听到门口有动静,紧接着就看到黄如凤提着一个大大的编织篮走了进来,篮子里塞满了各种蔬菜。
看到周扬和张桐竟然在晾衣服,黄如凤也是一脸的惊讶,衣服是她泡的,打算等中午天气暖和点再洗。
没想到出去买了个菜,回来衣服就有人给洗了,而且还是大首长给洗的,这让她多少有些不好意思。
周扬倒是没觉得有啥,看到黄如凤提着菜篮子回来了,当即问道:“如凤,都买啥菜了?”
“呃…买了两斤猪肉,还买了两块豆腐和几块豆干,看到有芹菜就买了一小捆,打算中午炒个芹菜,晚上烩个菜!”黄如凤道。
“行,把菜给我吧,我去做!”周扬道。
“首长,还是我来吧,您多休息会…”
“我来吧,等一会郭老要过来,那老同志嘴刁得很!”周扬笑着说道。
“那好吧,我给您打下手!”
“行。”
由于郭老要过来,周扬自然不能只炒一个芹菜。
当下,周扬用猪肉做了一个红烧肉炖豆腐,又做了个肉炒豆根干、炒了个芹菜。
感觉不太够,又用腌猪肉做了个烩酸菜。
主食就焖了一锅米饭,这边锅灶有点小,不适合蒸馒头。
饭刚做好,大铁门外就传来了“哗啦啦”的声音。
周扬当即出门查看,果然看到郭老与陈北玄一同走了进来,后面还跟着郭老的助理侯晓洁以及警卫员小何。
“来了郭老…咦,您老咋瘦了,是工作忙还是伙食不好?”
看到周扬的瞬间,郭老就忍不住吐槽道:“都有关系,空六院那边条件本身就差,伙食只能保证饿不死,再加上那边要干的事情太多,每天都累死累活的,瘦点也很正常!”
“那不行,您老身体是大事,可不能给累垮了!”
接着周扬对着郭老的助理侯晓洁说道:“侯助理,你这几天抽时间去城里买点奶粉、麦乳精以及蜂蜜之类的补品,给郭老带回空六院的基地,钱的话我回去给你报销!”
“是!”
“用不着,被人看到不好,容易说闲话!”郭老道。
“怕蝲蝲蛄叫还不种地了!”
随后周扬再次说道:“侯助理,记得多买一份给郑老送去,别怕花钱!”
“是!”
然而郭老却不领情的说道:“补不补品的倒没什么,只要你小子少折腾点人我就能多活几年,你说你刚把我丢到空六院那个鸟不拉屎的破基地,又大老远的让我来这里,就不能体谅一下我这个老同志吗?”
周扬笑了笑说道:“郭老,要是别的事我肯定就不麻烦您老了,但是这事除了您,别人可真不行!”
听到这话,郭亚民心里颇为受用,当即问道:“到底是啥事?”
“工作的事咱等等再说,先吃饭!”周扬道。
“行。”
…
周家书房
周扬和郭亚民隔着办公桌相对而坐,两人一边喝茶一边聊天。
趁着说话的空档,周扬将军方的表彰会以及研究所要建制升格的事情说了一遍。
听完周扬说的这些后,郭亚民笑了笑说道:“没想到我老头子这个大岁数了,还能评个一等功,又沾你小子的光了!”
“看您老说的,啥叫沾了我的光,不管是脉冲多普勒雷达还是炮瞄雷达,哪一个不是您老亲自带队研究出来的,那一个个披星戴月的夜晚难道是假的?”周扬道。
“我们这些人的努力怎么可能是假的,但能取得这么多成果,除了同志们的努力外,更多的还是靠你制定的研发计划以及关键时候的指点!”
接着郭老继续说道:“搞了这么多年的研究,比我们更努力的团队见得多了,但不见得所有努力的团队都能有回报,是不是沾光我心里还是清楚的!”
正当周扬准备说些什么的时候,郭老话音一转,再次说道:“不过沾你小子点光也是应该的,这两年你这甩手掌柜当得可舒服了,我和老郑两个老骨头可劲的被你折腾,自从跟了你小子,我感觉自己得少活十年!”
“看您老把我说得就和那周扒皮一样,我像是那种人吗?”周扬笑着说道。
“你不是像,你就是!”
接着郭老继续说道:“咱就说吧,你看看那些科研单位,有几个是老同志在扛大梁的,也就你小子敢这样使唤我们!”
“我还打算将无源相控阵雷达的项目交给您老呢,看来我得找别人了,要不让闫海生同志负责吧…”
“敢,新雷达的项目你要是敢给别人,我和你急!”
接着就看郭老瞪着眼睛说道:“还不允许老同志诉诉苦了,咋这么小心眼!”
“开玩笑…开玩笑,咱还是说说这个讨论会的事吧,我估摸着到时候少不了挑刺的人!”周扬道。
“放心吧,吵架咱从来都没输过,你仔细说说情况,咱好好合计一下!”郭亚民道。
“好。”
1285:讨论会开始了
京城装备部
大会议室里,人头攒动!
今天是特别讨论会召开的日子,来自军方总政、参谋、装备、后勤以及三机部、四机部,甚至于科学院学部的二十多名领导,外加三十多名专家教授齐聚一堂。
这么多人浩浩荡荡的聚在这里,只为了一件事,那就是共同决定八宝梁研究所建制升格的事情。
不同于以往开会那样规矩,大家伙都安安静静的,就算是会议没开始,参会人员之间偶有交谈,但也尽量压低了声音。
但是今天却不一样,趁着领导们还没有入场,不少参会嘉宾相互之间三五成群高谈阔论,声音很大。
不时能听到一些人在发泄着心中的不满,也有人则是向周围的人打听这个八宝梁研究所到底是何方神圣,咋好像突然间就蹦出来了。
一时间,整个会场里吵闹声不绝,宛如一个大的露天市场。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的时候,外面的楼道里突然传来了一阵整齐的脚步声。
紧接着,会议室的门被人推开了。
而后就看到七八个身穿军装的老领导,外加几个身穿干部服的科学界泰斗级人物,相继走了进来。
在这些人当中,一个年轻人最为惹眼。
没别的,主要是他太年轻了,一大帮老领导老专家们当中突然蹦出一个二十来岁的小后生。
那可不是羊群里出了骆驼,而是老虎堆里混进了绵羊。
待这些领导和泰斗们来到回形会议桌前排落座后,负责主持这次会议的装备部办公室的宋主任轻咳一声说道:“都安静,现在开始开会!”
听到宋主任的声音,刚才还乱糟糟的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
但即便是如此,不少人的注意力还是没有集中到那些大领导身上,而是放到了前排的那个年轻人身上。
大家都在好奇这个年轻人到底是啥来头,竟然有资格坐在总政、总参以及三机部、四机部的大领导们的身边。
要知道在国内各个领域都存在排资论辈,尤其是在这样高规格的会议上更是如此,你是什么级别就该坐什么位置,坐错了位置后果可是很严重的。
但是今天的会议可是军方主持的,前排该安排哪些领导事先都应该经过认真的规划和部署,按道理不会出现年轻人不懂事坐错位置的情况。
然而现在就是这么魔幻,一大帮首长领导中就是坐了一个二十来岁的小年轻。
“同志们,会议开始前我先介绍一下参加此次会议的领导和嘉宾,他们分别是装备部部长姜…政治部副部长…参谋部办公室主任黄…八宝梁研究所所长周扬同志…”
将参加此次会议的领导和嘉宾们简单的介绍了一遍之后,宋主任继续说道:“今天我们百忙之中召集大家来这里,主要是讨论八宝梁研究所升格研究院的事,具体情况请姜部长为我们介绍。”
姜老环视一周,看了看参会的这些领导和专家,而后说道:“我先简单的说一下八宝梁研究所的情况,这个研究所创建于76年2月份,原为空天之眼项目部下辖的二级研究所,并于77年的时候升格为一级研究所。八宝梁研究所由青年科学家周扬同志担任所长,郭亚民、郑爱国同志担任副所长,目前共有8个研究室、7个生产制造厂,786名科研工作者以及1.2万名其他职工干部!”
“该研究所成立的时间虽然比较短,但是科研成果卓著,他们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独立完成了机载脉冲多普勒雷达的研究工作,弥补了我国在这方面的空白!”
“此外他们还研发出了国内最先进的炮兵侦查雷达和反坦克导弹,这两款武器在这次南疆之战中屡立战功,同时他们还参与了歼八改战机的研制工作…经军方多部门评定,认为八宝梁研究所具备升格为军级研究院的资格。”
“但考虑到此前有不少领导同志,对于这件事情存在异议,还有一些学术界的同志也心存疑虑,所以今天我们把大家聚到一起,共同讨论研究一下这件事情。”
“此外,八宝梁研究所的周扬以及郭亚民两位同志今天也来到了会场,大家有什么问题或者是疑虑,都可以直接向他们询问,下面正式进入讨论环节,哪位先来!”
说完之后,姜老的视线再次看向了两侧的参会嘉宾。
在他的视线从周扬和郭亚民的身上划过时,心里忍不住为他捏了把汗。
这个所谓的讨论会对于他们以及八宝梁研究所来说,就是一场鸿门宴,少不了被人针锋相对,真不知道这一老一少能不能应付过来。
但不搞这么一场也不行,一方面是因为研究所升格研究院的牵扯甚大即便是他这个装备部部长也没办法直接拍板决定。
毕竟这可是军级单位,正常来说,研究院的院长和政委都要配备正军级领导,副院长、副政委、政治部主任等领导则是副军级,而不管是军级还是副军级,放在军中那都是将军级别的存在。
所以别看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研究院,但实际上却关系到十几个将军级别的高级领导的升迁,至于师旅级以及团营级的干部就更多了,这里面的利益有多大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则是八宝梁研究所建制升格的争议很大,当上面提出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研究所升格为研究院的时候,短时间内就接到了一大批部委领导以及专家教授们的反对。
要知道,全国一级研究所不能说多如牛毛,但也有不少。
然而建制升格的名额却如凤毛麟角,稀缺的很,毕竟到现在国内的研究院也就十几个。
不少一级研究所为了能升格为研究院,可能为此奋斗了两代人,甚至于三代人。
现在上面突然间却要将建制升格的名额拨给一个连名字都没有听说过的研究所,这谁能受得了。
没办法,为了堵住悠悠众口,只能搞这么一个讨论会,给众人一个质疑质询的机会。
可以说,这一次周扬和郭亚民顶住了压力,那么以后八宝梁研究所必将鱼跃龙门,一飞冲天!
如果顶不住,那就只能再等几年!
就在姜老想着谁会最先发难得时候,一个六七十岁的老者举手说道:“既然没人开口,那我就抛砖引玉,先说说我个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