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小百姓 第147节
报价过高,她听说黑市新到了一批土布,准备去碰碰运气。
对一般人难于登天的运输难题,在春妮面前,自然不成问题。只是她运气不太好,在她赶过去之前,那批土布据说已经落到了别人手上。
王老师按着春妮检查一遍,发现她的确没受什么大伤,叮嘱她两句,叫她坐在旁边好好歇着,几个人继续做正事。
因为有了春妮带回来的钱,桌上分出来的钱币每叠又加厚了些许,但仍然没有多少张。末了,方校长取出最厚的两叠,分别发给韩厂长和王老师,拍拍两人的肩膀,不知说什么好。
方校长递给春妮时,她摇手拒绝了:“给别人吧,我不差这几个。”
这种时候,方校长也不跟她推让。日子这样艰难,其他人能多拿两块钱,说不定就能多熬几天,熬过难关度过的时候。
王老师站起来,低声道:“我出去把工人都叫过来。”
校长沉默着,拿出他黑色的旧布包,开始一叠一叠地往里放钱。
韩厂长垂下头,像斗败了的公鸡。
这四年多来,春妮头一回在韩厂长脸上看到迷茫。
不一会儿,办公室外面响起杂乱的脚步声,有人在外边高声嚷嚷:“这叫咱们以后怎么办?我们全家都指望着我的工钱过日子。王老师,您说句话啊。”
“去年都还好好的,今年厂子说没就没了。厂里就没个别的说法?”
“是啊,不是前几天校长还说了,让工厂不会有有事,要我们安心吗?现在又是怎么回事?”
外头工人们说话越来越激动。
春妮准备站起来,校长深吸一口气,已经先一步走了出去。
薄薄的门板外,方校长的声音微微颤抖:“大家冷静一下。近两个月,工厂遭遇的困境,相信很多人已经有所耳闻。工厂从我手里一手建立,我看着它从无到有,克服无数个困难,养活数百个工人,养活数百个家庭……如果不是万不得以,我们也不想把大家叫过来,亲口向你们宣布……从明天开始,咱们的工厂就要正式歇业了。”
门外,寂静一片。
校长的声音有些哽咽:“……厂里决定,给大家最后发放一笔三个月工资的遣散金。大家现在来排个队,把钱领了吧。”
第193章 193 安排
“校长, 顾老师怎么说?还有咱们厂长呢?他怎么说?”门板外头,有工人发问。
“对啊,顾老师她准有办法。校长, 让我们听听她的意思吧。”
春妮的肩膀一动, 却立刻叫人给按住了。
王老师盯着她,声音细细:“别去,你个小孩子,能办什么事?让校长跟他们说。”她是怕春妮被工人们用话架着,答应自己办不到的事。
春妮摸了摸荷包,没跟王老师犟下去:今天本打算出门,看能不能淘换些便宜粮食抵一部分工人的遣散费。两手空空地回来, 对着那些工人们,她的确也为难。
“他们都不在, 不用找。”校长声音有些模糊:“都拿了钱别耽搁,早些家去,想想别的法子。”
半晌,没人再说话, 不知是谁先抽答一声,外头的哭声一声连一声:“校长, 真没有一点办法了?”
“校长,我们不想走。”
“要是厂里有困难,我可以暂时不要工钱, 校长,你别关了厂子。关了厂子, 咱们都没地方去了。”
哭声渐渐大起来,校长勉强说着:“哭什么,我是实在没法子。都是大人了, 别叫我为你们操心。走吧,都走吧。”
到底又说了一句:“要是实在过不下去,再来找我。”
屋里三个人都不出声,听见校长一气儿将人都带出了办公楼。
韩厂长将钞票往兜里卷两卷,站了起来。
王老师又按着他,摇摇手,小声道:“我先出去看看,等没人了,你们再出去。”她猫下腰,做贼似地,溜墙根出了门。
屋里剩下两人,春妮再才问韩厂长:“你往后有什么打算?”
韩厂长没出声,春妮就明白了。
工厂决定散伙之前,校长曾经承诺过几人,说他们可以暂时先回来教书。当时韩厂长的意思,他当了这么些年厂长,多少有些人脉寻别的出路,不想占着位置白拿工钱。
倭国人占住海城各行各业,每天都有大量的本地人口失业。学校这段时间扩招已经到了极限,根本不缺老师和佣工。
三个人都知道他这话不过是安慰。海城这段日子,多少产业主,高级经理家里破了产,一饭难求,他就是再有本事,又有哪家有余力收留他吃饭拿薪水?
当时方校长就拒了他,在校长心里,他保不住工厂,不想让跟自己一路走来的老同事落到三餐不济的一步。
春妮跟韩厂长最熟悉,猜到他心里有别的想法,今天算是找到机会,单独跟他谈开。
韩厂长不作声,春妮不再勉强他。
她从兜里掏出一叠钱塞过去,被他一把攥住往外推:“你这是干什么?我不要!”
春妮道:“同事一场,我帮不了你旁的。收着吧,嫂子刚生了孩子,当是我给孩子的奶粉钱。”
“我这有,校长刚发的——”
“都这个时候了,你还跟我说这些客套话干什么?校长以为你要留下来当老师,给你的全是军票。这些军票,出了海城没人肯认。哪怕是在海城,也只能换些没人要的二手货,买粮食人都不认的票子,你拿着有什么用?”
话说到这一步,韩厂长不再推辞:“那当我是借你的。”
看他收了钱,春妮没跟他再争执这些话,问道:“那你有什么打算?”
“你嫂子在南洋有个亲戚,前几天托人捎话,说可以到那边橡胶园给我找个活,我准备去碰碰运气。”
春妮皱眉:“南洋?保不保险?”
“应该没问题,是你嫂子的亲娘舅。”
“我不是问这个,我是说,南洋那边不知道安不安全。”
“那边没有倭国人,怎么说也比我们这里安全吧。”韩厂长时常关注局势,也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愿意远渡重洋一搏。
“这可说不准。倭国人占着港城,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挥师向南了。”春妮觉得,他这个决定还是太冒险了。
“那也没办法。我家里有两个孩子要养,你嫂子娘家的弟弟也失了业,要靠我们周济。我就是留在学校,也养不活两大家子人。不搏一搏怎么行?”
各家都有各家的无奈,春妮不好再说什么。
到了傍晚,春妮避着人给韩厂长家拎去两斤细面:“你回去跟嫂子说,要是家里有什么困难,只管来找我。能帮的,我一定帮。”
韩厂长将面小心掖进怀里,勾着腰步入了夜色中。
这是春妮最后一次看见他。
韩厂长走后两个月,倭国人攻占新加坡的消息传来。
又过七天,电台里播出了倭国人在南洋大屠杀的消息。
夏家的秘密电台被春妮收到空间之后一直没还给他们,后来风声过后,她有时候半夜也会拿出来,通过搜索秘密频道来获得外界的消息。
当晚,春妮呆坐在床头很久。
第二天一早,她去韩厂长家,给他的孩子带去了两罐奶粉。
这两罐奶粉还是在大战前,春妮在港城搜罗来准备倒卖用的。后来看情况不对,她收进空间以备不时之虚,过保质期都不知道有多久了,本也不好意思拿出来送人。
韩嫂子宝贝般地收起来:“不嫌弃,怎么能嫌弃?我本来奶水就不足,现在到处都买不到奶粉,我还没多谢你想着我们,哪里好意思嫌弃?”
她当即用温水给孩子冲了一杯浓浓的奶,问春妮:“怎么这会子过来了?是你韩哥
捎信回来了?”
韩嫂子是海城本地人,住的弄堂不方便收信,韩厂长便将收信地址还放在学校里,春妮给她带过两回信。
“就是给你们捎奶粉来的,嫂子不用忙,我还要去夏老师家。”
“对了,夏老师孩子快也生了吧。你等等,我这里有些孩子小时候的衣服,你拿过去给她,看她要不要。那个奶粉……”
“奶粉我这还有,你留着吧。” 到最后,春妮也没将昨晚的消息说出口。
夏风萍预产期快到,已经提前几天住进了医院。
春妮去时,小小的病房里塞满了热水瓶,毯子,衣服,还有书本,和一个铁皮锅子?
“怎么带了这么多东西?你这是要搬家吗?”春妮越过一地的杂物,
夏风萍示意她噤声:“我也是跟你透个底,等生了孩子,我们不打算回家,直接从医院离开海城。”
春妮吃一惊:“怎么忽然要走?”
“也不是忽然要走。”夏风萍抚着肚子,笑得有些无奈:“其实家辉出狱之后,我们就感觉到,家里附近一直有人在监视,放在房间里的东西也时不时挪位。再在这住下去,不知道哪一天又要出事,所以,我们必须得走。要不是我身子不方便,也不会耽误到这个时候。”
“那你们打算去哪?”
“看家辉的安排。”夏风萍平静道:“那些人绝对想不到,我会选在生孩子的时候离开海城。”
夏家的情况比韩家危险,春妮心中尽管不舍,却没打算劝她,只问道:“伯父伯母那边,你通知了没有?”
“没有,我爸爸最近跟倭国人走得近。告诉了他们,不知道有什么变故。所以——”她从枕芯里抽出一封信:“托你件事,我走之后,你帮我把这封信寄到我家。”
夏先生送出去的金条有了用,最近接到几单来自倭国人的清洁用品大单,还托人弄到了一张行车车牌。
因为他这段时间时常跟那些东洋人混在一起,夏风萍看不惯,说过他好多回,父女两个大吵一架,又是好几个月互相不登门,连她住进医院,也没来看过她一回。
这是个不太愉快的话题,闺蜜两个小心避开,畅想一番孩子出生后的模样,夏风萍问她:“你呢?你有什么打算?”
春妮一时没听明白:“什么什么打算?”
夏风萍无奈地看着她:“你瞒着方校长,也瞒着我?我都知道了,那几个倭国人是不是找过你好几次,想让你把凉席的机器图纸卖给他们?”
春妮这回是真吃了一惊:“你怎么知道的?”
夏风萍冷哼一声:“你别管我怎么知道的。我不止知道那几个倭国人早几个月在打图纸的主意,还知道他们找人杀了你几回,只是没得逞。你打算就这么一天混一天的过下去?”
春妮没答话。
夏风萍说得不错,早在工厂没有关张之前,几个看中了工厂的倭国人不知从哪得到消息,知道春妮几乎经手过工厂所有机器的设计,派人找到她,想出高价让她画出图纸。
春妮一开始拒绝得很干脆,那些倭国人不死心,一边派人继续接触她,一边找了两个浪人,试图绑架她。
在她帮工人筹集遣散费的那一天,险些被他们得手。
工厂遣散之后,那些倭国人想办法将方校长特地拆卖的机器收集起来,组装得到了一个破竹机,倒是有段日子没再来烦春妮。
只是最近大约那机器有什么毛病,这几天,他们又找了过来,还让夏风萍得到了消息。
春妮的确正为这事烦恼,夏风萍的这个问题,她不知道怎么回答。
只听她道:“我有个想法,不如我跟家辉商量一下。这次你跟我们一起走,怎么样?”