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穿越重生>民国小百姓> 民国小百姓 第30节

民国小百姓 第30节

  夏风萍是经历了些事,要论玩心眼,说不定她连夏生都比不上。
  不对,说到夏生……
  春妮恍然大悟:“是不是夏生早就知道你们之间的事了?”
  夏风萍目露惊讶,忽然抿嘴一笑:“你猜到了?”
  春妮哼了一声:“我说难怪这些日子你们俩这么勤快,天天给夏生折馒头纸袋,就是因为这件事吧?合着你们几个就瞒着我这个傻子呗。”
  夏风萍忙道:“我不是有意要瞒你,不过那时候我自己都还没想明白,才叫夏生先别
  跟你说,你别恼我们嘛。”
  春妮忽然不想说话了。
  第二天,巡捕们来收缴电台时,春妮看朱先生老老实实将他房里的电台交出来,心道:没有电台,恐怕会对他造成很大的麻烦吧?
  不过春妮也就是在心里想想。
  她在末世中学到的最宝贵道理,不多管旁人的闲事。夏风萍是个成年人,她拿定的主意,连她父母都劝不回来,自己这个认识不到三月的朋友,又能真正对她有什么影响呢?
  不知道是不是夏风萍跟朱先生说了什么,两名男女挑个两边都有休息的周末,来约姐弟两个一起去英租界的好莱坞游乐园看戏。
  春妮虽还气他们几个合伙瞒着自己,但戏是要听,园子是要逛,朱先生的钱包也是要狠狠使他缩个水的。于是,在到达海城三个月后,夏生在这一天终于玩到了心心念念的旋转木马,开心得一整天都没合上嘴。
  转眼,学校到了开学的时间。
  开学的前两天,春妮有了个意外之喜。
  第39章 039 意外之喜
  春妮的这桩意外之喜来自口福。
  秋风送爽膏蟹肥。
  靠江吃江, 靠海吃海,海城人有金秋吃蟹赏菊的风俗。若是往年,八月刚到, 城里城外的富商豪绅们就该开起大大小小的赏蟹宴。
  今年自然是不行的。
  不说国土沦丧, 百姓沦为侵略者的猪狗,没几个人有心情赏花赏景地折腾,就说像前些日子那样,今天收电台,明天查敌踪,后天再搞个防空演习。万一有个什么突发状况,请一屋子客人来, 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
  现在的海城人,不是真的至亲好友, 或是应酬需要,大家都不爱朝别人家里跑。
  这只是表面原因,更要紧的,早在春妮到海城时, 市面上就有断续的传言,说倭国人会接手市面上所有的米粮来源, 将其运往前线支持军需。至于海城人吃什么喝什么,他们是不会管的。
  这个传言当然有夸大之处,但空穴来风, 未必无因。因为自从战争开始,倭国人到现在一年多了, 对海城的水路管制都没放松,
  外面的物资进不来,里面的出不去, 引得市面上所有的物资,尤其是跟米粮相关的物资价格节节攀升,简直一天一个价钱。
  因为海城是全华国最大的面粉集散地,所有进口面粉都会集中到吴江口一带进埠,加上海城原本的储备量,到目前为止,面粉价钱涨得还不算夸张,春妮的馒头生意也勉强做得。
  但大米价格就不得了了,倭军占领的这一年多里,一担米价从战前的十七八块涨到五十来块钱,疯涨三倍之多。这个价钱只是针对币值相对稳定的银元,龙洋和鹰洋来说,如果用法币去买粮,这个价必然是打不住。
  现在海城的普通市民们,只要手里有点钱,谁不会先去米粮店里买点粮食囤着安心?谁知道倭国人会不会真的发了疯,哪天收走了所有市面上通行的米粮?就连春妮,她上下两辈子囤了这么些粮,每次请米粮店小伙计送做馒头的面粉时,还会预留一两斤面粉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总之,有点钱就囤粮,那绝对不会错。不囤?不囤心里不慌吗?
  因为市民们都在囤粮囤货,今年的大闸蟹不出意外滞销了。
  中秋假期快结束的前两天,去学校值班的夏风萍给她带回来个消息,说王老师乡下亲戚原本有个小堰湖在养蟹,结果因为以前的老主顾死的死逃的逃,收来几大车膏肥肉厚的螃蟹,过了中秋好几天都没几个人买,委托王老师帮他们找找出路。
  王老师一问,往常三毛钱一只都打不住的上好大闸蟹,现在一只只要一毛钱,买得多的话,一二两的青壳蟹,八分钱一斤也卖的!
  现在一斤肉都要好几毛呢,这可是天大的便宜!
  王老师来学校一说,几位老师都动了心思。这些老师们是本地人,每月薪资固然微薄,可好在除了王老师已经结婚需要养家,其他人都有自己的房子住,且单身没有家累,咬咬牙,几只便宜的蟹还是买得起的。又因为王老师的那位亲戚只批发不零卖,老师们便商量,几个人一人出点钱,买两大篓回来做自己吃。
  几名老师商量时,方校长也在旁边。他听得动了心思,破天荒拿出三块钱,说学生们帮着印了这么些天的书,他没什么可酬谢的,正好搭老师们的便,请学生和老师们一起吃蟹。
  最后兴奋的老师们商量,自己再单独凑出一块钱,买来些瓜果黄酒,决定好好办一次蟹宴!
  原本春妮听说学校要办蟹宴,每个人需要摊钱,心里是不愿意的。她老家有条小河,小时候也不是没干过那抓鱼摸蟹的勾当,一只偌大的螃蟹夹不出一筷子肉,因为太费柴禾,他们村最穷的人家都不喜欢烧来吃。
  但她不愿意,耐不住身边有个见多识广还好吃的夏风萍,她不停形容螃蟹有多好吃,彻底勾起了夏生的馋虫,春妮缠不过他们两个,只好随分子出了两毛钱。
  因为老师们另外出了钱,校长好人做到底,准许每位老师每人另外带两名家眷入场。
  春妮原本以为夏风萍会带朱老师,结果晚上回家,她来同春妮商量,这次的蟹宴,她想带她父母来参加,至于朱先生,只能请春妮帮帮忙。
  从夏风萍口中,春妮对夏家的两位大家长风闻已久。她很好奇,夏风萍怎么说动她父母来参加一所穷学校的蟹宴。
  夏风萍叹气:“这次我回家,看见我爸爸老了很多。妈妈私底下同我说,上次他撵我出去,好几天晚上没睡好觉。他们早就知道我住在哪,说不定偷偷来看过我……学校里请得起老师吃蟹宴,至少不是这么差。我让爸爸妈妈来看一看,也好让他们放心是不是?”
  春妮垂下头,鼻头有点酸。
  夏生丢了手上的画报,眼泪汪汪地抱住她:“姐姐,我想娘了。”
  “别打电话,明天你叫辆车,穿体面点,直接去家里接二老过来吧。”春妮说。
  …………
  在春妮的想象中,夏家的先生和太太至少是有些封建式大家长专横的。
  显然站在她旁边,跟她一同提前到学校等候的朱先生跟她有同样的看法:“怎么还没有来?难道夏先生他们不愿意来?”
  话音刚落,一辆黑色福特轿车从西边驶来,在两人面前停下。
  夏风萍扶着一位年约四十岁的中年美妇下车。
  这位妇人戴着顶有羽毛的驼色有檐纱帽,露出的秀发弯曲到颈项,耳垂上两枚绿色宝石在日影下微微放光。视线再往下,她穿一件到脚面的同色薄款风衣,钮扣不扣,里头是件紫色印花的香云纱旗袍,旗袍上佩一条到胸口的珍珠链子,足下一双裸色高跟鞋,竟是位身材窈窕,相当摩登的现代女性。
  倒把她旁边只是一身夏布竹纹秋香色旗袍,穿着黑色方口系带布鞋,略显朴素的女儿夏风萍衬得像个丫鬟一样的了。
  春妮捅了捅朱先生,后者如梦初醒,绕过汽车屁股,想去扶住另一边穿灰黑色中山装,只一条金色表链露出口袋的夏先生。
  夏先生果然不那么好说话,他抬起手杖轻轻那么一挥,便将朱先生拦在了半路。
  夏风萍急忙出来活跃气氛:“爸爸妈妈,这就是我常跟你们说的,同我住在一起的好朋友顾春妮。这是我们的邻居朱家辉朱先生。”
  夏氏夫妇还是给了女儿那么点面子的,夏先生对春妮轻轻一颌首,夏太太则挽住春妮的手,笑道:“你没跟我说过,你的这位好朋友还是个小朋友。”
  夏风萍对朱先生使个眼色,笑着道:“妈妈你别看春妮年纪小,她办事可稳重,不能小瞧了人家。”
  夏太太点点夏风萍的鼻头,嗔道:“人家一个小姑娘都比你稳重,我瞧你羞不羞。”也不冷落朱先生,问着“朱先生在哪高就”之类的话,几人谈谈说说进了学校。
  其他师生们早就到场,夏家一家人进门后,蟹宴便即宣告开始。
  方校长为了今天的这一场大宴下足了本钱,不止买了几大篓螃蟹,还说为了应景,从他好友那里借来几十盆菊花摆放在校门口和课桌拼凑的餐台旁。膏黄脂腻的螃蟹伴着红的金的菊花,连春妮这个只会牛嚼牡丹的俗人也品出了几分雅香。
  不过赏菊再要紧,也比不上多吃两口螃蟹。春妮还在学着胡老师几位老餮笨手笨脚剥螃蟹,夏氏一家人比她适应地更快。夏先生一身考究的中山装,端着一个粗瓷碗,同方校长谈笑风生,竟也没有多少违和,而夏太太在女儿的引领下,也将学校的老师和他们的家眷们都认识了个遍。
  宴至中途,夏生早就端着盘子同他熟识的小伙伴混到一起,举着蟹螯斗成了一团。
  春妮吃完自己分到的那几个蟹,见其他人都在忙碌,也不打扰他们,离开席位,坐到了教室前的石阶上。
  除去王地主娶儿媳妇那回,这次的蟹宴是她两辈子以来参加过的最大的宴席,大伙都很开心,她也很开心。不知道是不是末世后遗症,到这一世以来,春妮时常有种错觉,人不能太开心,一旦开心过了一头,那些美妙的经历就会像梦幻一样,轻轻一戳,就破了。
  “顾小姐不开心?”夏太太蹬着高跟鞋走了过来。
  春妮笑了笑,她跟夏太太刚认识,不知道对她说什么合适。
  夏太太却收起了脸上的笑,在她旁边坐下:“其实我也不是很开心。”
  “夏太太还是在生夏小姐的气吗?”春妮寻思着,她这会儿不说话怕是不合适了。
  夏太太脸上疲态毕露:“只是一个母亲的不甘罢了。我们当母亲的,总是希望孩子一生平平顺顺地过去,什么磨难都不要有。可萍萍她一定要选择一条这样注定崎岖的路,我怎么开心得起来?”
  春妮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夏太太说的崎岖的路,是她好不容易才得到的。
  好在夏太太不是会使人尴尬的人,她自嘲地笑了笑:“瞧我,跟你个孩子说这些,怕是喝多酒生了魔瘴。”
  说着,她身子打了个晃,想要站起来。
  春妮连忙扶她一把,她就着春妮的手撑起身子,细瘦的手指凉得像她腕间的翠玉。
  这位母亲不像她表现的那样无懈可击。
  春妮觉得她应该说点什么:“夏太太,我曾听过这么一句话,理想是人生的太阳。对夏小姐来说,或许追逐太阳比平庸的生活更重要。”
  “是吗?”夏太太低下头,慢慢用手熨平风衣上的褶皱:“可每天那么多人都平庸地生活着,她为什么就不行呢?”
  春妮张口,夏太太作了个制止的动作,或许她是真的醉了:“小姑娘,不要跟我讲道理。我活了这么些年,听过很多人讲道理,你要说道理,我比你还会讲。我只是想不透,她为什么会一心进这个坑里?你说她追个名,逐个利我都能想办法助她一臂之力,可她为什么跟我们都不一样,非要发了癫,追那理想?一百多年了,那理想害了多少人,如今他还想来害我的女儿,我——”
  “太太!”夏先生走过来架住她:“你喝多了。”
  夏太太抬手掩住自己的半边脸,低低道:“啊,喝多了?顾小姐,我没吓到你吧?”
  春妮此时心头涌动着许多话要讲。
  在坐的人中,没人比她更明白,华国一定会从这场战争中取得胜利。
  正是怀着这样的笃定,这个年代人们的努力,挣扎,沉沦,疯狂,一切的行迹在她眼里就像隔着一层纱一样,她始终无法真正感同身受。
  对啊,她怎么忘了,在她来之前,华国已经衰落了一百多年,被人踩在脚底下打了一百多年?
  夏太太忽然打碎了这一切,她作为母亲的痛苦,她隐忍的挣扎如风中的纱帘,向春妮吹开了一角。
  春妮也是有了妈妈的人,她舍不得让妈妈如夏太太一样痛苦。
  可夏太太原本不该这样痛苦,夏风萍的人生也不该这样崎岖。山河破碎,国将不国,是谁造成了这一切……方校长的问话如黄钟大吕,在春妮脑中隆隆敲响。
  她不自觉地向自己发问:在海城,像夏太太这样的人有多少?在华国,像夏太太这样的人又有多少?他们的痛苦要持续多久才见得到曙光?这漫长的等待什么时候才是尽头?他们中有多少人等得到这一天?
  春妮悚然而惊。
  她忽然发现,她以为自己站在山巅上尽览真相,其实她何尝不是站在悬崖上,如今探头一看,只觉头晕目眩。
  她曾经站在历史的下游,可她现在逆流而上,已经是历史的一员。
  夏风萍做出了她的选择,那么她呢?
  第40章 040 回味无穷
  吃完蟹宴, 再过一天就是开学的日子,也是春妮小摊子改头换面上新品的头一天。
  因为决定在码头好好干下去,春妮原本临时支的摊位再不能跟以前一样随便糊弄。开学的前一天, 她带着夏风萍和李德三两个人去先行布置了一番。
  德三说他会扎草棚顶子, 春妮让他提前几天找几个拾荒的难民,在城西近郊处收来一大捆稻草,耆草和白茅草晒干,让德三在家扎成几大块草棚卷顶。她自己则去苏南淘到几根烂木头打出四根木桩,架出一个简单的房梁,将草棚卷顶往上一铺,再拿红纸剪出“恭喜发财”四个字分别贴在四根立柱上, 一个简单的棚子便做成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