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搬文阁>书库>穿越重生>民国小百姓> 民国小百姓 第49节

民国小百姓 第49节

  韩厂长到底跟老师父怎么说的?
  春妮的确有用韩师父刻的板为蓝本,做成拼图的打算,但她再傻也不会拿师父的原版去改刀。
  做拼图要留出至少毫厘的空隙打磨边缘,本来就不可能将原版拼图锯成碎块再拼接起来,那样做的话,万一版面略有毁损就前功尽弃,实在太奢侈了。
  她只是刚刚突然发现,韩师父做的是艺术品,如果按照她之前的想法将其分割碎裂后流水线出售,做成的商品就失去了浑然一体,流畅自然的风格。
  这就像一面完美的镜子被打碎后再重新粘起来一样,无论怎么拼,都无法再回归原位。
  这才是真正的摧毁。
  太可惜了。
  春妮没想到韩厂长花了不到三十块,请来的不是匠人,而是大师。这点工钱请来这样的大师,简直白菜价。
  可工厂没有闲钱供养大师。
  如果韩师父的木刻无法给工厂带来明显效益,他在这也待不了多久。
  “今年给卫公馆送的礼物改一改吧。”从后门回工厂之后,春妮跟韩厂长商量。
  韩厂长正跟舒老师商量请包教授来上课,该教什么内容。
  闻言,他很紧张:“怎么?是我族伯哪做得不好吗?”
  春妮将她最新的感悟说了,道:“我总觉得,破坏这样的艺术品是一种亵渎。咱们的水准,目前做不出这样的拼图,还是一步步来吧。”
  “那就把韩师父雕刻的整版送过去啊。”舒老师插了句嘴。
  春妮摇摇头:“你不知道,卫家的少爷们喜欢新式的东西。如果是原汁原意的木刻送过去,只会放在库房里积灰,送过去不是糟蹋东西吗?”
  “那总不能什么都不送吧?”
  “当然不是了,要是什么都不送,校长不得跟在后头念死我们?现在林老师从卫公馆回来了,他正愁跟卫公馆的关系没法继续呢。”几人心有余悸,相视而笑,对方校长碎碎念的功力深有体会。
  春妮沉吟片刻:“这两天我的事不多,看看去哪淘换淘换吧。”
  比如她的空间里,不少看不出来历的,稀奇古怪的小玩意,随便拿一样出来,绝对够独特,够抓人眼球。
  既然说起卫公馆的事,韩厂长继续分享新得的消息:“对了,纳尔逊先生过年后将会从卫公馆离职,这你们知道了吗?”
  “纳尔逊先生不在卫公馆干了?他说他下一个工作是什么了吗?”
  “好像是一个什么俱乐部吧。”韩厂长英文没有郑经理好,没记住名字。
  不过玩具厂跟纳尔逊先生保持着相当良性的互动,他给朋友们介绍的搭建多米诺的人才令他在朋友圈中相当长脸。现在郑经理隔三岔五带着学生们那英租界跑,多数去寻纳尔逊先生帮忙介绍需要搭建多米诺的宴会,他也愿意凭此拓展人脉圈子,两方利益诉求相同,合作得很是愉快。
  “肯定是有更好的地方去。”春妮说:“那我们过年给纳乐逊的礼物是不是得变一变?”
  “是得变一变,多加点,等郑经理回来,咱们再问问他吧。”
  春妮跟韩厂长给忙着给合作伙伴们采买年礼那会儿,第二天傍晚,包教授到了学校。
  方校长领头,率着工人们在路口迎接教授光临。
  没寒喧两句,包教授开门见山:“校长,我知道年前大伙都忙,咱们还是尽快开始吧。”
  方校长一向尊重文化人,当即无二话:“好,教授您这边请。”
  包教授一看方向不是往车间去的,有意问道:“咱们这是去工厂车间?”
  “不是,那边是车间,这边是教室。”方校长老实答道。
  包教授便换了个方向:“既然是讲安全课,咱们还是去车间现场演示吧?”
  方校长有点懵:“这怎么演示?”
  包教授马上就给他来了个现场解答:“我带了些工具过来。准备通过机器的原理入手,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额定功率,什么是最大功率,什么是过载,机器出现过载时,会有什么现象,那时我们该怎么做。”
  方校长不明觉厉:“哦哦,这样啊。包教授,您这边请吧。”
  包教授很坦率地说:“对了,有件事要提前跟校长说一声。为了更直观地让大家了解这些事,我可能会对机器进行一个小小的拆解,希望您能同意。”
  嗯?
  春妮抬头看了眼包教授:这位教授似乎不像他看上去的那样憨厚嘛。
  方校长不疑有他:“应该的应该的,教授,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不用顾及我们。”
  春妮:“……”
  包教授的要求还没完:“我还准备了一些现场小实验,可能需要用到机器……”
  “还有实验?太让您费心了。”
  春妮:“……”
  第65章 065 实惠
  包教授到工厂讲课的两天之后, 学校开始放寒假。
  这时候距离新年已经只剩三天。
  按照海城其他学校的放假时间,春妮他们的学校放学已经算顶顶晚。但这里的学生特殊,很多需要学校中午的那餐饭混个肚饱, 校长便一拖再拖, 直拖到腊月二十七号这天才正式放假。
  之所以拖到这样晚,还是因为前些日子校长领着几个老师早出晚归地到学生家家访,对学生们的家境摸底后,在腊月二十五和二十六这两天中,他专门为最贫困的那批学生发放了五到二十斤不等的粮食,以及五个鸡蛋,还有十斤左右的煤球。
  别看只有这几斤, 省着点吃,每个人也可以吃十来天, 直到学校春节过后上课。
  光是这一笔支出,学校又花了小五百块。幸好年前多米诺生意争气,否则老师们可不敢叫校长这么挥霍。
  学生们放了假,老师们还不得闲。
  王老师要配合老帐房扎帐;林老师和学校从吴江大学挖来的几位化学人才正研制彩墨;尹老师跟着校长, 校长不放假,他更不能放。至于胡夏两位女老师, 别的老师都有正事忙,批改卷子不就落到她们俩身上了?
  还有舒老师几个吴江大学来的机械高材生,包教授上回来学校一通忽悠, 竟让方校长这个铁公鸡点头,拨了点钱同意让舒老师几个物理老师成立实验室, 说是要研究电机。
  春妮当时心里呵呵两声:就他们满海城淘换几天,只淘到几块电极,几根铜线和灯炮开关, 连个变阻器都没有的条件,说研究电机,不是做梦是什么?
  这些人打量她跟方校长一样,不懂他们的那些公式定理,不跟包教授那天讲的一样吗?舒老师对他的破竹机还贼心不死呢。
  包教授偏偏捏着校长嫌电机贵,怕电机出毛病修理贵这条心思,愣是说服他,说几个老师把电机研究透了,万一遇上毛病,自己就能修,不是很好?
  方校长这辈子就在村塾里读过几年书,写得一笔好字。要不是跟学校的创办人江先生有点拐弯亲戚,也谋不到□□一职,最后因缘际会还当了校长。因此,他总怕自己哪里做得不好,叫人笑话,特别谦虚,特别信学问高的人说的话。
  方校长品品,人家怎么说也是大教授。
  包教授跟他再三保证,不会真的拆解电机。校长想想,他们报上来的实验室毛都没有一根,现在还在学校操场搭的棚子里糊弄呢。这些器材说白了也就是几十块钱的事,点头答应了。
  春妮:“……”好酸好酸。
  每回她跟校长说要买点啥,校长跟防贼似的,问完这个问那个,末了还总要抠个块儿八毛的,说叫春妮再给掌柜的磨磨价。虽说后边会给她按实价补齐报销,但有包教授作对比,那当然叫人不爽气了。
  就这样,工厂工作到二十九当天,还是百货公司放了假,年前的生意都做得七七八八,方校长才通知员工们都歇了业。
  因为生意不错,校长过年的大红包发得也大方。从韩厂长开始,春妮和郑经理几个管理每人都发了十块钱的红包,鲁师父和韩师父这样的技术人员也有八块钱,再往下,像王老师和工人们,人人不落空,都有少到三块,多到五块的红包。
  红包别看多,不是最实惠的。最实惠的,是学校发的各种物资。
  像煤炭这样的,早在一月冒尖,校长就张罗着发了一圈。李德三也给学校找了不少的便宜货,鱼虾蛋,糖米油,过年最愁人的大宗年货,校长这个细致人都给想到发到了。
  要是让老师们自个儿买,不知多花多少,还不一定买得到。
  除此之外,校长不知打哪听着一个渠道,找羊绒厂给每个老师买了条微瑕的羊绒围巾。女老师戴红色的,男老师戴蓝色的,围上去大方又保暖,可把他们开心坏了。
  人人有礼,个个手不空,挨个谢过方校长的大方和这大半年的照顾,老师们很快告辞离去。
  就是工厂工人们有些难办。
  学生放假后的这两天校长可着鸡鸭鱼地买,说是给他们过年加班的加餐,吃得人红光满面的。到工厂关门时,有工人还舍不得离开呢,派了代表来说服校长,干脆三十守完夜,初一再接着过来干。
  翻过年没多久就是元霄节,那时候肯定又是一拨好生意,工厂只要求初六来上工。可年关难过,趁能干时不多干点,再往后不知道又是个什么阵仗,大伙都舍不得浪费这好些天的时间。
  可从古到今没有这样的道理,再会刮人的地主老财,都不能让人大年根儿下的还来干活,连码头都要在二十九歇业呢。校长这么干,不是要让人指着脊梁骨骂吗?
  原先住学校门房的韩厂长和韩师父早两天请假先回了乡。
  站在大门口,送完一拨拨工人和老师,方校长叫来春妮,师生两个搬来凳子,贴完对子和窗花,最后,将韩师父做好的关公木刻画端端正正挂到了正门最中间。
  木板上,关公大刀上的红缨子烈烈而飞。多好的东西啊,还是咱自家学校挂着好!
  春妮看了眼码头顶边站的两列黄蚂蚁,过年都不消停。
  方校长仰头望着板刻上的大刀,这时也在感叹:“关公多好啊,挡灾挡煞,有他老人家看着,保佑咱学校一年一年地,平平安安,大人孩子什么事不出才好,直到——”
  直到什么,方校长没说,但两个人都明白。
  大家从未怀疑过,这一天的到来。
  春妮拢住手,拒绝了方校长的相送。腊月的海城很有些冷,师母昨儿个终于带着儿女赶到了学校,她拉着校长出来挂窗花时,师母正领着孩子们在屋里炸年糕。香甜香甜的年糕味窜得人心里跟着甜蜜蜜的,没必要跟着出来再受一回冻。
  路的尽头,李德三跟夏生两个等在那。
  “最后一点胡辣汤我给你留着,快喝吧,来年有个好兆头。”
  春妮小摊上的“胡啦”汤越发出名,弄得这附近的居民时不时也喜欢来喝一碗,讨个好意头。
  夏生从灶里摸出两个黑疙瘩:“姐姐,给你。”
  春妮接过来,是两个带毛栗子。
  “哪来的?”海城栗子不少见,但大冬天的,带毛壳的可不好找,可能新摘下没多久。
  “二绺子给的。”
  春妮过会儿才想起来二绺子跟王家兄弟一样,也是附近一个混帮派的小混混。自从她带着王家兄弟两个干过两回大活,往常那些看见她只知道猫腰跑路的小混混们见了她,个个“姐姐奶奶”叫得亲热,就是有那不擅言辞的,也咧着个大嘴笑得只差插条尾巴在背后摇。
  大过年的,春妮不好说他,只道:“你少跟这些人来往。”
  夏生说得头头是道:“我知道。他们看在你是我弟弟的份上才给我果子吃,他们都想请姐姐帮着找活干,可羡慕王阿进了。”
  “那你还接?”
  “二绺子给的,我肯定要接啊。”夏生啃了口栗子,鼻子上沾了灶灰都不知道:“上回学校来了一车纸,我看他在外头转悠,叫他过去帮忙,才这么一点纸,校长给了他两毛钱呢。”
  码头上搬六百斤货,一次也才给六毛钱,还要抽四毛给帮派,二绺子这两毛钱赚得确实轻松。
  春妮敲了一下他的脑袋,擦掉他鼻子尖上的灰:“鬼精鬼精的。”
  李德三凑过来帮夏生说话:“夏生是聪明,他有两回帮我收钱,帐算得一分不错,溜得很,你别管他管得太紧了。”
  喝完最后这一锅汤,春妮将摊子里的锅碗灶盆,能搬走的都搬上小摊平时买菜的车送回学校,回来时,李德三正在往门上挂平安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