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小百姓 第141节
夜里一两点,正是宵禁最严的时候。
春妮由李铁柱背着坐上自行车, 另两个学生托在她身后,夏风萍带着衣裳被子骑另一辆车,几人顶着寒风蹬了半个钟头的车,到中英友好医院看急诊。
这一点,春妮半点不知。在牢里住过一回,她到底是亏了身子。
她一梦醒来,只看见夏生坐在她床边,扎着脑袋在写作业。跟她四目一对,连姐姐入狱出狱都没改颜色的小少年竟然嘴巴一撇,“哇”地大哭出声:“姐姐,你可算醒了,吓死我了。”
春妮目光落到床边的日历本上,才知道时间过去了两天。她竟昏昏醒醒地,发了两天
多的烧。
即使这会儿,她身上酸酸软软的,仍是有些低热。
此时她再细问起究竟,才知道她这一病,把人折腾得有多惨。
前天晚上,背她入院之后,李铁柱几个被医生告知,退烧药安乃近已经被倭国人列入管制药品,取用要到医院后勤批条子。偏那天晚上医院安排的倭国医官不见人影,最后是夏风萍找院方要来两瓶高浓度酒精,反复给她擦腋下,颈脖,手臂等大血管所在处物理降温,又让夏生盯着给她敷冷毛巾,折腾了一个晚上。
第二天上午九点钟,消失了一个晚上的倭国人醉熏熏地姗姗来迟。原来他趁着晚上没什么人,窝到仓库里偷偷喝起了酒!
“大夫说,要不是萍姐处置得及时,说不定姐姐都要烧聋了。”夏生抱着春妮哭过一场,这会儿倒是恢复了些理智,有点害羞了。
春妮也不问那倭国人的下场,现在病房里没什么人,她柔声劝了夏生几句,倒是他自己忍不住了:“那个倭国人可气人了,呜哩哇啦的说话我们也听不懂,急诊的刘大夫说他两句,他被说急了,竟要来打人。要不是铁柱哥刚好在旁边顶回去,只怕又是一场官司。”
倭国人好不容易控制租界,自然要在要紧处安插上自己人,这都是可以料到的。
春妮听了,并不动气,只当是自己住进医院来看场戏本子已经翻开的戏。
然而,在医院里住了几天,这出戏非但没有落幕的迹象,反倒越演越烈。
倭国人不止在医院里增加了后勤这一个岗位,但凡药房,检验……除了一线医护,几乎都被安插上了自己人。但是这个年代的西医医院都是全英文或法文工作环境,这些倭国人水准不够,闹出好多指东拿西,指南说北的笑话出来。
弄得经他们手的东西,医院还得再分拨人手出来重新验看一遍,才敢交到病人手上。
更过分的,这些倭国人大概知道自己得了尚方宝剑,工作日复一日怠慢不说,竟是光明正大偷卖起了医院的东西。偏偏他们把持的位置很要紧,经常出现要拿东西找不到人,或是库房里新进的药第二天就不见这种事。
这么闹下去,实在不是个养病的环境,春妮正琢磨干脆打晚今天的针,退了病房,好搬回去养病,看见格林先生走过来,便跟他打了一声招呼:“格林先生。”
格林先生的眉毛有些像八字眉,走得近了,春妮看见他两边眉毛结在一起,便问了一句:“格林先生是有什么心事不成?”
她原以为格林先生的烦恼无非跟其他人一样,对这些不守规矩乱来的倭国人烦不胜烦,孰知,他叹了一口气,道:“是霍利的青霉素实验,好不容易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提纯到一个单位的钠元素含量到0.6ug,却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春妮不懂他说的术语,跟着遗憾道:“哦,那可真是太可惜了。又是那些倭国人捣得鬼吧?”
格林先生无奈地耸耸肩:“科学的最大敌人果然是无知。我跟那个倭国人说,这是很严肃的科学实验,可他为了多一个地方摆放他那愚蠢的植物,非要让我中止实验给他腾地方。霍利坚持了这么长时间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融入了这么多的奇思妙想,早就远远超过最初的实验提纯结果,就要毁在一个蠢货的突发奇想上了。”
格林先生原本是很有休养的绅士,现在对着春妮这个小姑娘突然发出这样的牢骚,可见他是有多生气,这件事对他的打击有多大。
不过,春妮从中敏感地捕捉到另一层信息:“您说霍利的实验已经超越了最先开始的实验成果?”
“是,不过那是几十年前的结果,至于现在的实验数据应该还在保密当中。我并没有在前沿医学杂志上——”
“等等等等,”春妮举起手:“格林先生,你们在实验的过程中,有没有把样本和实验论文给其他相关工作的科研人员比对过?”
问出这句话,春妮并没有指望获得积极的回答,毕竟格林先生一家人当时是以难民身份抵达的海城,而这四年多来,海城与外界的联系越发艰难。这一点,学校的几位坚持往外寄论文的老师和夏风萍都再清楚不过了。
格林先生果然摇头,悲观地说道:“现在全世界都是德国人的天下,我能寄到哪去呢?何况,只是一个小男孩的简单实验,不会有人重视的。”
春妮只要一想到他们正在做的,是青霉素提纯实验,就完全淡定不下来。
问世十几年来,青霉素提纯实验一直在进行中,却迟迟未曾进入到工厂生产环境进入实用阶段。而今大战正酣,全世界每时每刻都有因战争,因伤口感染而死的人。青霉素早一天问世,就能少死很多人。
她努力开发格林先生的思维:“不过是欧洲大陆陷落,美国呢?美国总没问题吧?”
“可我在美国没有认识的人。何况美国对倭国宣战之后,两国几乎断航,我也不知道怎么寄到美国去。”格林先生显然也考虑过这个问题。
格林先生的这些问题,在春妮眼里就不是个事,现在最要紧的,是青霉素!
她立刻道:“要是您信任我的话,这件事交给我来办。我帮你打听打听,看谁有没有办法。”
夏风萍等几个学校老师,这不是现成的美国门路吗?
她往外走了几步,见格林先生愣愣看着她,不觉催促了一句:“愣着干什么?您也行动起来啊。”
格林先生愣愣的,“哦”了一声:“我先去多保存几份样本下来。”
两人都没有考虑华国,因为现在的华国,连像样的医学实验室都没有一个。
对美国人,他心里其实也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倭国人攻破租界之后,对于租界昔日的主人,他们仍然愿意给一点表面的体面。可是像他们这些失去了祖国的犹太人和白俄人,倭国人对他们,并不比华国人好。
甚至因为人少,这两族人反而更容易受到打压。
几年下来,格林先生意气消磨,已经不指望奇迹的发生。
可奇迹偏偏发生了。
数天后,春妮收到一封来自美国的电报。即使是她这样沉稳的性子,在拿到翻译好的电文之时,也忍不住开心地蹦了起来:“太好了!”
电文纸上寥寥几个字:“很有帮助,盼相关人员速来。”
对方也知道,电报局里被安插上了倭国人的人手,什么关键信息都没有透露,但只这一句话,已经是什么都说了:霍利的青霉素实验成果正是他们需要的,他们迫切需要格林父子的新成果。
春妮拿着电文,出了电报局门口,叫冷风一吹,兴奋的心情稍有冷却,调转脚先去了一个地方。
青霉素的提纯工艺在华国这片土地先有了突破,美国人想一点代价都不付,就轻松把人弄走,做什么梦呢?
半个钟头后,淮扬菜馆
常文远捏着电文,不等春妮把话说完,便明白过来,跟着兴奋起来:“我马上去向上边汇报,这次要是成功,我记你一大功。”
春妮忙道:“别跟美国人客套。格林先生一家人在华国的护卫问题可由我们全程负责,叫他们多带些磺胺,麻醉|药,镇痛剂之类的药来换。”
常文远笑得畅快:“放心吧,这回包管把本捞回来。”
第185章 185 拜托
怎么把格林先生一家人安安全全地送到美国去, 成为了接下来几天中,春妮跟常文远这个团队最主要忙碌的事情。
原本因为港城是华国最大的走私港口,美国人常年在港城外海有商船乃至军舰巡游徘徊, 为着运走从华国走私偷运出来的钨砂等多种矿产, 格林先生一家人从海城上船,行至港城,坐上美国人的军舰直达美国本土便可。
然而倭国人突然对美国不宣而战之后,于同一日迅速占领港城,海城等华国港口要地,将战线延伸至东南亚太平洋一带,为这条原本安全成熟的线路凭空增添了许多变数。
夜露深重。
常文远披着寒气推门而入, 进门先是喜信:“美国那边已经答应我们,会在来接格林先生的军舰上为我们提供相应药品, 并且,并且
——”他略略抬高了声音,脸上的喜意压也压不住:“等到青霉素研制出来,美国方面会第一时间给我们提供药方和生产设备, 无偿,免费!”
“太好了!”屋子里其他人抱在了一起。
他们常年奔波在采购物资的第一线, 没有人比他们更知道,现在一支西药有多贵,有多难得, 尤其是消炎止痛药,最紧俏时, 一条小黄鱼都换不来!而现在,因为共同的敌人倭国,以往那些要用金子和矿产贱卖的资源, 现在以最大力度的优惠向他们敞开了怀抱!
今天晚上,春妮来到这里,便是等待常文远宣布,他们这段时间工作的成果,以及——
常文远拍了拍手,众人安静下来,听他果然道:“接下来,咱们工作的重点便要放在如何将格林先生一家人安全地送到美国。之前咱们已经对过一次细节,这次,你们还有没有其他疑问?”
“有,老板,格林先生他们真的要从我们的渠道走?”问话的是餐厅跑堂小张,他是他们这一组的发报员,一开始格林先生的消息都是由他发往大本营,后续结果常文远并没有瞒他。
常文远点了点头:“目前是这样定的,至少咱们的路线到目前为止很安全。这也是大本营对我们的信任。”
“可咱们那一路都要吹海风,其他人我不担心,格林先生的女儿听说身体很弱,她能不能撑住?”
因为战争,海港两地的客运班轮早就停运,只有他们物资组的货运渠道来往于两地之间,比较通畅,且比较快速安全地将格林先生一家人送往目的地。
常文远道:“军情如火,咱们尽量在路上多照料一下他们,但为了尽快抵达,目前只能这样。”
“我想再确定一下出发时间,有没有临时变动?”
“还是明天,不改。”常文远看向春妮:“你记得通知格林先生,让他明天一定准时过来。”
…………
算一算,春妮自来到海城之后,做过的大事不多,也有三五件,不是没见过世面的人。
即便如此,在从淮扬菜馆回来的当天晚上,她仍是焦虑得差点失眠。
这次,他们将要参与护送的,是即将改变无数个人命运,并在今后的将近一个世纪中,仍将改变无数人命运的药品青霉素。
没有人比她更明白,这次的任务有多重。
春妮从医院搬回来没多久,看她病情稳定得差不多,夏风萍就回了家。这时朱先生已经从藏身处回到自己家,继续做起了他的记者。
没有夏风萍数着,春妮一晚上不知翻了多少个身,也不知什么时候,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这一晚上辗转难眠的,岂止是春妮一个人?
第二天上午,为了确保行动顺利,春妮回了一趟闸口路旧居,结果被吉拉太太告知,她的表亲格林先生一家人因为小女儿发热,半夜里全都去医院挂了急诊。
春妮当时心里就觉得不妙,此时正是冬季伤风多发季节,米妮又向来体弱,以前因为格林先生在医院工作有便利,住院并不难。但他这次从医院辞职的时候,他办公室里那个多疑的倭国人以为他是因为对自己不满愤而辞职,对他很不满。倭国人知道格林先生家里只有他一个顶梁柱,在他走之前,还曾用他这个月的薪水威胁过他。
赶到医院之后,事情虽然没有朝着最坏的方向滑过去,米妮顺利挂上了吊针,但第二天早上,倭国人上班之后,医生原本开好单据的药品忽然就缺货了。
即使春妮及时赶到,另外给他们几瓶药,那个倭国人仍是纠缠不清,说药物来源不明,叫嚷着必须把药品给他看过之后,确定没问题才准用到米妮身上。
现场没人听他的,但因为他跟格林先生杠上,使得病室环境极为嘈杂,让小米妮十分不安,最后是哭着打上针的。
为防倭国人继续找麻烦,春妮陪着焦急的一家人在病房外等待了一个白天,米妮的热虽然降下一些,病情有所好转,但仍是非常虚弱。
春妮坐过装货的海船,这样的米妮经不起一点海风的吹打。
她不得不提醒他们一家人,考虑另一个方案。
“不能再拖延两天吗?只需要两天,米妮一定会好起来,那时候我们再一起走啊。”格林祈求地看着春妮。
春妮有些不忍:“可是什么都已经安排好了。格林先生,美国人为保万无一失,冒着被倭国人击沉的威胁开来了军舰。不要说拖延两天,就是拖延两个小时,就有可能会被倭国人发现,产生可怕的后果。这已经是军事行动,而不是轮船晚点改签那么简单。”
“可是,米妮病成这样,我怎么放心带她上船?”格林痛苦地抓着头发。这些天所有的快乐变成了箭簇,倒扎在他身上,钻心地疼。
春妮沉默下来,她试想了一下,把米妮换成夏生,让她面临这样的选择,也是要疯的。
“我有一个建议,”长久的沉默之后,普尔南沉声道:“你带着霍利先走,我留下来照顾米妮。等她病好之后,我们自己去美国。”
“不行,这是我们唯一的机会,现在两国正在交战中,连工部局的美国人董事都回不了国。没有军舰,你们一个老人,一个小女孩,不可能到美国。我不同意!”格林先生激动地说。
春妮动了动嘴唇,但她还没说话,格林先生已经凶狠地看过来:“顾小姐,我现在只是个可怜的父亲,并不想听见类似于人类福祉这样的劝告。”
普尔南看着他,眼神彻底恢复了平静:“你会同意的,格林。这是米妮的机会,可这也是霍利的机会,是你的机会。你不能因为米妮而让霍利留下来,这对他不公平。世上没有唾手可得的事,上帝会保佑我们的。”
格林先生抱着头,“呜”地哭了出来。
春妮站起来,为这个幸运而又不幸的一家人关上了病房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