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穿越重生>民国小百姓> 民国小百姓 第28节

民国小百姓 第28节

  春妮弹他一下脑瓜嘣:“是姐姐我没给你吃饱还是没给你穿暖?”
  夏生捂着脑袋哇哇叫起来:“姐姐,我又没说你!”声音低落下来:“是大胖啦,他妈病了,他大姐夫不许他大姐回娘家帮忙,每天大胖都从午饭里省下一个馒头带回家给妹妹吃。要是学里放了假,他家可怎么办?”
  春妮上次对夏生的这个同桌有印象,还是听老师们说,这孩子将臭虫放到倭人的衣服里,将之当成自己“抗倭”的光荣事迹来学里炫耀出来。
  这孩子叫大胖,实际就是一个大脑袋支着个细脖子。据夏生告诉他姐说,他爸妈叫他大胖,是希望他长得胖些,可他刚来时几乎是学里最细瘦的一个孩子,几个老师私底下都生怕他跑得快些跌一跤摔断了脖子。
  这次学里选学生印刷,大胖自然也去报了名,毫无意外,他第一轮就被刷了下来。
  “姐姐,我想帮帮大胖。”夏生扯扯春妮的袖子:“好不好?”
  “他家里的姐姐妹妹没有活做吗?”
  夏生摇了摇头:“他大姐嫁出去后就没人再做活了,大胖的两个妹妹平时在家里给他妈打下手。他妈病了,接不到活,他们家是真的要饿死了。”
  “那你想怎么帮他?”
  “这……让我想想吧。”夏生叹气,“这世上穷人怎么这么多呢?要是人人都有活做,是不是就不会有人饿死了?”
  昨天晚上朱先生同他们讲,上个月他一个朋友做了期报道,报道的内容是海城街上那些逃难过来,无处可住的流浪人群。
  朱先生的这位朋友一个月内走遍了海城,根据他对这些流浪人群的粗略统计,他们每个月至少有五六千人死于疾病和饥饿,还有数百人一夜过去下落不明。
  这些下落不明的人中,男人们极大一部分是被□□掳去卖往海外做奴工,还有的,是倭人下的手,这一
  部分人的去向,那就没谁说得准了。而女人们只有一个出路——叫人贩子卖去城里的下等妓院。
  也就是说,只是在海城一地,每个月至少有数千人死于非命。
  即使如此,仍有源源不断的难民逃往这座并不美好的城市,因为这里尚有一线生机,外面的日子更难过。
  昨晚夏生也问出这个问题,但这个话题过于沉重,没人有心情耐心给他解答。
  春妮还没说话,一直闷头走路的王阿进插了句嘴:“要说以前,咱们海城是真的人人有活做。那时候多好,我娘大字不识一个,长得又丑,当娘姨都没人肯要,都还有个不错的活计呢。”
  “那你娘做的什么?”夏生小孩子一个,有人肯跟他说话,他立刻忘了先前的小小芥蒂。
  “挑沙啊。”王阿进自豪地说:“我娘种田出身,她力气大。嫁到我们家后,跟着我爹一起去挑沙,每天能赚三毛钱呢。别小看这三毛钱,那时候三毛钱能买斤大肥肉,再加十个肉包子呢。你们不知道挑沙是什么?那时候到处盖房子,我娘就是在工地上干那个的。”
  “那现在呢?你娘还在挑沙吗?”
  “现在我娘去地下享福去啦,”王阿进换了下肩膀:“幸好她老人家过世得早,就是她老人家在世,也挑不了沙啦。”
  “为什么?”
  王阿进塞给夏生一个梨子:“因为没人盖房子了啊。”
  这回他欢欢喜喜地接了,来不及啃一口,“啊”地一声:“为什么不盖了?不是说海城到处没房子住?”
  “还能为什么?因为倭国人来了呗。这些倭国人不干好事,今天抄这个人的家,明天杀那个人的头,还动不动抢人铺子,人心惶惶的,谁还去盖房子?万一房子没盖完,脑袋掉了,不是白白便宜别人?”
  夏生就骂一句倭国人:“倭国人祸国殃民!”还把新学的成语给用上了。
  王阿进表示同仇敌忾:“可不是,春园弄靠码头这边,你知道吧?”
  “知道,我跟约瑟夫在那块捉过迷藏。他们说那片以前好多铺子,全都被炸了。”
  “没错,我家以前的铺子就在那。要不是被倭国人炸得连块整石头都没剩下,我们哥俩也不会沦落到今天这一步,你说是不是?”
  这回夏生想起来他身上的倭国衣裳,嫌弃道:“那你也不能忘了祖宗,给倭国人戴孝吧?”
  因为倭国人喜欢在额间勒白布条,夏生几个孩子们故意说倭国人肯定天天家里都有人死,才会天天戴孝。
  “谁说我王阿进忘了祖宗?”王阿进突然怒喝一声,扔下挑筐,胸脯拍得邦邦响:“这一身,爹生娘养,纯种的华国人。我王阿进今天穿这身衣裳是为了生计,我是咋样生人,一辈子都不会忘!”
  夏生看了他一会儿,抿起嘴唇:“好,你今天说的话,你记着!”
  “不能忘!”王阿进重新挑起挑子,小声道:“真忘了,死了可还咋见祖宗?”
  夏生耳朵尖,听见他的嘀咕,道:“我们老师说了,你那叫封建迷信。人死了就是死了,没有祖宗,没有鬼,什么都没了。”
  这王阿进就不同意了:“你们老师平时都教你个啥?人死了有阴曹地府都不知道?净瞎胡说!”
  “你懂什么,我们老师知道的可多可多了,你不许这么说我们老师!”
  这一大一小,说着说着又吵起来了。
  春妮不得不提醒王阿进:“你看这是不是春园弄?”
  王阿进一顿,转过来对春妮点头哈腰:“哎哟,瞧我这,跟小阿弟聊得太开心,都差点不记路了,小顾姐,你这边请,我们家就在前边一点。”
  王阿进住的春园弄在学校后边一点,跟春妮住的三元里隔着码头遥遥相望。
  但跟三元里这头一满排齐齐整整,新鲜精神的石库门不同,春园弄全是土木混合的瓦房。这些房子多数建于上个世纪,海城新开埠不久。住在这一代的,基本是海城的第一代移民。
  时代变得那么快,这一栋栋白墙灰瓦的江南民居如今斑驳落魄到早看不出旧时的模样。
  走在小石板地上,破旧的木窗槅里妇人在叫骂:“老东西,整天在外头跟野女人……”
  春妮瞪了眼正伸着耳朵听墙角的夏生。
  王阿进边走边跟春妮笑:“说起来,我娘当年在三元里干过活,说不定小顾姐您住的房子她还盖过呢。慢点,这边,哎,快到了。”
  就在这时,一声大骂冲破围墙:“册那臭丫头,别叫她落在老子手里!”
  春妮停下来,望着王阿进似笑非笑:“就是这里?”
  第37章 037 不敢造次
  王阿进大声咳嗽:“我回来了。大哥快来给我开门。”
  “鬼叫什么?李德三, 没听见你进哥回来了?还不开门去?”
  春妮听到这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难怪一路上他明里暗里说了自己兄弟这么些好话。原来他那个传说到了城西就没回来的兄弟今天在家啊!
  王阿进瞥着春妮嘴角的笑意,手心直冒冷汗:上回他哥不长眼, 惹到这小姑奶□□上, 被教训两次。头一回躺在床上几天起不来,第二次直接被折断一只手,今天……他这个哥在外边混帐是混帐了一些,对他却没得说,他一点都不想给他哥收尸啊!
  别看这小姑奶奶长得又干又瘦,见人就笑呵呵,王阿进相信, 她那两条又干又瘦的小细胳膊拧起人的脑袋来,也是毫不含糊。
  德三可是小姑奶奶罩着的小兄弟, 他哥还使唤人干活,找死也不是这么找法的……
  “哥你来给我开门,德三伤还没好,你别折腾人家。”王阿进只望着他哥能聪明点, 别总长找死的本事。
  可显然他的算盘落空了,王老六大骂道:“在我家白吃白住这么些天, 六爷我没找他要食宿费,使唤他两下怎么了?真当自己是身娇肉贵的大少爷?李德三,你少在六爷面前耍——”
  吱嘎一声, 门开了。
  王阿进顾不得旁边的煞神,扔了筐子就朝里跑:“王老六你这个蠢货, 快给老子闭嘴!”
  春妮进门时,王老六跟他兄弟扭在一起,差点打起来。
  看见春妮进门, 王老六一下跳起来,随后被他兄弟一拳打到脸上,他没吭得一声,翻身倒下。
  王阿进恨铁不成钢:“一天到晚,灌两口黄汤都不知道自己姓甚名谁。王老六,你活着给爹娘丢脸,死了叫祖宗蒙羞!我今天就以下犯上,打死你这个王家的不孝子孙算了!”
  春妮冷眼看这一场闹剧,王阿进是真的没留手,没一会儿王阿六就被打得鼻青脸肿,开始抱头哀嚎:“轻点,你轻点啊!”
  而夏生则好奇地问春妮:“姐姐,老师之前跟我们讲的,‘杀猪般的嚎叫’是不是就是这样的啊?”
  春妮:“……”
  “噗。”李德三没忍住笑了出来。
  这一笑,两兄弟也不好再装下去。
  王阿进将王老六踹起来,转过身讪讪笑着:“小顾姐,我哥他嘴巴一向臭,不会说话。您……您要是有不高兴的,只管跟我说,我帮您揍他!”
  春妮看了这两个一会儿,看得两兄弟弓腰缩背,不敢与她对视,转头问李德三:“你在他家白吃白住了?”
  李德三摇头:“没有,我每天都给进哥交伙食费。”
  春妮也是看他精神尚好,比之在苏南窝棚那住着的时候气色好多了,猜着他应该没在这受多少气,才没打算认真计较。
  她道:“那就好,你在这好好住着,该交的钱不少他的。但要是有人欺负你,你别忍着干受委屈,知道吗?”
  李德三觉得怪异极了,尽管他早就知道春妮本事高,可他心里,春妮从来是他刚认识那会儿,被倭人巡捕追赶,需要他帮忙才能逃脱的小姑娘。他不自在道:“进哥待我很好,春妮,你不用□□的心,我能管好自己。”
  王阿进又踹了王老六一脚。
  王老六就势在地下滚过半圈,半直起身子,冲着春妮的方向开始邦邦磕头
  :“小姑奶奶,小顾姐,对不住,我王老六不是人,说话不过脑子,该打——”
  说着,举起手掌就要往脸上扇。
  “好了,”春妮看了眼夏生,这小子眼睛贼亮,那叫一个兴奋啊……她厌烦地说:“别在我面前耍宝,快给我滚起来!”
  “唉,唉。”王老六爬起来,特别自觉地缩到了一边。
  王氏兄弟别的不说,会看眼色是一等一的。
  春妮教训王老六这两句话的功夫,王阿进已经跑回堂屋端出个破圈椅:“小顾姐,您坐,坐这!”
  春妮:“……”你单独弄个椅子,叫别人都站着,我坐着,真当我是□□老大了?
  她径直问李德三:“你伤好得怎么样了?”
  “已经好得差不多了。”
  春妮仔细打量他几眼:他头上的伤口早就结了痂,整个人面色红润,的确像没有了什么大碍的样子。
  春妮估计他就是轻微脑震荡,现在好好休息半个多月,也是该好的时候了。
  “那你好之后,有什么打算吗?”
  “我能有什么打算?还回去卖我的报纸呗。”李德三两手一摊,无奈道:“至少背着报纸包比挑着馒头跑得快吧。”
  春妮就说:“那你还来帮我吧。”
  李德三面露迟疑:“这……还是不了吧?”
  春妮知道他误会了,解释道:“我不是让你再去倭人那卖馒头。”
  “那是去干什么?”
  “我寻思着,中秋节过后,凉粉肯定不能再卖。我准备在原来那地方做些别的东西卖,你到时候来帮我吧,”想想又问:“身子能撑得住?”
  “我肯定没问题,”李德三挺起胸膛:“要不是你今天过来,我明天就回报摊取报纸重新去卖了。”
  “只怕你报纸也不好卖啦,”王阿进插了句嘴:“这两天,我看倭人那几个报摊也进了些华文报纸,你要是再去,就是跟人家抢生意啦。”
  “这些倭人,真不给人一点活路。”李德三抱怨道:“他们以前只卖倭人报纸不也卖得挺好?他们卖他们的,我们华国人卖华国报纸,井水不犯河水不好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