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穿越重生>重生1975:开局撕毁回城调令> 重生1975:开局撕毁回城调令 第991节

重生1975:开局撕毁回城调令 第991节

  坐在副驾位置上沉默了好一会,周扬这才对着陈北玄说道:“去四机部!”
  昨天和陆正军聊完之后,周扬就给四机部的贺部长打了电话,想和对方见一面,谈谈彩色电视机生产线进口的事情。
  贺部长也同意了,并让周扬下午上班后来找他。
  四机部的办公地点在市区,距离周扬家并不远。
  车子在城区行驶了没一会,就到了四机部的门口。
  由于已经和贺部长打过招呼了,那边显然也叮嘱过门口的警卫了,所以警卫在检查过周扬等人的身份证件后,就顺利的放行了。
  来到四机部的办公楼,在打听清楚贺部长的办公室的位置后,周扬带着陈北玄和张桐大步向着楼上走去。
  “噔噔噔…”
  “进来!”
  听到屋里传来的声音后,周扬让陈北玄和张桐在外面等着,而他自己则推门走了进去。
  办公室里的桌子前,一个六十多岁且头发花白的老者正坐在椅子上看着他,正是四机部部长贺敏。
  “首长好!”周扬一边敬礼一边说道。
  尽管四机部是主管电子工业的部门,周扬本不应该这样行礼,但贺部长却是一位参加过长征的老将军,相比于“领导”,他更喜欢别人叫他“首长”。
  “来了,坐!”
  待周扬坐下之后,随即就看到一个男秘书推门走了进来,然后给两人倒水冲茶。
  等男秘书离开办公室之后,贺敏看着周扬说道:“你的来意我已经知道了,你不同意部里进口脚盆鸡的彩色电视机生产线?”
  “对,不同意!”
  “是因为你们那个电子八厂吗?”贺敏道。
  “是,但不全是!”周扬一脸认真的说道。
  “说说你的想法!”
  周扬点了点头,然后说道:“我反对进口小东洋的彩色电视机生产的理由有三个,首先第一点是没必要,这个没必要不仅仅是因为我们自己现在也能生产彩色电视机生产线,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技术并不比脚盆鸡那边差,甚至于在屏幕以及显像管方面还处于领先优势!”
  “放着自己家先进的技术不用,反而去花钱进口别人家的,没有这样的道理!”
  贺敏点了点头,再次说道:“继续说下去!”
  “第二个理由是经济原因,咱们国家刚刚决定进行改革开放,现在到处都在用钱,外汇本就紧缺,每一分都要用在刀刃上,花这么多钱去进口一条并不是很重要的电视机生产线,这绝对是外汇的极大浪费!”
  而后周扬再次说道:“第三个理由则是,敌人用心险恶,我们不能上当!”
  “敌人,用心险恶,你说的是脚盆鸡?”贺敏一脸惊讶的问道。
  “对!”
  接着周扬继续说道:“很多人只是看到,脚盆鸡现在愿意低价卖给我们彩色电视机生产线了,却忘了他们之前是如何痛宰我们的,9000万美刀的价格是绝对把我们当成了冤大头。”
  “而他们现在之所以愿意低价销售,也不是良心发现,除了形势所迫外,更重要的是他们想要扼杀我们的彩色电视机产业!”
  “扼杀我们的电视机产业,不会吧?”
  显然,贺敏以及四机部的其他领导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周扬当即说道:“怎么不会,贺部长您也知道电子工业是一种技术迭代非常快的产业,彩色电视机也好还是其它电子技术也罢,都需要不断地研发改进的!”
  “而研发改进最需要的是什么,那必然是科研经费,而科研经费又需要通过将产能转化为利润而获得。”
  “您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大量的价格相对便宜的彩色电视机生产线涌入我们国内,国内必然有大量的电视机生产厂抢购,这不仅仅会挤压国内相关企业的利润,同时还会给国外的企业提供科研经费,等于既打压了我们自己的企业,又资助了敌人,支持进口脚盆鸡彩色电视机生产线的人不是蠢就是坏!”
  作为一个过来人,周扬很了解国外那些企业的揍性,他们对付我们手段一直都是那么的卑鄙且拙劣。
  当我们没有的时候,他们就会在封锁技术的同时,一个劲的割韭菜,恨不得将韭菜根给薅起来。
  比如说天价盾构机,再比如说光刻机,甚至于电话交换机的那个神奇的散热片,就那么一块破铁板就敢卖你3000块钱,你敢信…
  这个时期的我们就是纯纯的冤大头本头,天天上一当,当当不一样,智商税都交不完!
  然而,一旦我们在技术上取得突破,对方立马就会转变套路,不但愿意低价卖给我们产品,甚至于还会和我们进行技术合作。
  而对方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我们放弃自主研发!
  这样的计谋虽然拙劣,但国内就是有很多人愿意被人忽悠。
  显然,这次的彩色电视机生产线又是此类事情的一个翻版。
  贺部长仔细一想,瞬间惊出了一身冷汗。
  听下面的人说引进脚盆鸡的生产线不但能缓和国内相关企业产能不足的问题,还能让国内外企业进行良性竞争,却不曾想这里面竟然还有如此可怕的陷阱。
  想到这里,贺部长当即说道:“你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你们那个电子八厂一年只能生产十来条生产线,这产能实在是…”
  “首长,十来条生产线不过是我们对外说的而已,实际上年初的时候我们的产能就达到了22条。”
  接着周扬继续说道:“现在电子八厂的二期工程也已经开始了,年底就能投产,届时每年至少可以生产40到50条生产线,用不了三年就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
  听到这话,贺部长眼睛顿时一亮,而后说道:“要是这样的话,那这事倒是可以重新考虑一下!”
  周扬见贺部长已经有松口的意思了,当即再次说道:“首长,我们如果这次同意了进口脚盆鸡的电视机生产线,那就等于给国外的那些企业一个错误的信号,他们在掌握技术优势的情况下可以随意地操纵价格,甚至于践踏我们的尊严。”
  “对于这种企业,我们必须果断地告诉他们:以前你对老子爱答不理,现在老子让你高攀不起!”
  此话一出,贺部长眼里瞬间异彩连连。
  “哈哈哈,好一个高攀不起,咱们四机部确实不能开这个头!”
  接着,贺部长话音一转,再次说道:“周扬同志,电视机生产线的事情你不用管了,现在部里有个项目,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
  “什么项目?”
  “半导体全面发展计划!”
  听到这话,周扬的眼睛瞬间亮了。
  第1344章 半导体发展计划!
  四机部,贺部长的办公室里,谈话还在继续。
  听到贺部长竟然邀请自己参与半导体发展计划,周扬除了惊喜之外,更多的还是激动。
  本来他今天来这里的目的,仅仅只是为了阻止国内进口小鬼子彩色电视机生产线的,却没有想到竟然会有这样的意外之喜!
  关于这个半导体发展计划,周扬前世就知道,并为之惋惜了半辈子。
  甚至于在九十年代的时候,他还曾和几位半导体领域的国宝级科学家一起给上面谏言,请求国家层面继续追加资金,重新振兴我国的半导体产业。
  但很可惜,他们的建议被束之高阁!
  当时周扬就在想,如果有重头再来的机会的话,他一定不会眼睁睁的看着我国从半导体第一集 团的行列被人踢出来。
  不曾想,这个想法竟然真的实现了!
  稍稍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周扬再次看向贺部长,而后问道:“首长,您说的这个半导体产业全面发展计划都有哪些内容,需要我或者第十八研究院做些什么?”
  贺部长当即说道:“这个半导体产业发展计划,旨在集中国家资源,大力的发展半导体这个新兴产业,这个计划共分为…”
  简单的将半导体产业发展计划说了一遍之后,贺部长的目光再次定格到了周扬的身上。
  “周扬同志,我们之所以希望你能加入这个计划,除了你本人强大的科研能力外,更重要的是看上了你强大的经营能力!”
  “经营能力?”
  “对,不管是鹿城的那个电子八厂还是你们研究院的那几个印刷厂,亦或者是你们云山县政府所属的火腿肠厂,都在你直接或间接的参与下,取得了惊人的效益!”
  接着贺部长继续说道:“而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最重要的便是拥有充足的资金,很显然,全靠国家拨款是完全不够的,我们虽然说要举全国之力发展半导体产业,但也不可能真的将全部的资金砸到这个产业当中来。”
  “所以,我们想到了你们研究院的发展模式,一边搞科研一边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反哺科研单位,我这样说你能明白吗?”
  “能!”
  接着周扬说道:“如此说来,我的任务就是转化科技成果,或者说是为半导体产业发展计划搞钱?”
  “也不全是,我们对你也算是知根知底,知道你在电子技术方面也有着极高的造诣,所以希望你们单位也能在技术上取得突破!”
  说到这里,贺部长不由得叹了口气,过了好一会才说道:“周扬同志,你可能对我国眼下的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形势了解不多,这么说吧,如果我们再这样沉寂下去,以后在这个产业当中将再无我们的容身之地,数以十万计的前辈们之前几十年的努力,都将化为泡影!”
  听到贺部长的话,周扬整个人都沉默了。
  他怎么可能不了解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情况,事实上周扬不仅了解,甚至于他还经历了我国半导体产业没落之后的黑暗,并亲眼目睹了我国是如何被欧美日韩在半导体产业卡脖子。
  事实上,不同于其它从废墟中建立的产业,我国的半导体行业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落后的,甚至于我们在这一行业曾几乎实现了“超英赶美”。
  我国电子工业发展,起步于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当时为解决军队电子通信问题,国家成立电信工业管理局,并在酒仙桥筹建京城电子管厂(即现在的京东方),由民主德国提供技术援助。
  当时该厂总投资1亿元,年产1220万只电子管,是亚洲最大的电子管厂。
  除此之外,酒仙桥还建起了规模庞大的电机总厂、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京城有线电厂、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等单位,整体实力非常的雄厚。
  再后来国家提出“向科学进军”,并制定科技发展12年规划,将电子工业列为重点发展目标。为了支持电子工业的发展,政策、财政、教育等方面的力量集中向这一领域汇集。
  比如说,培养电子工业人才,教育部集中全国五所大学的科研资源,在京城大学甚至于专门设立半导体专业,千禧年之前我国半导体产业几乎全部的顶尖人才,都来自这个学校。
  正是在这种力度的支持下,我国的电子工业在短短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强大的变化,各个耳熟能详的科研单位和大型电子厂拔地而起。
  比如说,在1958年沪城组建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及沪城元件五厂、沪城电子管厂、沪城无线电十四厂等企业。
  1960年科学院成立半导体研究所,同年组建冀北半导体研究所(现为中电集团第13所),进行工业技术攻关,随后又组建全国半导体测试中心。
  即便是在那个特殊时期,各行各业都受到极大地影响,甚至于衰退的时候,我国电子工业却依旧得到快速发展。
  在此期间,京城酒仙桥电子工业区基本成型。电子工业开始与纺织、印染、钢铁等行业结合,实现自动化生产。
  接着,京城组建国营东光电工厂,沪城组建无线电十九厂,至1970年建成投产,形成国内集成电路产业中的“南北两霸”。
  其中京城878厂主要生产ttu电路、cmos钟表电路及a/d转换电路。沪城无线电19厂,主要生产ttl、htl数字集成电路,是国内最早生产双极型数字集成电路的专业工厂。
  与此同时,我国在半导体产业的研究上也是成果频出,硕果累累。
  先是沪城无线电十四厂首家制成pmos(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路,拉开了我国发展mos集成电路的序幕。接着永川半导体研究所、上无十四厂和北京878厂相继研制成功nmos电路,之后又研制成cmos电路…
  再后来,国内第一台每秒运算100万次的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105机研制成功。
  还有京城大学物理系半导体研究小组,设计出我国第一批三种类型的1k 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它比贼鹰英特尔公司研制的c1103要晚五年,但是比棒子、湾湾要早四五年。
  也就是说,如果延续之前发展路线和势头,我国在电脑和集成电路产业应该在不长的时间内就能赶英超美。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