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小百姓 第145节
夏先生沉下脸:“胡闹。那里是牢房,里边关的人得了什么病都不好说。你怀着孕,怎么好往那去?听女婿的话,好好在家安胎,外头的事有我和你妈。”
夏风萍低下头没说话,夏太太忙道:“你爸为你的事忙一天了,肯定没吃饭,你去厨房给他煮个面先垫垫。”
夏风萍离开后,夏太太问夏先生:“老爷,你跟我说实话。女婿他……”
夏先生轻声道:“女婿说他没事,可我今天看他手上有烫伤。”
夏太太倒抽一口气:“他们对他用刑了?怎么你没给够钱?”
夏先生没多说:“你明天去药房买点雄黄和ddt,还有烫伤药,我给他捎进去。”
“要ddt做什么?牢房里有虫?要不要带被子进去?”
“就买些应急的药品,他说他牢里挤得只能坐着睡,人多,热得很,用不着被子。”
趁夏太太没说话,春妮忙道:“药我来准备吧,我这里有一些。”
夏先生盯着春妮:“顾小姐,你给我说实话,家辉他的事,你知道多少?”
春妮只能道:“我知道的,你们也知道。他买了禁书,不至于罪大恶极到用刑吧?”
夏先生点燃烟卷,不知信是没信:“今天我求着见了山本一面,他让我劝风萍,说让家辉懂点事,早点招了好早点回家,免得白受折磨。”
“招什么招,没得招。”夏风萍将面碗往父亲面前一摔:“他什么事没做,清清白白的被抓过去,我们还没找他们要人,他们还想屈打成招?”
“你还想去找倭国人要人?能的你!”夏先生突然暴怒:“要不是你一出一出的闹出些事情,怎么会惹来今天的祸?到今天还不知道反省,我——”
“我什么我?”夏风萍憋了一天的眼泪一下涌了出来:“我闹出什么事了?我没想好好过日子?可他们放过我了吗?他们放过你了吗?爸爸,你经营了那么多年的公司,倭国人让你“自愿加入”华中振兴会社【注】,用军用券那种废纸拿走公司51%的股份,你就那么甘心?”
半晌,夏太太才说话:“先吃了东西吧,吃了东西,也好明天有力气跑关系。”
第190章 190 稳定
三月, 夏家接回了他们的姑爷朱家辉。
如果他不是跟夏先生一起出牢房的门,走在街上,春妮是不敢跟这样的朱先生相认的。
他的头发花白, 两眼深深眍下去, 眼镜已经没了一条腿,用条鞋带崩在耳朵上。他一瘸一拐,跟夏先生走在一起,乍一看上去,比自己的岳父还苍老。
“呜……”夏风萍捂住嘴,向他飞扑过去。
“别过来,”朱先生紧张地后退, 急声跟夏风萍道:“我身上有臭虫,先回去洗个澡咱们慢慢再说。”
春妮跟夏太太忙拉住她, 看夏先生和仆欧掺住朱先生,费力地将他推上了
黄包车。
“家辉,你的腿怎么了?”隔着黄包车,夏风萍执着地盯着朱先生的腿。
这一个月虽然有夏先生的阻拦, 夏风萍后来还是想办法去监狱里看了朱先生几次。只是每次去看他,朱先生都是坐在会客室, 胡须剃得干干净净,头发也梳得整整齐齐,看不出腿上的问题。
“是在狱里受了些风寒, ”朱先生笑着,目光温柔, 落在妻子的肚腹上:“没事的,找个大夫扎两针就没事了。”
“没事,对, 一定没事。”夏风萍握着春妮的手,死紧:“都怪我不好,你在里面受苦,我帮不了你什么。”
一个月来,没人知道夏风萍心里经受了怎样的煎熬。
在朱先生入狱前,三个人早有默契,反正直接证据已经消失,只要他咬准了什么事都不知道,倭国人无法奈他何,就总有放了他的那一天。或许正是有这样的信念支撑,帮助朱先生熬过了这一个月非人的折磨。
再说起这些事,他也不再像监狱里那样晦莫如深:“这是哪里的话。监狱里的饭全是馊的,里头掺满了石子,一顿只有两个婴儿拳头大。要不是有太太在外面帮我做饼干饭团送进来,我一个人肯定撑不下来。”
夏风萍似哭似笑:“你净拣好听的说,每次问你,他们是怎么折磨你的,你都说你没这回事,叫我别瞎想,可现在看看你,你再瞒不了我了。”
朱先生就叹了口气:“我若是说,我一点罪都没受,你肯定也不信。但比起那些受水刑火刑的重犯而言,我已经是好多了。”
夏风萍追问水刑火刑是什么,他却是转口笑道:“还是不说这些吧,孩子听着呢。”
春妮就问夏先生:“怎么倭国人今天放了人?”
夏先生两根手指比划了一下:“两条小黄鱼,一根给山本,一根给狱长。不把他们从上到下都喂饱了,能放人出来?”
一家人拥着朱先生先去汤池要了个单间洗澡,女眷们在浴池外的换洗间要了盘瓜子小食边吃边坐着等。
瓜子没磕两颗,春妮看见陪朱先生进去的仆欧偷偷跑出来,冲她打了个眼色。
“怎么了?”
“我们姑爷被大狼狗咬过,溃烂没好,顾小姐,你还有没有酒精?我得先给他消个毒。”两人避开夏家母女,小声交谈。
“这他怎么没说呢?重不重?”
“这里,这里,这里都有。”仆欧将四肢后背全点了一遍。
春妮倒吸一口气:“这么多处都是被狗咬的?是放了狗群来咬的吧?”
“可不是,我们姑爷说,倭国人没事就放狼狗进他们犯人中间咬人。”仆欧心有余悸:“我们姑爷还跟我开玩笑,说只有四五条狗追着,他跑得快,没咬多少。这是跑得快的问题吗?”
春妮摸出一瓶酒精并一瓶碘伏交给他:“你跟他说,洗完澡一定去一趟医院打狂犬疫苗。算了算了,我先去一趟,看看医院有没有疫苗,没有的话,我再想办法到哪去给他弄几针来。”
“您受累。”
…………
春妮不过留在外头跑跑腿,又真有多累呢?她无非是心累。朱先生看上去受的都是些皮肉伤,洗完澡去医院又包扎一遍,直到下午,一家人连着春妮才正经吃上一顿饭。
因为这段时间夏家事多,年初倭国人疯狂并购海城的大中企业,安插自己的人手,又因禁书之事四处抓人,导致无数海城人失业,招个代课老师很容易,校长干脆给夏风萍放了大假。现在的海城,缺什么都不缺人才。
自从夏先生“自愿”加入了那什么华中振兴会社之后,打开了倭国人的渠道,论起在倭国人那边的关系,比春妮广多了。夏太太和夏先生要忙着捞女婿出来和公司的日常事务,并不是每天都会来昌平路的别墅跟女儿相聚。
而春妮下了班没什么事的话,一般都是到夏家来陪夏风萍说话吃饭。
最开始,她不是没想过找自己认识的人帮忙,但那几个伪军想想也不是路子,而连德江,尤其倭国人目前在战场上高歌猛进,反而是他被迫投靠的纳尔逊等人处境日渐艰难,听说他们在海城建立的组织还遭受过不止一次的破坏,春妮也有很长一段时间没再听到过他的消息了。
照她的估计,对方现在应该是安全的或是死得很干净。否则,被倭国人抓到手后,以对方对她的恨意,绝对第一时间把她拖下水。
现在几位工部局英方董事已经被倭国人监视起来,不准他们随意出入租界了。
至于纳尔逊欠春妮的人情,也不知道这辈子还有没有还上的一天。
因为她跟符律师有些交情,还有常文远给她通气,关于这些英国人的消息断断续续地传了一些到她耳朵里。
听说在倭国人进攻租界之前,他们就掌握了对方的不少内幕消息,只是按兵不动,待到当天攻破租界时,顺便将他们一网打尽。
按照符律师的估计,为了稳定的需要,可能工部局董事倭国人暂时不会动,但下面的人就说不准了。常文远的消息更加惊人,他说,倭国人秘密处决了一批英国人,搞不好纳尔逊都不在人世了。
接连而来的坏消息让春妮直冒汗:幸好当年纳尔逊拉她入伙时,她看出这个组织不接地气,坚决拒绝了,否则,她一个没有外国护照护身的华国小百姓卷入其中,绝对是第一批被牺牲掉的小棋子。
连德江失踪的消息对春妮来说,有好有坏。
好的方面自不必说,坏的方面,学校方面这几天正在焦头烂额。
“顾老师,你总算回来了。来来来,咱们来开个会。”
穿过林荫路,春妮碰到了季老师,一看对方就是在这里守着等她。
两个人一同去了操场,除了方校长和韩厂长不在,林老师等学校的几个骨干老师已经到了,几人围着篮球场的看台坐下。
三月的海城其实很有些冷,但前几天有消息传来,说圣约翰大学的学生们在会堂开会时被人安装了窃听装置,会议还没结束,几个学生代表便被闯进来的宪兵队抓去了76号,生死未知。
听说这件事之后,学校便有了不成文的规矩,除非必要,以后老师们开会都尽量随机选在开阔安静的室外。
人到齐之后,季老师开门见山:“我们的联络站已经重新启用了。”前几个月,他们的联络点被倭国人扫荡端掉过一次。
这个消息一经宣布,其他人脸上的笑容都轻松了:“太好了,今年学生们都问过我好几次,什么时候重新安排他们去内地。季老师,那我明天就可以通知他们准备起来了吧?”
几年前,从季老师开始帮忙联络学生去内地开始,她的身份就不言自明了。
陆陆续续地做下来,每年这几个老师起码要安排四五批学生离开海城。这些离开的学生中,有一些托人捎过口信回来,基本上都在西边。
这几名老师跟季老师常年联络,负责动员安排各自手下的学生去内地,而春妮呢,就负责一项工作——发钱。
所以春妮不到场,他们的会议就没法开起来。
方校长后来知道她干了件大事之后,也没坚持要钱出来保管,反而说道:“倭国人到处抄检,现在外国人的银行也不安全了。你要是有好地方,就把东西藏起来,也不用告诉我在哪。这笔钱本来就是你想办法弄到手的,你管着也合适。”
春妮知道,这段时间因为倭国人查封了汇丰和花旗等英美大银行,方校长正在发愁,学校在银行存的资金怎么拿出来,拿出来之后,又怎么保管。
学校的产业除去给连德江的部分,都是公有,谁负得起保管这么多钱财的责任?这个时候,恐怕校长听见“管钱”这两个字,头都是疼的。
季老师他们很快统计出了一个大概的人口数目,拿给春妮看的时候,她吃了一惊:“三百人?你们这是多写了一个零吧
?”学校现在的学生总共才三千多人,一次走十分之一,多走几次,学校也不用开下去了。
“是吗?我再看看。”
“不用看,一定不会有错。”林老师说道:“我成人班上的学生有一半都报了名,阻止不了。”
“为什么?”有新加入的老师问:“您跟他们说过,现在道路被挖,水路不通航,说不定走不出郊外,会被倭国人抓住吗?”
第191章 191 答案
这个问题, 答案其实很明显。
林老师叹道:“还能为什么?旧教材读不了,新教材学生们都不愿意学。情绪一上来,想去内地的不就多了起来?”
林老师说的是去年放寒假前的事, 跟朱先生被抓的缘由还有点关联。
当时租界被占领之后, 禁书之风不止刮在书店书商以及购书者身上,学校当然也无法幸免。倭国人赶在放寒假之前到各学校检查教材,重点检查历史,国文和地理教材,但凡书籍,包括教科书在内,若有涉及抗倭言论, 还有写有“东三省”的书和图表,即使在东北沦陷之前发行, 也都全部被列为了禁书。
如此,学生们无书可读,放假也就放得早。到今年春天复课,新教材下来时, 学生们早就串连完毕,有动作快的, 已经自己找门路出发了。
新教材前几天发放下来后,又引起了学生一阵议论。除了国文历史等文教书籍更改,外语也由英语更改成了倭文。
倭国人这些大张旗鼓的动作, 不止老师,就连敏感一些的学生们都意识到了, 倭国人的奴化教育必将在整个海城实行。想不被这样的教育荼毒分化,唯有尽快与之切割,到自己人的地盘, 到内地去。
季老师的学生组织运行也有了三四年,直到这几个月,突然迎来学生离城的大高峰,肯定会遇到些问题的。
核对完毕之后,季老师让其他老师离开,担心地问春妮:“你那里钱是不是不够了?”
春妮暂时没什么压力,但如果物价再维持那么疯儿的上涨速度,她也不确定,她这点钱可以再顶多久。
她有点苦恼,拿到付鸿民的积蓄好像还没有多久,金钱问题怎么又迫在眉睫了?
为了让季老师不担心,春妮道:“你先安排你的事,我这里还不需要你操心。再过段日子,咱们的工厂再开起来,钱不又多了起来?”
季老师却道:“工厂真还能开起来?”
凉席厂虽有淡旺季之分,按照往年的计划,厂里这时机器应该早就开动起来,为夏季销售开始囤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