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穿越重生>民国小百姓> 民国小百姓 第26节

民国小百姓 第26节

  像春妮这样时常出外派任务的基地战士,手上常备药品怎么可能没有青霉素?要不是实在不方便,她都能现场拿个针管来,自己去给常先生注射。
  秦大夫若有所思地看了春妮一眼:有时间写使用方法,没时间记药名?
  不过海城沦陷之后怪事多,拿了救命的药,却说不出名字,绝对不算最奇怪的事。秦大夫见怪不怪,没有就这个问题多问。
  送完药品,春妮也算完成了任务。
  不过这时候她一点也不想走,留在抢救室外跟常家人一起等消息。
  又过了半个小时,病床终于被推出来。
  常太太追在旁边问:“大夫,情况怎么样?”
  秦大夫眼神复杂地看了春妮一眼:“暂时稳定下来了,接下来的这一两天是关键时期,你们多注意护理观察,一有不对就赶紧叫护士。”
  “那药还缺不缺?”常文远问。
  “可以适量再备一些,防备有不时之需。”
  常太太点头记下,常文远站起来往外走:“我再去想想其他办法。”
  常太太则希翼地看向春妮。
  春妮忙说:“你们要是有需要,打我电话就是,小常先生知道的。”
  一给就要漏馅,直接给是不行的。
  春妮见他们交谈渐远,抢救室里只剩下打扫的护士,溜进去找到她放白药的瓶子和青霉素瓶子收回空间,这才真正把心放回到了肚子里。
  常先生被大夫们不知推到了哪里去,春妮想想,她送药的任务已经完成。常家人有病人要照料,自己留下来只能添乱,便调转过头,准备先悄悄离开,明天再找时间来探望常先生。
  常太太却很快找了过来:“密斯顾,你怎么这么快要走?”
  春妮笑笑:“常太太叫我春妮就好。现在天晚了,我再不走,怕是赶不上电车。”
  “这样啊,那我就不好留你了,”常太太从包中抽出一卷钞票,塞到她手里:“我知道,这点钱肯定不够付你的药钱,但我们得知消息匆忙,手上没带多少钱出来,只能请你先拿着,剩下的,我有空让文远给你送过去。”
  这卷花花绿绿的钞票是法币,每一张都是十块面额,春妮粗粗一握,至少也有五六张,抵得上十多块大洋。
  春妮在上一世最喜欢收集药品和食品,因为这些是硬通货,她空间里堆放得最多的也是这两者。当年空间坍塌,虽说大部分物资都烟消云灭,但她囤积的药品和食品将她那八平米的小阁楼和朱先生的房间塞满,都没有一点问题。给常太太的这几支药品,根本对她没有什么影响。
  她刚到海城也打听过,因为倭国人的管制,现在黑市上一支消炎药价可比黄金,像是现在最顶级的药品磺胺,一支就可以换取一条小黄鱼。
  春妮一开始不是没动过倒卖一点的脑筋,可她手里的药品从包材到性状都跟人家不一样,她怎么拿出来卖?跟发横财带来的麻烦相比,还不如辛苦点攒钱,至少用着心里踏实。
  她从拿药品到进医院,就没想过拿它来赚钱。
  方校长说过,常先生家里的钱都拿出来办了学。常太太给她的这一点,说不定就是他们家里现在能掏出来的所有。
  可她若是不要,怎么解释她药的来源?
  春妮握着这叠新鲜到手的五十块钱,觉得烫手至极。
  第34章 034 比命还重要
  常先生是海城市教育界知名人士, 跟以往那些草草了帐,可能都不会为人所知的刺杀案件不同,他的遇刺引起了社会各界极大的愤慨。
  几份报纸一改寻常不问国事的风格, 连续数日发表了几篇言辞犀利的评论。而吴江大学的学生们, 据常文远跟她说,要不是常先生传话回来,再三申明不许学生乱来,说不定这会儿已经组织起游|行,甚至引发了流血冲突。
  这样的乱象没人主持不行。
  顺利熬过三天的危险期,在医院又观察了几天之后,常先生执意回了家。
  常先生家在吴江大学临时校区旁边的里弄。常太太说, 学校出事之后,他们在朋友家住了一段日子, 找到新校区之后,因为常先生想离学校近一点,只好在附近的石库门里找了个套房租住。
  套房外头平时作为客厅,套房里头则住着常氏夫妻, 常先生的母亲和他们的两个
  孩子一家三代人。春妮目测,这里的使用空间最多只有三十个平方, 平时常家人想上厕所,还要到一楼的公共茅厕去。
  常先生回家头一天,就将春妮叫过去, 塞给她五十块大洋:“这些钱够不够?”
  春妮数出几块钱退还给他,道:“要不了这么多。”
  常先生不相信, 说:“我知道现在市面这类药品的价格,你不要跟先生我打马虎眼。你养活家里不容易,能做倒卖药品这一行的, 也不会是善茬,你不要欠他们的。该给你的,我一分都不会少。就是……咳咳,你缓我些时间,等我下个月发了薪水再还你剩下的。”
  春妮只好说:“贵只贵在云南白药,其实那支消炎药吧……它不是真正的进口药品。”
  常先生吃惊道:“难道这是假药?”也不该啊,若真是假药,他那天早就该因为炎症并发吃大苦头了。
  两位大夫都说,像他这样重的伤,能平安度过危险期,药品的作用应当不小。本来大夫们还想拿到化验室去化验一下成分,等忙完想起来后回手术室去寻,药瓶早就被扫走了。
  “这倒不是,”春妮拿出想了好几天的说辞:“拿这药给我的人说,这药他们是仿的外国药造的。现在的药厂您知道,不能向外说出去,不然分分钟又变成倭国人的,或是被逼关停。先生,您可一定要替我保密啊。”
  常先生登时严肃起来:“竟是如此?那这个话题我们以后都不要再提,先生我也不会再问了。”完了还叮嘱她:“你也不要再说起这事,跟谁都不能说,知道吗?”
  春妮心说,不是怕你病着还要操心药费的事,我能费心给你编这样的谎话出来?
  用这套说辞成功糊弄住常先生,春妮并没有感到轻松。
  因为常先生靠在病床上,果真如常文远所说,开始考起了春妮。
  当然,用常先生的话说,这绝对不是考试,就是“随便聊聊”。
  可是常先生啊,随便聊聊,您能不能别总把话题往“你觉得读这几本书对你有什么启发”,“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做了什么事”,“萧何月下追陈平,啊,不是追陈平吗?那追的是谁?”这种问题上带啊!
  春妮被考出了一身的汗。
  直到常太太端着补品进门:“好了好了,都受了这么重的伤也不消停。春妮好心来咱们家看你,你看你把孩子吓的,让人好好喘口气怎么了?”
  春妮心里狂点头,趁常先生被数落,赶紧起身告辞:“常先生,您好好养伤。我先走了,改天再来看您。常太太,您别送我,照顾常先生吧。”
  “等等!”常先生叫住她,转身从床头抽屉里抽出几本书:“这些书你再拿回去看看。”
  春妮:“……”春妮简直怀疑常先生这几本书是走哪带哪,只等哪天碰到她了塞给她。
  她本以为这回常先生养伤,自己能逃过一劫,没想到还加了担子。
  捧着这几本书,春妮心情沉重地走出常先生卧室。
  这种沉重的心情在看到客厅里满脸凝重的常文远时,加倍不爽。
  常文远站起来:“伯母,我去送密斯顾吧。”
  常太太便住了脚:“好,文远,你一定把春妮送回家。这一带最近太不太平了,小姑娘可要留心一点。”
  春妮一看常文远那样,就是有话跟她说。
  果不其然,刚走出常先生家,常文远就说:“伯父可能不会走了。”
  春妮猜到可能就是这个原因,事到如今,只好安慰他说:“现在大家都知道倭国人干的好事,倭国人面临的中外压力很大。想必在这个时候,他们是不敢乱来的。”
  常文远摇了摇头:“伯父身中三枪,刚刚他住的地方你也看到了,根本不适合养病。”
  春妮知道,他跟自己说起这些事,也只是因为一腔郁气无处倾吐,并没有指望她能对自己有所帮助。
  她对常先生的固执深为不解:“常先生为什么坚持不走?那么些大学都撤去了内地,也都在继续招生啊。”
  上回跟方校长聊过一回海城学校的现状后,事后她通过各种渠道特意了解过,知道那些被炸毁的大学,一部分留在了租界,另一部分则在陆续的撤离中。
  “吴江大学校内损失不严重,是伯父他一直想问倭国人要回原来学校里的设备和藏书。”
  春妮只能默然:在有些读书人眼里,书比命还重要。
  “这怕是很难吧。”
  “很难。”常文远吐出口气:“但再难,只要有一线希望,这些书也不能落在倭人手里。”
  “最近常先生遇刺,租界内外反响很大,或许可以用这件事做做文章。”她说。
  常文远看了春妮一眼:这真的不像是从一个刚从家乡逃出来,没上过学的小姑娘说出来的话。
  不过她连云南白药这种稀缺药品都弄得到手,这也不是个普通姑娘能做到的事。
  常文远想起伯父同他说的,这位小姑娘武艺高强的事,不由有些好奇:她功夫真的有这么厉害?那她还有什么能耐?
  春妮这时也在暗暗观察常文远。
  刚刚路过倭国巡捕房,她免不得又想起那天他在倭国巡捕房的怪异表现。
  从表面上看,巡捕房附近已经恢复了平静。但春妮通过市井流言分析,知道这段时间被关进巡捕房里的人,大部分都是被偷偷运出去,在海城郊县挖筑各种地下工事。倭国人为了保密,事成之后通常是一粒子弹了帐。这些人只要进了巡捕房,没有通天的关系,绝对是回不来的。
  那些人经过一夜的缓冲,说不定早逃到了租界,也算是逃出了一条命。反正春妮是没听说,有谁被再捉回来过。
  两个怀有不同秘密的人相视一笑,同时咽下将要出口的问话。
  …………
  春妮怀里揣着五十块钱巨款回到学校,迎面胡老师走来,他两手黑乎乎的沾满了油墨,看见春妮,她像遇到了救星:“小顾老师,你帮我到桶里舀些水,我把手洗一下。”
  春妮一看就有了数:“你刻蜡纸又把纸勾破了?”
  “这回真不是我,”胡老师说:“这次是韩老师,他说天天压板子压得没意思,说跟我换一下,觉得他字好,力气大,刻蜡纸肯定没问题。这不就……”
  春妮问:“校长还是不答应再买块铁板?”
  说到这个,胡老师就没有了精神:“校长说,学校的房顶漏得太厉害,得用这个钱请几位师父好好修一修,现在瓦砖和油毡都不便宜。”
  她一扭头,发现春妮在笑,不由不满道:“你笑什么?”
  春妮拿出钱袋,朝她晃了晃:“你看,这是什么?”
  “钱哪,”胡老师说完回过味来:“常先生给你的?他怎么说?”
  春妮去探望常先生的事没瞒着学校,来之前校长还托春妮到水果行买了个果篮,以学校老师的名义送了过去。
  春妮将钱袋抛起,再接住:“先拿它买块好铁板吧。”
  胡老师顿时笑开了花,撒腿向校长办公室飞奔过去:“校长,常先生给了我们买铁板的钱,咱们能买块新板子了!”
  “常先生给我们的钱?为什么常先生会给钱我们?”
  不管春妮后来怎么说的,有了这笔药钱,校长很快买来一块新铁板,新铁板令老师们的工作效率大为提升,连带教材印刷的速度也由原来的六千张提升到了约七千张。
  因为有了新铁板,蜡纸刻印不再那么容易勾破,一张蜡纸可以使用的频率直线上升,最终影响到教材印刷的效率,也是让人意想不到。
  至于以常先生的名义购买铁板,春妮并不担心会被戳穿。
  毕竟这笔钱牵涉到药品的来源和她的安全,常先生绝对会守口如瓶。至
  于常先生会不会打探她失去这笔药钱的影响,春妮更不担心。他可能会有诸多猜测,但他是君子,不会主动询问别人钱财等私隐问题。
  至于常太太给的那五十块法币,春妮也都塞进了那个钱袋里,看校长决定怎么用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