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小百姓 第58节
还有运粮车被饥民当街打劫,一个月也发生了数起。
这样的事件一多,学校里流言四起。有老师在会议建议说,是不是他们也请几个帮会兄弟帮着镇守一番。学校现在家大业大, 厂房里的铁疙瘩也多,万一被人偷了抢了, 大家伙吃饭的家伙都要砸了。
春妮坚决反对,她这些日子天天守在小摊子上,见多了□□因
为利益或仇杀一言不合拔刀相向。请神容易送神难, 沾上“黑”字,是那么容易脱身的吗?
像方校长先前想巴着卫老爷子一家, 那是因为卫老爷子不是真的帮会出身。他有正经的官方身份,又有社会地位,基本道义还是要讲的。
海城的□□大多数都是像76号那群打手那样见利忘义, 敲骨吸髓的流氓恶霸。被这些人缠上,扒掉一层皮都是轻的。
可只靠几名住校老师守校也不现实。
学校经过几次“圈围墙”,地盘至少扩建到了原来的五倍,这么大的地方,老师们也守不过来。前些日子,工厂的一扇窗户在夜里不知被谁打破,要不是方校长领着人及时赶到,说不定机器就丢了。
最后,老师们从各班选出几名高壮的学生组成护卫队,日夜巡护学校。但春妮觉得,还是缺了点什么。
包括现在春妮放在铺子里唬人的大小伙子,有一个算一个,都是样子货,不能跟那些好勇斗狠,真见过血的□□成员比。
幸好学校扩招之后又招了几名体育□□,春妮除了每天跑操,不用再负责具体的授课,才能将闲暇时间都消磨在小摊上。
自玩具厂做太阳拼图开始,春妮将大部分时间都奉献给了学校的印刷室,即现在的印刷工厂。到后来的多米诺,更是亲自上阵,为工厂打开局面。这几个月里,她除了当个没有感情的揉面机器,几乎没有在小摊上投入更多的精力。
夏风萍的位置很重要,春妮需要更多的时间观察,好确定她的继任人选。
在此期间,她除了找机会督促李德三勤练枪法之外,只能在放粮日那几天,每个白天黑夜都亲自守在摊子上,防止有不开眼的来找他们下手。
学校并不因为招收了更多的学生,早操时喊号声声震入耳而让人望而却步。
相反的,以前几天见不到人影的巡捕房每天早晚都要来一趟。
他们巡视得那样频密,无非是害怕学校有什么秘密活动。这样一群成天有发泄不完精力的青少年聚在一起,担心是人之常情。
然而跟学校交好,已俨然成为学校亲密合作伙伴的纳尔逊如今跳槽到工部局一位英国董事家里做管家。这些人再想找麻烦,顾及纳尔逊的面子,也不能做得太过分。
玩具厂建立的这半年多时间,春妮等高级员工固然忙忙碌碌,其他员工们也没闲着。留在工厂的,将手艺磨练得越发纯熟,那些早早出入于各种高档场所,协助百货公司布置过几次会场的学生们,在多米诺风潮如急雨般褪潮之后,也找到了自己新的出路。
他们借由多米诺累积起来的口碑,拉起一支团队,以多米诺为噱头,游走在各大会所和百货公司做起了专业的会场布置。
这应该不是海城最早的会场布置团队,但他们经过系统的培训,新生后备力量强大,还有专业美术老师,如林老师当顾问,一般的散兵游勇,哪有实力对抗他们?
一时间,“江浦基础技能学校”的名字响彻了整个海城的零售业。
名气带来的后续效应是强大的,方校长办公室的电话热闹了好长一段时间,都是来咨询学习什么专业可以进入那个团队的人。
方校长顺水推舟,统一跟来电回复,说自家会在秋初集中招生,让他们注意留意学校的招生简章。
至于读什么专业才能进入团队,到时候再看,校长自己都还没决定呢。当然,这部分人,学校是要收学费的。
有了名气,做什么都方便。
方校长赶趁这股热气儿,走了纳尔逊的路子。这回正经到工部局办了份盖楼的文书,又去救火会办了个程序,决定盖个三层楼起来。反正真的没谁来量他的地,方校长给管事的塞了两百块现大洋,以“自有土地”的名义,将自家偷偷盖的那几间加在一起办手续,算是过了明路。
现在在租界盖楼跟拉电线不一样,只要肯去办,基本不用等待,盖楼手续在一周之内很快办下来。因为从前年海城沦陷,一直到今年,海城的建筑业死了一大半。
朝不保夕的年代,也就是这么些新收的小学生实在无处可放,校长才会盖楼。否则谁家里有两个钱,不赶紧换成金子银子藏起来?
就是有那盖楼的,也只在租界边缘跟越界筑路交界处盖些窝棚砖房,划成若干片租给难民去住。
即使是盖楼,三层也是极限。
前年的教训还在这呢,倭国人轰炸的时候,可尽是捡着楼高的,漂亮的,宽敞占地方的轰。再来一次,就是学校有这个钱重新盖,万一轰死个人,不是赔大发了?
学校的楼为什么盖得急,不止是这一个原因。
暗地里,方校长曾经同老同事们说过他的忧虑:工厂越办越好,最近透过中间人来询问校长,有没有意向转手的越来越多。这个“意向转手”就很有意思,办厂初期,学校为了拉投资宣传过一波,说这个厂是为了补贴学校支出办的,有心人不难打听。
工厂“转手”了,那学校怎么办?反正,有心“接手”的人没有一个提这事。
方校长均以工厂是校产,不好操作为由拒绝了。但他怕夜长梦多,干脆赚多少花多少。这几个月赚的,再加上以原有房屋为抵押,从银行里贷出的一点钱,作为楼房的先期投资已经到了帐。
至少盖楼是学生们实在能得到的好处,负责盖楼的人,有很多也是学生的亲人,这也算给他们找了个活干。哪怕盖完只住一天,受惠的也是自己人,没让别人占到便宜。若被人骗走讹走,那才是要闷出一口老血。
方校长日渐焦虑,他是旧式文人,钱财于他不过是维持生计的工具。没钱他不焦燥,有钱他也不贪婪。反而工厂越能赚钱,他只感到越发烫手。但这种时候开厂赚钱,本来就是在群狼环伺下火中取栗。
赚这点钱太不容易了。为了学校,再烫手他也要捂得紧紧的,谁来都不放手。
五月份,郑经理布置的宣传手段开始发力。
报纸上,公告板上,电台里开始频频出现“睡美人麻将凉席”的宣传广告。
也是世风问题,时人新创个牌子,总喜欢贴着女人作文章,还越香艳越好。像丝袜名起个“红粉牌”,胭脂名起个“月里嫦娥”还好,连个冰淇淋名字都叫“美女牌”,还因为这个红粉菲菲的名字大火特火了一把。
郑经理怎么可能干看着这个热度不去蹭?
在有些人眼里,“睡美人”跟麻将,跟凉席结合起来,原本也的确香艳到让人想入非非。
对于郑经理起的这个名字,老师和韩厂长他们固然心中有微词,但春妮提前同他们通过气。
之前他们工厂出品的东西文人烙印太深,以至于让人一看就联想得到这是一个地方出来的东西。工厂现在需要低调,“睡美人”这个名字,听上去跟以前的产品就不是一个套路,不至于让人听见名字就联想到他们。
当然,这番布置瞒不住真正消息灵通的人,但能多一层保护色也好。反正不管名字叫什么,赚的钱不也是要给学校,给老师们用吗?
郑经理果然不愧是学校花大价钱请来的高级经理,他认识的媒体多,经过一连串的集中资讯轰炸,“睡美人”这个名字在短时间之内不说街知巷闻,也是耳熟能详。
到街面上人都在说“睡美人”,都在讲“麻将凉席”时,先施百货才铺开了第一批货。
直到看见实物,大家才恍然大悟:麻将凉席就是那个麻将凉席啊!
恍然大悟之后,有人发现了玄奥之处。只见姜黄色为底色的凉席上,一抹深绿的美人影子浅浅印于席上。一眼看过去,果真是又香艳,又风流,不负“睡美人”之名。
这么大胆的创意当然是出自于见识更多的春妮。
不是没有性子保守的员工反对,但为了赚钱,学校连给舞女印传单招揽客人的事都干过,单单只印个美女在凉席上又算什么?
再说了,草席上美人瞧上去娇躯侧卧,曲线玲珑。实际上除了勾出几笔香肩,小半个额头,鼻尖和纤腰,没
有别的大胆出奇之处。噱头的意义远大于其他。
这几笔美人,正是出自于韩师父收的木雕徒工们之手。至于凉席的两种颜色,则是来自竹块两种不同的处置手法。
保守的老师父当然也看不惯凉席上的文章,但他只是每次见了春妮叹几口气,仍是什么都没说。工厂招收的员工中,就数韩师父的部门只出不进,老师父为人性子要强,听韩厂长说,他好些晚上都是翻身到半夜才睡着。
有了凉席上的美女,他也算在厂里站住了脚跟。
说回百货商场的事。
众人大哗:这什么卖家啊,连一领凉席都能做得这么半掩半露,勾得人心里痒痒。
正好五月暑气刚起,正是需要凉席的时候。这凉席摸上去的确比草席要光滑凉快。海城有钱人也多,一领双人席五十块的定价并不算特别贵,先施百货先上的三十领凉席被迅速一抢而空。
先施百货催货的电话打到学校时,方校长只觉得在做梦:定价五十块钱的凉席竟然也卖这么快,这世界是真的疯了吧?
这还不够疯,更疯的在后边。
端午节那天,郑经理做了个大动作。
第77章 077 稀世奇珍
去年的端午节, 春妮两姐弟在逃荒路上挣扎求生,不知前路如何。今年的端午节,姐弟两个打扮一新, 被方校长一家人邀请到学校住处一起吃粽子。
春妮两个掐着点到时, 走廊外边的铁锅里咕嘟咕嘟,四溢着粽叶的香气。
方师母从瓷碗的凉水里捞出两个鸡蛋,笑着招呼姐弟俩:“来得正好,鸡蛋已经不烫了,快来吃。吃了白煮蛋,保佑以后你们小娃娃像鸡蛋一样,长得又白又嫩。”
方校长揭开锅盖夹粽子, 笑问:“时间算得这样好,不是想来吃现成的吧?”方校长与春妮有半师之谊, 师生两个说话向来随意。
“才不是,是格林先生找我姐姐说话,我们才来晚了的。”夏生忙为姐姐辩解。
他原本很怕方校长,但因为姐姐时常被校长留堂, 他也跟着留下来好多回,被师母招待着吃喝, 时间一长,也就不那么怕了。
师母拉着夏生,给他配戴五色丝绦, 说话温声细语的:“你们先生跟你姐姐开玩笑,你快跟弟弟们玩去吧。”又好奇地问:“格林先生是有什么事找你?”
自从普尔南到学校任职, 将他的两个外孙外孙女也送到学校就读,方便就近照顾后,只要有空, 格林先生也会帮忙接送孩子。如今方校长,乃至整个学校的师生对格林一家都很熟悉。
毕竟整所学校,只有这两名白皮肤高鼻子的国际学生。
“就是聊一些他们化学药剂,制药的事。”
她聊的其实是青霉素。
跟格林先生熟悉起来后,春妮便有意识地向他询问青霉素的事。幸好她问得很策略,格林先生刚开始根本不明白她在说什么。两人聊过几次后,他告诉她,有一位英国教授的确发现了一种可以令葡萄链球菌消失的青色霉菌,这种霉菌经过实验论证,含有某种对杀死葡萄链球菌有效的抗生素,但人们目前无法将单纯的抗生素从菌种中提取出来。
其实菌种培养不难,难在萃取和提纯抗生素上。
当时春妮问他,如果有成熟的抗生素参照,对研究进程的加快有没有促进作用。
格林先生以为她是痛心战场上的战士受了伤,又没有行之有效的消炎药所作出的幻想。不得不说,格林先生的猜测有些接近。
他很认真地回答她,那种可以杀死葡萄链球菌的抗生素是自然界原有的物质,它的提取首先要有数目相当的菌落群培养,提纯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溶媒和萃取剂有很多种,每一种抗生素特性不一,使用的提取方法和试剂都不一样。成品抗生素只是萃取的结果,对制造过程没有任何帮助。
他拿桔子树做比方,青霉菌相当于桔子树,萃取剂可以比喻为水和肥料,青霉素就像成熟后摘取的桔子。没有水和肥料,只有桔子树,是种不出桔子的。同理,桔子树,水跟肥料三者缺一不可,才长得出桔子,一个桔子却长不出另一个桔子。
格林先生讲的,跟春妮前世老师曾讲过的化学实验原理差不多,实验中变量太多,用结果倒推过程不现实,更不可取。
春妮想依靠她空间里存放的青霉素研发更多的青霉素果然不行,在真正的提取技术完善之前,那些宝贝真的是名副其实的稀世奇珍,用一支少一支。
两人对话时,格林先生的儿子霍利也在旁边,他很好奇地问东问西。格林先生索性拿医院的一只培养皿做实验,用煮熟加糖的土豆做培养基,让儿子观察青霉菌生成的过程。
因为春妮见证了这次小小实验的成立,有幸被告知实验进程。
她出门时,霍利的实验已经培养出了第三代青霉菌溶液,父子两个特地来告诉她结果。
说回学校这边。
师母讶道:“哎哟,小顾老师,你连制药都懂?”
春妮笑:“瞎聊。我也听不懂。”
师母嗔她:“你这孩子,就是谦虚。”
春妮抿着嘴笑,不说话了。
她现在什么都会一点的形象已经立了起来,她因为认识的人多,又什么都喜欢学,学的东西杂,不是应当应分的吗?往后再做点什么大伙不了解的东西,熟悉她的人也能为她找到理由。春妮也乐意让人们这样误会,省得以后做点什么事,老是叫人一惊一乍的。
方校长一家是海城郊县人,他是独子,成婚很早,以至于今年才三十出头,已经有了三儿一女。他的大女儿桂香翻过年十四岁,比春妮正好大一岁。
春妮经常到校长家补习,跟桂香很熟悉。这位小姐姐因为是家中最大的孩子,性格稳重,习惯了照顾弟弟妹妹。尽管父母都说春妮很厉害,但在读国中的桂香眼里,她仍是瘦瘦的,需要照顾的小妹子。每回春妮到她家,她总会下意识照顾她。
一时饭菜上桌,师母遣了几个孩子去叫几个留在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一起吃饭。
加上方校长和春妮一家,学校里还有十来个老师和学生。没一会儿人到齐,围着坐了两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